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港企意圖抱團外遷東南亞 制造業成先鋒
近日,香港貿易發展局組織了43位香港制衣和制鞋業代表,“抱團”赴越南和柬埔寨進行考察,此次考察的主旨非常明確:讓有意遷移生產基地的香港成衣及鞋業代表評估搬遷的可能性。從2007年6月開始,不到1年的時間里,這已經是港貿發局第二次組織港企團體“親密”接觸越南和柬埔寨。從去年香港工業總會發布調研報告稱珠三角萬家港企將面臨倒閉危險到頻頻接觸越南、柬埔寨、印尼等國家,此前更多停留在意向層面的港企外遷動向,正在進入行動階段。
“深圳優勢”轉移東南亞
經歷了上世紀80、90年代港企北上深圳及珠三角的淘金潮后,同樣的歷史正開始在越南、印尼等東南亞國家上演,低廉的土地和勞動力,寬松優惠的官方政策,出口貿易可以規避的國際壁壘……隨著這些曾經的“深圳優勢”逐漸褪去,東南亞部分國家開始成為從深圳“手中”承接港企企業的下一站。
“對于深圳的港企來說,2007年的壓力太大了。先是由減少退稅額度,再新增數千個加工貿易類禁止出口商品名單,人民幣到現在已經升值了10%,企業員工的最低工資還要提高,新《勞動合同法》一實施,對很多企業來說又是沉重一擊,加上兩稅合一后,深圳的外資企業面臨加稅的實際情況,這些,都在讓深圳對于港企,起碼是從事制造業的港企吸引力減弱!毕愀圪Q發局助理首席經濟師何達權表示。
而相比較深圳港商越來越重的成本負擔,東南亞發展中國家的優勢卻在日益凸顯。香港貿發局自2007年開始對東南亞多個國家的投資、營商環境進行了專項調研,包括越南、柬埔寨、印尼等在內的這些國家,全部具有生產力充足、價格低廉、土地成本低、政府稅收優惠政策幅度大的優勢。
“深圳的短板卻都是現在這些國家對制造業港企來說的優勢,雖然這些曾經也正是深圳吸引第一批港企落地的最重要因素,但是現在優勢的轉移,肯定會讓港企有遷移的沖動!庇捎谧2007年下半年以來,包括香港貿發局以及香港工業總會在內的機構團體不斷接到港商的憂慮表示,對新的生產基地的挖掘和開發,已經成為港資企業的勢在必行。
制造業港企為外遷先鋒
“港企關注越南等國已經有一段時間了,此前香港貿發局曾經做過多項調研,對于深圳的很多港資企業來說,現在已經不是要不要遷,而是怎樣遷的問題了!鄙钲诩庸べQ易協會會長港商陳永漢表示。
事實上,許多早在深圳改革開放之初就來深圳打拼的港資企業老板,從2006年開始就在為企業的生存壓力擔憂,在深圳生產了20余年眼鏡的港商梁富告訴記者,深圳的成本上升,其實自2006年就已經開始,而最嚴重的則是2007年,在過去的一年中,他的工廠經營成本增加了近三成,“本來的利潤空間幾乎全部被成本的提升擠壓掉了,如果要維持下去,再尋找低成本生產基地是唯一的出路!
對于深港兩地在產業轉移中呼吁的企業自身升級,梁富則表示,“許多企業有心無力。”他認為,企業的升級是需要一定的生產規模和利潤規模支撐的,越是大的企業,其完成升級的成本和難度越低。但對于很多在深圳的港資企業來說,“轉型和升級都困難重重!币运墓S為例,除去各方面開支,每年的生產利潤不到百萬,“這種規模已經還算稍微好一些的,不少港企可能也就是幾十萬的利潤,對于我們來說,要升級很可能意味著你要拋棄此前的所有的東西重頭再來,代價太大了!
陳永漢認為,在這一輪成本上漲下的外遷中,深圳的制造業港企將會首當其沖,首先,這部分企業多為改革開放初期到深圳發展,主要從事貼牌的外貿接單生產,成本是企業生存的最核心要素。并且由于這部分企業大部分均是 中小企業(行情 股吧)的規模,并沒有形成大的國際企業或者品牌,因此轉型和升級面臨著必然的困難,“有不少港資企業老板現在都希望能夠有大公司將自己的企業收購,因為無論是轉型和遷移,對于企業來說都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
外遷模式也在探索中
不過,根據香港貿發局最新完成的一項調研顯示,在珠三角的港資企業中,打算完完全全將工廠遷出的僅為兩成多一點,也就是說,有八成的港企,即使要遷出,也并不會選擇完全告別的方式,在外遷的模式上,大部分港企包括香港貿發局等機構和組織,也在探索階段。
香港工業總會副主席孫啟烈認為,并不是所有的港資加工貿易企業都適合搬遷,他建議,技術含量高、附加值高、對環境污染小的企業或者行業,首先應該選擇留下來。一來從整個產業布局來看,這部分企業是政府希望挽留的企業,二來,在產業轉型升級完成后,深圳等珠三角城市可能提供更具效率的市場,此外,原有的已經非常成熟的配套產業鏈條也比內地以及新興的東南亞發展中國家具有明顯優勢。
部分已經向內地轉移的港企也普遍反映,其在內地的生產工廠也往往面臨人員、辦事效率等一些水土不服的問題。業界普遍認為,對于港企來說,僅僅考慮成本因素就過于倉促地決定整體搬遷,是一種危險和盲目的行為。
作為深圳外企占據了絕對優勢的港資企業,在目前情況的外遷意向也受到了深圳官方的重視和關注。近日,深圳市貿工局局長王學就表示,對于目前在深圳并且有意遷移或者部分遷移的港資企業,均會幫助在深港企有序參與深圳的產業調整升級。 (本文來源:南方都市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