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抵越南 盤點跨越半個多世紀的美越“情仇”
中新網2月26日電 (陳爽)當地時間26日晚,美國總統特朗普專機抵達越南河內。朝美領導人第二次會晤臨近,“金特會2.0”的主辦地越南再次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
半個多世紀以來,美國和越南從勢不兩立到擱置爭議,從禁運封鎖到全面合作,從生死仇敵到合作伙伴,兩國之間經歷了怎樣的糾葛?
二十年浴血,兩敗俱傷的美越戰爭
提到美越關系,人們很難忘記半個多世紀前那場曠日持久的美越戰爭。隨著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國際格局發生重大變化,美國政府介入越南局勢,并逐步發起全面戰爭。
美越戰爭前后持續了20年,雙方都為戰爭付出了慘重代價。據不完全統計,參戰美軍中共有近6萬人喪生,更有無數士兵飽受戰后心里創傷的折磨。
這場耗資數千億美元的戰爭不僅使美國顏面掃地,更導致其國力下降。70年代,美國在與前蘇聯的爭霸中被迫進行戰略收縮,轉向防御。
另一方面,越南也為趕走入侵者付出了巨大代價,越南死傷人數遠超美國,戰爭還造成成千上萬難民流離失所。
最終,在越南軍民團結抗敵和美國國內反戰浪潮的推動下,1973年1月,美越在巴黎簽訂了條約,歷時21年的戰爭終于宣告結束。1975年,美軍全部從越南撤離。
二十年封鎖,揮之不去的冷戰陰霾
美軍撤出越南后,南越政權迅速垮臺,1975年5月,越南人民軍實現了全國統一。不過,隨著《越蘇友好條約》的簽訂,美越關系正常化陷入停滯。
為了安撫東盟國家和遏制蘇聯,美方把越南從柬埔寨撤軍作為美越建立外交關系的最重要條件。
幾次談判未果后,美國對越南實施了全面的貿易封鎖和武器禁運,在接下來的二十年里,兩國關系一直處于冷戰陰霾之下。
舊敵變新朋,美越關系正常化
上世紀90年代初,世界形勢又發生了新的變化。蘇聯解體后,越南開始大幅調整外交政策。
為謀求盡快改善與西方關系,越南采取“政經分離”和多元化的外交政策,主張在和平共處等五項合作原則的基礎上和不同政治制度的國家建立并擴大合作。
與此同時,美國也更加注重越南的現實價值。越南地處東南亞,勾連著印度洋和太平洋,處于亞洲與大洋洲的十字路口上,地理位置重要。
1991年10月,越南同有關各方在巴黎簽署《柬埔寨和平協定》,美越實現關系正;臈l件已經具備。11月,兩國正式舉行建交談判。
之后的幾年里,兩國均盡力消除美越戰爭帶來的創傷。一方面,越南積極協助美國尋找 “失蹤人員”并移交了一些美國士兵的遺;另一方面,美國幫助越南處理戰爭期間遺留的化學毒劑問題并于1994年宣布取消對越貿易禁運。
1995年7月11日,美越正式建交,實現關系正常化。
不斷深化的“全面合作伙伴”關系
兩國建交以來,美越在共同利益驅使下,關系迅速升溫,交往日益頻繁。
在經濟合作方面,美國積極爭奪東南亞地區市場。而作為“亞洲最后一個未被完全開發的黃金市場”,越南有著豐富的自然資源,低廉的勞動力成本,是美國企業在東南亞的理想投資地。
據越南工貿部美洲市場司消息,2007-2017年,越南與美國貿易額增長39%。2017年,美國成為越南最大的出口市場,越對美貿易順差達到324億美元。
軍事上,美越合作也在不斷加深。2003年,越南國防部長范文茶訪問美國,與美達成軍事和安全合作關系,雙方合作由經濟層面擴展到軍事與安全領域。2004年越南表示“原則上同意美軍艦在金蘭灣停靠補給”。2008年,美越又建立了年度國防安全磋商機制。
2009年奧巴馬上臺后,美國提出“重返亞太”的戰略,越南的戰略意義進一步凸顯。2013年,奧巴馬和時任越南主席張晉創宣布建立“全面伙伴關系”。
2015年,奧巴馬在訪越時邀請其加入TPP,并會見了越南社會各界的代表,之后,美國還宣布全面放開對越南的殺傷性武器禁售令,讓美越的“全面伙伴關系”有了實質性意義。
分歧難彌,美越心結仍在
美越關系正常化以來,雙方雖然在多個領域進入“蜜月期”,但在一些領域的分歧與矛盾仍然很大。
首先,越南希望美國能帶來更大的經濟利益且推行所謂的“大國平衡外交”,其本身并無意愿充當美國的“哨兵”。越方已多次表示將繼續奉行“三不”國防政策,即“不參加任何軍事集團或與任何國家結成軍事聯盟、不準任何外國在越南設立軍事基地、不依靠一個國家反對另一個國家”。
其次,越南與美國政治制度的不同也是二者間互不信任的重要因素。
經過數十年發展,從敵對到合作,美越關系不斷深化,但制約兩國關系發展的障礙依然很多,美越心結仍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