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在越貿易需要走出低價營銷誤區
中越貿易10余年的發展歷程給人們一個警示:中國商家對越南市場的理解存在偏差,中國產品進入越南需要走出一個認識誤區。
人們長期以來都認為,越南經濟發展水平還不高,消費能力仍較低,因此,中國商家帶給越南的中國產品以價廉的中低檔產品為主,一些商家為追求廉價,甚至忽視了產品的質量。
今天在河內開幕的“2004中國廣西工業產品博覽會”上,桂林大宇客車廠帶來的數輛豪華型大宇客車,盡管每輛售價都在100多萬元人民幣,但迅速被訂購一空。從事中越貿易已經有10余個年頭的中國貿易商梁先生指出,越南已經不再是中國廉價產品可以占領的市場。越南人民的生活水平近年來提高很快,人們對中高檔商品的需求越來越多。
事實上,越南近10年來經濟增長速度達到7.4%,僅次于中國,居世界第二位。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公布的數字,按購買力平價計算,2002年越南的GDP達到了1838億美元,人均2300美元。今日越南的經濟實力和民眾的消費能力已經不可小覷。
據越南貿易部官員介紹,到目前為止,已有65個國家和地區在越投資,實際到位外資達257億美元。
隨著越南民眾生活水平的提升及開放程度的提高,民眾對商品的品牌和質量要求也越來越高。在越南市場上,中、日、韓、美等國的商品已經形成了強大的競爭。
在這樣的態勢下,中國商家的僅僅采取廉價取勝的策略顯然是不夠的:2001年,中國摩托車大舉進入越南市場,每輛售價1000美元左右,與此同時,已經占領越南市場的日本摩托車每輛售價高達2500美元,中國車以價格優勢搶到了不小的市場,當年銷售達108萬套。如今,記者在越南河內車市看到,中國車價猛降到了500美元左右,乏人問津,售價穩定在2500美元左右的日本車再次成為越南消費者的首選。中國摩托為打拼價格而降低質量的同時,也沒有對售后服務給予足夠的重視,因此難逃市場萎縮之運。
一位越南記者到中國內地采訪還發現,中國市場銷售的中國產品質量優良、外觀精美,而越南市場上同一品牌的中國產品從質量到外觀都與中國市場上的有相當的差距。她指出,中國一些企業為了迎合越南市場的所謂廉價要求,甚至人為地降低了產品的檔次。
長期關注中越貿易的廣西經濟專家一針見血地指出:中國部分企業進入越南急功近利!國際貿易要講誠信、講質量,一旦失信,就會丟掉市場,這一點需要在中國國內業界進行呼吁。
中國駐越南大使齊建國坦言,中國部分企業進入越南缺乏中長期的發展戰略。他表示,越南與東盟其他國家互免關稅協議已經正式生效,在這樣的背景下,中國企業進入越南需要有中長期發展規劃,事實上,中國產品進入越南,打開的不僅僅是越南市場,而是東盟10國的大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