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難面前 富豪們的慷慨與煩惱
不斷增加的企業捐贈,同時也引起民眾前所未有的熱烈評論。人們從不同角度對這次大規模的“企業善舉”展開評價,由此也引發出對捐款金額的PK。
雖然公司作為法人主體,其捐贈有需要依循的決策流程,體現在具體數額上也大小不一。但面對公眾如炬的目光,以及針對社會責任的拷問,企業家們都或多或少感受到壓力。
王石:“負擔論”寒了多少人的心
此次爭議體現出萬科與王石的“太規范、太理性、太精明”。在王石博客原文里,首先就強調公司決策的規范,表示“這是董事會授權的最大單項捐款數額”。其理性與精明之處,同樣體現在博文中認為“號召更多企業參與更有社會積極意義”,質疑中國滬深兩地股市約2000家上市公司“捐款數額又是多少呢?”
曾為摩托羅拉做廣告,登頂世界最高峰,活得一向瀟灑的萬科公司董事長王石,最近恐怕比較煩。
“生命是第一位的。地震發生當天,萬科集團總部捐款200萬元。”在汶川大地震后,這是王石在個人博客談到的公司捐款情況。
然而,這不多不少的200萬元,卻給王石引來前所未有的質疑。根據萬科2007年年報,該公司銷售額超過523億元。其中,凈利潤超過48億元,此次捐贈的200萬元善款不足其凈利潤的萬分之四。并且據公開資料,今年1月至4月,資本充足的萬科一直大手筆在內地土地市場抄底,合計耗資超過53億元用作囤地。
除此,與地產界同行合生珠江1500萬元、碧桂園1300萬元的捐款數額,以及總資產不及萬科1/10的世茂股份、泛海建設、中型房企四川藍光分別捐出的1000萬元相比,多年銷售額蟬聯全國第一、連續6年獲得“中國最受尊敬企業”的萬科及王石,自然成為了被質疑的對象。
面對質疑,王石開始在個人博客上作出連續回應,發表了若干他個人對于“企業捐贈活動”的觀點。“我仍認為200萬元是個適當的數額。中國是個災害頻發的國家,賑災慈善活動是個常態,企業的捐贈活動應該可持續,而不應成為負擔。”同時,王石還透露一個細節,萬科對集團內部慈善的募捐活動中有條提示:每次募捐,普通員工的捐款以10元為限,其意就是不要讓慈善成為負擔。
一時間,“負擔論”再次寒了無數人的心。針對王石這位昔日地產界的明星甚至“精神偶像”的責難風潮也愈演愈烈。
據了解,截至2007年末,萬科職員合計16464人。此次地震萬科員工捐款合計20萬元左右,平均每人約12元,與“10元上限”基本相符。而根據萬科年報,公司去年的管理費用超過17.63億元,平攤后每人年均收入超過10萬元。而王石本人,根據報道,其2007年以年薪691萬元問鼎地產業年薪冠軍;萬科高管們的年薪也普遍在200萬元以上。
對此,一位地產界資深人士評價此次爭議體現出萬科與王石的“太規范、太理性、太精明”。在王石作出解釋的博客原文里,首先就強調公司決策的規范,表示“這是董事會授權的最大單項捐款數額”;對員工捐款數額設限也可理解為某種意義上的規范、理性。其理性與精明之處,同樣體現在博文中認為“號召更多企業參與更有社會積極意義”,質疑中國滬深兩地股市約2000家上市公司“捐款數額又是多少呢?”
