峴港的崛起與越南的革新開放
2017年亞太經合組織(APEC)第二十五次領導人非正式會議和工商領導人峰會不久前才在越南峴港落下帷幕。這是越南第二次成功舉辦APEC會議,上一次是2006年,距今已經11年過去。
通過此次會議,越南向國際社會直觀地展示了峴港這座城市,但實際上也是在向世人展現過往11年來越南革新開放的成就。
峴港成越南革新開放成就的縮影
此次峴港APEC會議期間,我的幾位媒體朋友因工作的緣故去到了峴港,他們得以親身感受和體會峴港這個小漁村崛起為越南中部最大的經濟中心的變化。其中就有一位在峴港街頭偶遇并采訪了一位峴港本土小哥。小哥名字叫Hung,已經在美國工作生活兩年,不久前回到峴港招待客戶及準備在越南籌建分公司。Hung對越南的經濟十分看好,也十分有信心,認為它未來完全有可能發展成為下一個類似于新加坡的國度;而說到他的家鄉,他甚至連用了好幾個“Asesome”(意為“驚人”的)。他覺著,峴港“這兩年變化太快了,到處都在建設”。
峴港的發展與崛起,被當地人稱為“韓江奇跡”。無疑,峴港是國際社會了解越南的窗口,也是越南這些年來革新開放取得斐然成就的縮影與真實寫照。
越南的革新開放始自1986年越共“六大”。在革新開放之初,越南人均國民生產總值還不到100美元,而1986年當年越南的年度國內生產總值(GDP)增長率僅為2.79%。而在革新開放的第三個年頭(1989年),越南年度GDP增長率竟高達7.36%。此后,越南經濟發展雖然出現過下滑現象,但總體上保持著快速發展的態勢。
相關數據顯示,越南革新開放以來綜合經濟增長率大約為7%左右,居東盟各國之首,在亞洲也僅僅次于中國。國家經濟的發展也使越南的社會呈現出進步的一面。
數據顯示,越南在2007年的城鎮化率只有30%,如今十年過去,這一數值已經高達40%(中國2016年城鎮化率為57.35%)。這表明,過往十年越南的城市化進程的腳步非常快。
而具體到直接的觀感,那就是越南城市建設與路面汽車交通的發展。而這一點,到訪過越南的外國人也大多能體會得到。可見,處在工業化快速上升期的越南,正發生著日新月異的變化。
越南成功搭上中國崛起“便車”
當然,這也是一個過渡時期,發展不均衡、不公平、不全面的現象在越南經濟社會發展中同樣可以觀察到。同時,這也是一個快速發展與制度不完善并存的時期。由于國內改革與對外開放兩個層面的制度與秩序建立尚不完善,越南快速發展的同時,也難免會有混亂、無序的一面。時至如今,多位曾經到訪越南的好友對相關經歷有些許抱怨。
或許,這是越南處在工業化快速發展時期必然經歷的,當然由于越南特殊的國情,相關問題或許更為嚴重。比如,越南存在基礎設施落后、貪污腐敗、勞動力素質低下、越南通脹率居高不下等問題。
雖然如此,越南國家經濟高速發展與社會進步卻也是毋庸置疑的事實。而這則與越南革新開放以來,特別是20世紀90年代中后期以后,成功地融入到地區一體化進程和全球化進程不無關系。
這主要體現在幾個重要的標志性事件:其一是越南1995年加入東盟,其二是1998年正式成為APEC成員國,其三就是2007年正式成為世界貿易組織(WTO)的成員國。借此,越南在持續營造國內改革與對外開放環境的同時,也不斷發展一個自貿協定網絡。最終,努力得到了回報。
與此同時,越南經濟的快速發展還與中國經濟的崛起密切相關,在某種意義上正是搭乘中國經濟高速發展“便車”的結果——數據顯示,越南經濟與中國經濟有著高度的正相關聯系。長期以來,中國保持著越南第一大貿易伙伴的地位,而2016年雙向貿易的規模已經接近千億美元。與此同時,越來越多的中資企業落地越南,并為當地創造大量的工作崗位。
如今,隨著地區經濟形勢的深刻轉變,特別是中國經濟開始升級與轉型,越來越多的中資企業將落地越南,越來越多的中國資本涌向越南市場,這就意味著中國發展的紅利與養分將會持續不斷地輸向越南,而越南則會進一步分享到中國繁榮帶來的紅利。(葛紅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