走近吉隆坡
一早起來,匆忙收拾好,踏上前往馬來西亞吉隆坡的航班。在暮色中,飛機起飛。經過6個小時的飛行后,飛機抵達吉隆坡國際機場。
下了飛機,立刻感受到夏季的悶熱。隨處可見的高大熱帶植物將這個國家裝點成溫暖的綠色叢林。下了擺渡車,就能看到各種廣告牌:DHL、Vodafone、Dior……各個路口的轉向處都掛有指示牌,通常都寫有3種~4種文字,不論幾種文字,一定都能看到英語標明的路標。類似倫敦地鐵朱比利線設計的吉隆坡機場地鐵站以及那些穿著傳統服裝卻用英語交流時髦話題的婦女們偷偷泄露出這個國家的尷尬:無處不在的“國際語言”與之后我所看到的市中心以外街道的殘破。這一切都在訴說著一個事實:這個不斷努力的國家希望塑造自己蒸蒸日上的形象,但華服之下總會不小心露出衣衫襤褸的一角。 15世紀初,以馬六甲為中心的滿剌加王國統一了馬來半島的大部分,并發展成當時東南亞主要國際貿易中心。隨之而來的是16世紀崛起的海上霸主葡萄牙、荷蘭和英國的侵略。1911年,馬來西亞淪為英國殖民地。直至1957年8月31日,馬來亞聯合邦在英聯邦內獨立。1963年9月16日,馬來亞聯合邦和新加坡、沙撈越、沙巴合并組成馬來西亞(1965年8月9日新加坡宣布退出)。 這段簡短的歷史道出了馬來西亞與它的上一個宗主國的淵源。于是,吉隆坡隨處可見的英文和在倫敦街邊巷角的眾多馬來西亞小餐廳也都有了合理的解釋。 在吉隆坡,英語和馬來西亞語,甚至漢語、韓語、日語;街頭推車的小販與麥當勞、肯德雞、Burger King、賽百味(Subway)奇異地共生著。嗷嗷哭泣的孩子向穿著長紗裙的母親要的不是母乳,因為他看見的是母親手里拿著的紅色可樂罐。 大家在機場附近的泛太平洋酒店住下。在這座標準的“國際化”酒店里,即便是再普通的侍者也說著禮貌的英語;房間里寥寥23個電視臺,包括BBC,CNN,ESP,Discovery以及NHK;起床后能看到掛在門把手上的英文報紙;早餐供應中有西方人習慣吃的黃油、面包、香腸。如果不是窗外巨大的熱帶植物,我以為自己到了歐洲或是北美。接下的幾天,我都將在這個“國際化”的城市里體驗當地的人情風物。 世貿雙塔 從酒店到吉隆坡的商業區坐火車半小時就可以到。這種只需花費35馬幣的小火車非常方便,中途沒有任何?空,只需乘坐28分鐘就能到達市中心。在中央車站下車后,換乘輕型地鐵,可以在世貿雙塔站下車。出站口就是雙塔的底層。游客可以從下至上逐層上去。和世界上所有其他的高樓大廈一樣,世貿大廈的1~4層都是商鋪,你可以想象到的各種品牌都能在這里找到。4層有一家書店,看書的人不少,很安靜,與周圍喧鬧的嘈雜形成對比。在一排排整齊的書架上擺放著各種英文書,亞馬遜網站推薦的暢銷書都能找到,與這個國家過往最密切的文學被《簡·愛》、《霧都孤兒》們占領著。同為官方語言的馬來語書籍只占了一個書架。 無法給世貿雙塔拍個全身照,它的巨大讓周圍的建筑越發顯得渺小。離世貿雙塔不遠的“中國城”周圍的大片地區只能看到破敗的小樓以及逼仄的街道,街道兩旁的墻壁上不時能看到各類小廣告。這些籠罩在雙塔陰影下的街道才是吉隆坡生活的真正縮影。 國家博物館 馬來西亞的國家博物館雖然綴有“國家”二字,但是館藏的內容并不豐富,2個小時就能看得非常充分。 博物館內有簡明扼要的馬來西亞歷史,但幾乎半壁都是這個民族的殖民史。有一個細節直到現在我都在回味。馬來西亞曾在二戰時是日本的殖民地,但是整個博物館內關于這段歷史的介紹只有區區一個櫥窗。我在想,到底是因為這個民族善于遺忘,還是他們太過于適應的順從,以至于宗主國換了一個又一個,直到1957年才獨立。 “國際化”的幌子總是讓人喪失警惕,在趨向大同的城市風景里,盲目的熱情總是容易將自我的意識湮沒。當和善的司機大叔操著一口流利但有口音的英語向我抱怨當地華人如何“tough”(難以相處),如何堅持自己的語言,甚至拒絕講英語時,我不禁暗自慶幸這樣的“tough”。 吉隆坡手工藝品中心 雖然這里的手工藝品制作并不十分精致,但是不容置疑的是在這座已經非常商業化的購物村里能看到一些真正的馬來西亞民族工藝,比如:陶土制品、馬來西亞巴迪工藝(Batik,蠟染)、錦布紡織品、銀質鑲邊珠寶等。 手工藝中心由一間間小木屋組成,每一間木屋就是一間商鋪。很多手工藝匠人都在這里租下自己的鋪子,一邊創作一邊售賣作品。其間,看到很多孩子在學習陶土技藝。 手工藝品中心的工藝品標價較高,去之前,最好換好馬幣。在中心,沒有貨幣兌換點。如果想買便宜一些的小紀念品,可以乘地鐵去位于“中國城”附近的中央藝術坊。在中央藝術坊,有琳瑯滿目的木雕、陶器和玻璃器皿售賣。 購物推薦 錫制品、手工蠟染布、昆蟲標本、木質雕刻 貨幣 馬幣是馬來西亞的貨幣。在中國,中國銀行目前沒有人民幣兌換馬幣的業務。游客可在馬來西亞當地兌換。吉隆坡機場一下飛機后,需要乘小火車到達出口。在小火車的車站旁,有CIMB和MayBank兩家兌換點,游客可先換少量馬幣用以支付之后的車費。 吉隆坡市內有很多兌換點,游客不用擔心換不到錢。此外,游客如果住在酒店,也可以直接在酒店前臺兌換馬幣。 交通 吉隆坡的交通比較發達。游客除了乘地鐵外,可以選擇搭乘出租車。出租車站一般在市中心,緊靠公共汽車站。車頂上安著一塊牌子,寫明“TEKSI”或“KERETA SEWA”。車站問訊處貼著每輛車的收費表。告訴工作人員要去的地方,他會指示你該乘哪輛車。在大街上打車時,有時司機不會按計價器收費,而是和你講好價錢再開車。 吉隆坡的地鐵票價從1馬幣~2.1馬幣不等,游客應根據乘坐的站數購買地鐵票。 美食 在吉隆坡的當地特色主要是咖喱、沙爹。 特別提醒:游客最好不要吃街邊攤的東西;在持有售酒執照的商店里才能買到酒。 《青年時訊》本報記者 鐘蓓/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