盡管王石近日在其博客上連續發表題為《賑災才開始》的文章,展示“萬科組成的搶險工程機械隊在都江堰災區日夜奮戰”,強調“萬科正在夜以繼日研究震區民居的重建方案”,并透露萬科將把綿竹市遵道鎮作為賑災、災后重建的第一個鎮。但身處賑災中企業社會責任的輿論討論風暴中心,王石的煩惱恐怕一時還不會結束。
陳天橋:一再追加 化險為夷
越來越多的網游運營商都開始關注網絡游戲所應承載的社會責任。通過連續追加捐款至1000萬元,加上停機3天的姿態,盛大在此次抗震救災中的企業社會責任展現上,可謂“化險為夷”,干得還算漂亮
“煩惱”的人恐怕還不止王石一個。在5月12日地震發生當晚,盛大互動娛樂有限公司捐出100萬元。但是,這一及時善舉卻未能給曾經榮膺“中國首富”的陳天橋及盛大公司贏得“樂善好施”的名聲。
在民眾的質疑聲中,盛大在災后5天內連續5次追加捐款,直至5月16日公司捐款總額從100萬元飆升至1000萬元。再加上公司發動用戶、員工、全球合作伙伴捐贈的300萬元。截至記者發稿時,盛大捐贈和發動捐贈的數額達1300萬元現金。
作為盛大公司董事長,陳天橋經營著中國最大的在線游戲平臺。在經歷過此前的盛衰沉淪后,陳天橋顛覆性推出的“游戲免費”商業模式在經過2006年的考驗之后,帶領著盛大公司于2007年實現“王者歸來”。根據盛大公司2007年財報顯示,其全年凈營業收入24.67億元,較2006年增長49.1%,凈利潤為13.96億元,同比增長163.8%,順利奪回網游行業頭把交椅。
然而對于盛大在第一時間捐出的100萬元,盛大的不少玩家,卻不領情。一張“捐款鐵公雞榜”,通過QQ等網絡通信工具在網上瘋傳,盛大公司就位列其中。不少玩家表態稱,將會因為盛大捐款100萬元的“吝嗇”,而舍棄盛大游戲。
也許是意識到民眾情緒的反彈,也許是企業賑災規模的不斷升級,盛大公司在災后5天之內,戲劇性地連續5次追加捐款。5月16日,盛大高調宣布,經公司連夜開會決定,追加捐款至1000萬元,一舉成為了國內網絡游戲運營商向災區捐款數目率先突破千萬的企業。
盛大方面對此表示,以前從事慈善事業一向都比較低調,但這次破例高調宣傳,是希望讓更多的人參與進來。
并且隨著哀悼日的到來,盛大宣布,5月19日至5月21日停止全部游戲運營3天。當日,九城、巨人、完美、金山等大部分知名網絡游戲運營商都紛紛宣布在哀悼日期間停止運營,以示哀思。
停機3天,對于盛大等網游公司無疑是破天荒的舉動。根據盛大財報,2008年一季度盛大網游營收7.45億元,以此概算,3天的營收總額約為2483萬元。
業內人士認為,在現在社會對于網絡游戲愈加妖魔化的情況下,包括盛大在內的越來越多的網游運營商都開始關注網絡游戲所應承載的社會責任。通過連續追加捐款至1000萬元,加上停機3天的姿態,盛大在此次抗震救災中的企業社會責任展現上,可謂“化險為夷”,干得還算漂亮。
加多寶:老字號一鳴驚人
加多寶宣布捐款1億元的時候,社會公益產生的口碑效應立即在網絡上蔓延,許多網友第一時間搜索加多寶相關信息,加多寶網站隨即被刷爆。“要捐就捐1個億,要喝就喝王老吉!”“中國人,只喝王老吉”等言論迅速得到眾多網友追捧
相比部分著名企業家遭到輿論圍攻的窘態,一些低調的企業及其幕后的企業家在這次抗震救災中則可謂“一鳴驚人”。
5月18日晚,由多個部委和央視聯合舉辦的募捐晚會上,1億元的巨額捐款,讓“王老吉”背后的生產商――廣東加多寶集團“一夜成名”。
“希望他們能早日離苦得樂。”加多寶集團代表陽先生手持一張碩大的紅色支票,以1億元的捐款成為國內單筆最高捐款企業,頓時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
就在加多寶宣布捐款1億元的時候,社會公益產生的口碑效應立即在網絡上蔓延,許多網友第一時間搜索加多寶相關信息,結果是消息傳出10分鐘后,加多寶網站隨即被刷爆。“要捐就捐1個億,要喝就喝王老吉!”“中國人,只喝王老吉”等言論迅速得到眾多網友追捧。
作為王老吉生產商的加多寶集團,多年來一直隱身于公眾視野。這家以香港為基地的大型專業飲料生產及銷售企業,1995年推出第一罐紅色罐裝王老吉,隨后在短短的幾年時間里,王老吉的銷售額有了從1億到幾十億的高速增長。今年3月,國家統計局、中國行業企業信息發布中心發布的數據更顯示,王老吉“2007年度全國罐裝飲料市場銷售額第一名”的市場地位。
