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寧新思路:打造廣西北部灣區域核心城市
改革開放30年來,中國的經濟版圖上形成了以長三角、珠三角、京津冀為代表的若干城市群,而這些城市群都有至少一個核心城市。目前,廣西北部灣經濟區的開放開發已納入國家發展戰略,這標志著廣西沿海地區的發展進入了一個新的歷史階段,也相當于把南寧的發展擺到了國家戰略層面,推到了中國西部發展新高地和沿海發展新一極的前沿。
面對千載難逢的歷史機遇,南寧該如何打造北部灣經濟區核心城市?近日,聯合國工業發展組織2008全球投資促進高峰論壇在南寧召開,南寧市長陳向群向與會各國政府官員和商界嘉賓發表主題演講,介紹了南寧打造區域核心城市的思路。
產業驅動 城市拉動
開放帶動 創新推動
南寧要建成區域核心城市,必須堅持工業化、城市化的核心戰略和主導方向,以打造中國—東盟區域性物流、商貿、加工制造業基地和交通樞紐、信息交流、金融中心為推手,以建設區域性國際城市為目標,加快發展,壯大實力。
產業驅動。產業是區域核心城市的經濟支撐和力量源泉。南寧要迅速培育壯大主導產業和支柱產業,擴大主導產業和支柱產業規模,提升產業結構層次、產業集中度和產業外向度,不斷延伸產業鏈條,以強大的產業支撐體系形成核心城市的經濟驅動力。一是重點培育鋁加工、機械與裝備制造業,引進發展電子信息、生物工程與制藥等高新技術產業,改造提升農產品加工、化工、建材、造紙等傳統產業,對接發展石化、林漿紙、能源、鋼鐵、海洋等臨海工業的下游產業,形成主導產業突出、優勢產業明顯的工業產業體系。同時,積極培育龍頭企業,推動產品深加工、上下游產業集聚,推進優勢產業形成產業集群。二是大力發展物流、金融、會展等現代服務產業,積極引進跨國公司、總部型企業、科技研發企業、文化創意企業、新型環保產業及服務外包產業,發展高端經濟。通過二、三產業的雙輪驅動,培育形成區域經濟的集聚與輻射中心。
城市拉動。城市是支撐經濟發展和參與全球競爭的核心區域。南寧要打造區域核心城市,必須迅速擴大城市規模,完善城市功能,增強城市綜合承載力。一是實施城市向南發展戰略,以五象新區開發為重點,再造一個新南寧,把城市框架向南延伸,加快實現與沿海城市群的對接,推進北部灣城市群的形成和發展。要把五象新區的開發建設作為融入北部灣經濟區的接入點,使之成為北部灣經濟區的總部基地、先進制造業基地、商貿物流基地和對外合作與交流示范基地。二是以融入廣西“一樞紐、兩大港、三通道、四輻射”綜合交通網絡建設為載體,打造區域性交通樞紐中心。
開放帶動。區域經濟必然是開放經濟、合作經濟。南寧要成為區域核心城市,必須走開放之路、合作之路。要發揮自身的區位優勢和環境優勢,抓住西部大開發、中國—東盟自貿區建設、“泛北”、“泛珠”合作深入推進及東部產業大規模轉移等多重機遇,努力構建服務中國與東盟經貿往來的國際通道、交流橋梁、合作平臺和前沿窗口,使南寧成為面向東盟、對接東盟、走入東盟的國際區域經濟合作先行區,成為服務和帶動西部大開發的重要門戶和戰略高地,成為連接東中西產業相互轉移的重要基站和承接東部產業轉移的重要基地。尤為關鍵的是,南寧要主動融入廣西北部灣經濟區合作,實現區域內要素互動、優勢互補,共建平臺、共享資源,推動形成區域合作與發展的一體化共贏機制,并借助區域經濟的融合發展,推動自身加快發展,成為支撐、引領廣西北部灣經濟區發展的“引擎”和“主核”。
創新推動。創新是推動區域可持續發展的不竭動力,也是區域核心城市形成核心競爭力的根本所在。南寧要進一步解放思想,創新發展理念,創新發展模式,提高發展質量;強化創新意識,培育創新文化,營造創新環境,健全創新體系,以思想的創新、文化的創新,帶動體制創新、管理創新、技術創新,增強創新能力,形成區域創新中心。要以創新推動改革,以改革尋求體制機制的突破,掃除阻礙發展的任何障礙,優化發展環境,以環境的軟實力增強對區域的凝聚力,提升帶動區域發展的硬實力。
規劃引導
市場調節
協調合作
陳向群談到,廣西北部灣城市群有一個非常迫切而緊要的共同課題:培育區域發展環境、發展條件和發展能力,加快區域工業化、城市化進程,進而推動區域城市群的形成和發展。為此,必須根據城市群各自的發展條件和基本趨勢,創新合作機制,實施差別化戰略,構筑多層次、多樣化的城市發展新格局,實現優勢互補、良性互動、產業對接、錯位發展。
發揮區域規劃的引導作用。區域內各城市要嚴格按照區域發展規劃對各主體功能區的發展定位和功能劃分,制定完善實施方案,把各項目標任務細化、具體化,共同推進區域發展規劃的實施。要遵循“結構有序、功能互補、整體優化、共建共享、城鄉互動、區域一體”的原則,推進組團式城市群建設,共同構建城市經濟圈的基礎。要明確各自產業分工和發展方向,科學合理選擇產業,避免產業雷同和惡性競爭,實現錯位發展,共同繁榮。
發揮市場機制的調節作用。堅持互利共贏,主要通過市場機制優化配置區域內要素資源,共同打造城市群、港口群和產業群。在城市建設上,優先發展道路交通等基礎設施,以高效便捷的交通走廊實現城市群之間的“無縫”連接,加快發展城市連綿區,形成城市帶;在產業發展上,發揮港城各自優勢,推進專業化分工和上下游協作,拉長產業鏈,提升價值鏈,以臨海大工業的延伸和輻射擴充中心城市的加工制造業,以中心城市的“后花園”優勢發展面向沿海工業的總部經濟及增值服務業,以建立物流聯合區和聯合體為手段,推動建設中心城市的“無水港”,形成“前港后場”的區域性現代物流網絡。要按照產業鏈條延伸、產業相互依存和關聯的要求,形成城市群主導產業、支柱產業與特色產業優勢互補、協調發展、布局合理的產業構架和板塊經濟。
發揮合作機制的協調作用。在戰略層面,可建立政府、社會中介組織等多層次對話協商機制,協調解決區域發展的重大問題。在運作層面,可設立各種論壇、經貿洽談會等合作載體,促進區域經貿交流;也可建立公共技術平臺、融資平臺及其他領域的合作機制。要以合作機制的建立和完善,推進區域各方優勢互補、資源共享、互惠互利、共同發展。記者 覃海明 來源:廣西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