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的“改革開放”25年有什么“越南特色”?
本文來源:《學習時報》2011年4月25日第12版,作者:劉潤生,原題:《越南特色的革新開放》
在越共“十一大”上,越南領導人根據越南自身的特殊國情,審議通過了越南《2011—2020經濟社會發展戰略》以及通過修訂后的《社會主義過渡時期國家建設綱領》,決心在10年后,使越南成為一個“民富、國強、民主、公平、文明”的社會主義國家。
那么,經過25年的革新,其改革之路有什么“越南特色”呢?
第一,“差額選舉”。越南規定國會代表選舉為差額選舉,采取無記名投票方式、由選民直接選舉產生。在選舉中,代表候選人獲得過半數的選票才能當選。
第二,允許公民自薦參選。根據越南相關法律規定,年滿21歲的越南公民(除正在服刑、被拘留或刑事起訴、被行政管制等情況外)即有被選舉權,也有權自薦參選國會代表。最近幾屆的國會選舉都出現自薦候選人參選并當選的情況,而且自薦參選人數每一屆都有所增加,這被認為是民眾參政議政意識明顯增強的體現之一。
第三,候選人須過“民意關”。所有國會代表候選人都必須經過本單位和住地群眾兩道“民意關”,如果得不到所在單位和住地居民50%以上的民意支持,他們將不能成為候選人。征求民意支持的做法迫使國會代表或有意參選國會代表的人自覺地“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了解、掌握民眾的現實情況和所思所想,更加關注民生民情,并幫助民眾解決其面臨的問題和困難。
第四,經濟改革步伐大。越南的改革之路不乏“大動作”,比如越南對土地“三權”進行大膽改革,私人除了沒有土地所有權,使用權、轉讓權和繼承權全都擁有。又如開發區實行“四免九減半”的稅收政策。此外,越南企業所得稅比周圍國家的稅率都低,除投資于服務業的企業所得稅率為28%外,制造業都可以得到20%、15%和10%等不同的優惠稅率,以及稅收減免若干年的優惠。
第五,新聞監督力度大。越南領導人認為媒體對于國家的發展意義重大,社會的民主和文明,首先體現在媒體的民主和文明。民主社會首先體現在媒體的透明上,它在促進國家整體進步上起到了積極的作用,既提高了政府的透明度,同時也增加了社會民主的氣氛。在反腐方面,越南媒體發揮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很多政府腐敗案件,沒有及時地被越南黨組織發現,卻被媒體送上審判臺。
第六,反腐力度加大。越南出臺了《反腐敗法》、《反浪費法》,并且加入聯合國反腐公約,成立一個專門的反腐委員會,由越南總理直接牽頭。這不僅給外界一個值得信賴的形象,在國內的老百姓中也有良好的口碑。
由于越南采取了發展與均衡并重的策略,多年來越南每年持續維持6%—7%的經濟成長,不溫不火,是少數實現“藏富于民”的國家之一,人民的幸福指數較高。因此,聯合國發布“人類發展報告”曾經盛贊越南是“一個同時達成發展與均衡的國家”、是“人類成功發展的范例”。
(2011年2月下《看世界》劉潤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