盡管旗下王老吉已經悄然成為全國飲料行業的領導品牌,加多寶的老板卻幾乎從未在公開場合露面。即便是在2003年,當“怕上火,喝王老吉”的廣告語成功地響徹大江南北時也是如此。
加多寶集團非常重視品牌傳播,曾強調“傳播非常關鍵”,“在最短的時間里使王老吉品牌深入人心,必須要選擇一個適合的宣傳平臺,央視一套特別是晚間新聞聯播前后的招標時段是具有全國范圍傳播力的保障”。
在這一思路指導下,王老吉的廣告投入可謂大手筆。加多寶先是選擇了2003年“非典”期間投放了央視一套的黃金招標段,又投入巨資拿下了2004年3至8月份的幾個黃金標段,多年把中央電視臺作為其品牌推廣的主戰場,巨額廣告投入不遺余力。疾風暴雨般的廣告攻勢,保證了紅色王老吉在短期內迅速給人們留下了深刻印象,迅速飆紅大江南北。統計數據表明,2003年紅罐王老吉的銷售額從原來的1.8億元躍升到6億元。2004年銷售額15億元,2005年銷售額超過25億元,2006年銷售額達到了35億元,2007年銷售額50億元。
誠然,此次加多寶慷慨解囊1億元,體現了民族企業對抗震救災高度關注的社會責任感。但結合王老吉的品牌推廣成功經驗,目前飲料行業中以王老吉為代表的民族飲料對抗洋可樂的競爭態勢,以及加多寶重視“在傳播上與競爭對手差異化競爭”的思路,不難理解加多寶集團此次在央視晚會上的驚人一億。
張祥青:地震孤兒的傳奇一億
“那是應該的,我們都是唐山地震孤兒,有能力了,就應該回報社會。”
比王老吉更戲劇化的,則是臨時追加7000萬元,以1億元捐贈額領銜富豪捐贈榜的天津榮程聯合鋼鐵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張祥青,及其“地震孤兒”的傳奇經歷。
在5月18日由多個部委和央視聯合舉辦的募捐晚會上,舉著“3000萬元”支票牌的張祥青,在接受現場采訪時,竟出人意料地現場追加捐款7000萬元。“作為1100萬天津人民的代表,再捐款7000萬元,是希望幫助災區人民重建家園,建‘震不垮的學校’。”張祥青當場表示。至此,榮程鋼鐵成為2007年胡潤百富榜中,與日照鋼鐵并列第一的捐款企業。
無論張祥青追加的7000萬元,究竟是深思熟慮的決策,還是臨時起意的慷慨。結合他的特殊人生經歷,這筆天文數字的捐贈都被賦予了傳奇色彩。
張祥青是一名唐山地震遺孤。在那場大地震中,年僅8歲的他失去了父親、母親和一個哥哥。作為32年前唐山大地震的幸存者,他知道8.0級意味著什么。“我一看,啊呀!災情這么嚴重,讓人揪心。”張祥青知道地震的消息后,他就告訴公司財務,第一時間將1000萬元打入天津紅十字會。“我們親身經歷過,對那種慘狀感同身受。從廢墟里站起來的唐山人都應該有一份感恩的心懷!”
據了解,張祥青自創業以來,以個人或企業的名義,在賑災、扶老、助殘等方面捐款捐物累計已達3850多萬元。
基于張祥青平日的熱心公益,以及心中的特殊情結,聽說弟弟為災區捐出1億元,張祥青的哥哥張祥文一點也不感到意外。他代表家人說,“那是應該的,我們都是唐山地震孤兒,有能力了,就應該回報社會。”
【相關鏈接】
5月19日,“胡潤研究院”發布了“2008胡潤慈善榜”――《“5·12”抗震救災民營企業捐贈報告》。
報告中顯示,800位《2007胡潤百富榜》上榜企業家,已經有112人向災區捐款,總捐款數額目前高達8.74億元。百富榜前百位企業家,已有45人向災區捐款,總捐款數額目前是6.37億元。百富榜前十位企業家,已有8人向災區捐款,總捐款數額目前是1.6億元。胡潤表示:“這僅是地震后第一個星期的捐款數額,我相信中國企業家們還會有更多的慈善捐助。同時,這也是我第一次看到企業家如此大規模的群體慈善行為,反應之迅捷令人驚嘆。”
2008年是“胡潤慈善榜”發榜5周年,100位慈善家共捐贈了近129億元(從2003年至今年2月)。而據民政部報告,截至5月19日13時,共接受社會各界捐款89.27億元(此款項不包括中國紅十字會等其他非民政部主管的眾多基金會接受的捐款)。相比之下,上榜企業家共捐8.74億元,相當于民政部接收捐款的9.8%。
馬云:直面“一元捐款”假新聞
馬云這個人似乎對什么事情都有一套與眾不同的理論,即便是慈善捐款這樣廣受社會關注的公益事業也不例外。但這次面對“一元捐款”的假新聞,馬云作何姿態?
最近為賑災捐款睡不著的,恐怕還有阿里巴巴的馬云。近日,一篇《馬云為汶川捐款一元錢》的假新聞在各大網站上流傳,文中稱“中國第一網商”馬云對此次地震賑災表態“只捐一元”。一石激起千層浪。質疑馬云“冷靜還是冷酷”的有之;譴責馬云“令人寒心”的有之。一時間,馬云也被卷進了輿論風暴。
面對突如其來的謠言,一貫冷靜的馬云和阿里巴巴終于也坐不住了。5月19日,阿里巴巴連夜發表聲明表示,截至5月19日,公司為汶川抗震救災捐款和籌款4744.7萬元。其中,公司及員工捐款594.7萬元,公司設立災后重建基金2500萬元,通過阿里巴巴集團平臺募集資金1650萬元。并強調,5月12日當晚,還在國外的馬云即委托家人,個人捐款100萬元。從聲明落款的“5月19日深夜”來看,最近幾天的“一元風波”,著實讓阿里巴巴決策者夜不能寐。
據了解,此次“一元風波”的原話,實際出自2006年馬云在一次接受采訪時的發言。當時馬云對企業家做慈善的態度這樣表示:“對那些熒光燈下的慈善捐款,我覺得每次捐一塊錢就夠了。”而在近日廣為流傳的假新聞中。這段話則被斷章取義,用“我覺得只捐一塊錢就夠了”冒充馬云對此次地震災難作了公開表態。
對此,阿里巴巴在聲明中措辭十分嚴厲,表示公司強烈要求政府有關部門徹底調查謠言出臺和傳播的情況,并稱“遭受到大規模有組織的謠言攻擊”,認為謠言中“積極努力的阿里巴巴員工卻成了逃避責任、只捐一元的罪大惡極之流”,“傷了每個阿里巴巴員工的心”。
誠然,馬云這個人似乎對什么事情都有一套與眾不同的理論,即便是慈善捐款這樣廣受社會關注的公益事業也不例外。他始終認為,善心無需拿金額來衡量,“對企業家來說,最大的善舉絕不在于捐款。”但是這并不意味著這位浙江富豪真的“一毛不拔”。事實上,馬云一直建有自己的公益基金。在地震后的捐贈行動中,阿里巴巴行動得也很早,5月12日晚就啟動了和壹基金的網絡捐款。
阿里巴巴方面表示,遠在歐洲的馬云在5月12日當晚就親自給所有的阿里人發出了一封支援地震災區人民的郵件。一支以馬云擔任組長的“阿里重建工作小組”也在震后宣布成立,務實、持久地制定工作方向和具體行動方案,并負責在實施過程中的所有跟進及與志愿者員工的溝通。
公 司
日照鋼鐵
榮程鋼鐵
沙鋼
蘇寧電器
國美電器
合生創展、珠江投資
碧桂園
李寧公司
恒大地產
泛海集團
善款數額
(元)
100,000,000
100,000,000
80,000,000
55,000,000
50,000,000
15,000,000
13,000,000
12,490,000
11,250,000
10,000,000
主要領導人
杜雙華
張祥青
沈文榮
張近東
黃光裕
朱孟依及其兄弟
楊惠妍、楊二珠、蘇汝波、
區學銘、楊耀垣
李寧
許家印
盧志強
2007胡潤
百富榜排名
80
45
36
9
4
13
1、22、59、59、59
65
6
11
公司總部
山東
天津
江蘇
江蘇
北京
廣東
廣東
北京
廣東
北京
據不完全統計,胡潤百富榜前100位中,45位企業家所在企業均有捐贈
《國際金融報》 (2008-05-21 第08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