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貴州與東盟相遇
搶抓貴州“走出去”的發展機遇
陳政
2007年10月,在第四屆中國—東盟博覽會上,中共貴州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石宗源指出,東盟是貴州重要的貿易伙伴,也是外經貿合作的主要地區和對象。要充分利用好建立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的機遇和平臺,積極參與北部灣區域合作,鼓勵和支持有條件的企業“走出去”,加快發展外向型經濟,加強對外交流與合作,實現與東盟優勢互補,互利共贏,共同發展。
提高認識,搶抓機遇加快對接。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建立是關系我省擴大開放,加快經濟發展的全局性、戰略性的重大問題,必須高度重視。對此,一定要搶抓機遇,早研究、早謀劃、早應對,成立應對機構,組織研究部門、綜合經濟部門、涉外部門等,對貴州與東盟進一步加強經濟合作進行研究,盡快形成貴州應對的總體思路、策略、經濟布局等方案,盡快實施。特別是在“十一五”規劃中,要充分考慮和體現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這個因素對貴州發展帶來的機遇。
應將實施開放帶動戰略的重點放在東盟。堅持“引進來”與“走出去”相結合,全面提高對內對外開放水平,將對外開放的重點放在東盟,在已取得成效的基礎上,積極調整和完善對內對外開放的政策、策略及運作方式。以東盟為重點,做好招商引資工作,高度重視東盟博覽會。擴大對外開放領域,不斷提高利用外資的規模和水平。積極實施“大外經貿”、“市場多元化”、“科技興貿”等外經貿發展戰略,努力開拓東盟新市場,大力調整出口商品結構,努力擴大機電產品、高科技產品和農產品出口。大力拓展加工貿易,努力擴大生產型企業的出口,實現外貿經營方式多樣化。積極承包東盟各國的工程,擴大勞務輸出。深化外貿體制改革,推進貿易主體多元化,健全關貿、檢貿、銀貿、稅貿、運貿等協作制度,完善有關稅收制度和外貿融資機制,加大對重點出口企業、重點出口商品的扶持。
促進與東盟區域經濟的協調發展。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的建立,為滇桂黔帶來了難得的發展機遇,同時也對滇桂黔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促進與東盟區域經濟的協調發展,要做好7個方面的工作:一是加緊構建區域合作平臺,二是構筑區域交通綜合運輸體系,三是積極推進區域產業整合,四是加強區域與東盟各國的跨國旅游合作,五是進一步密切與東盟各國的商貿聯系,六是加強區內的信息交流,七是參與構建泛珠三角經濟圈,從而促進區域內資源有效利用和合理共享,營造互補互利、互相促進、共同發展的格局。
加強與東盟9大重點領域的合作機制建設。除貨物貿易自由化外,結合貴州省區域經濟發展的實際與需要,應在9大重點領域推進與東盟的合作,即貿易合作、交通領域的合作、旅游合作、農業合作、能源和礦產資源開發合作、物流領域的合作、深化瀾滄江—湄公河次區域的合作、中小企業合作、科技文化教育合作。
貴州人有志氣、有信心積極應對,做到人無我有、人有我優、人優我特,采取切實可行的對策措施,搶抓機遇,加快貴州與東盟國家的經貿合作進程。(作者系武漢理工大學博士研究生,貴州省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研究基地特約研究員)
貴州走進東盟應首選越南
貴州省人民政府駐廣西辦事處
越南自改革開放20年以來,經濟年均增長7.5%以上,居東南亞國家之首。近年來,越南政府又積極以“兩廊一圈”(即:“昆明——老街——河內——海防——廣寧”、“南寧——涼山——河內——海防——廣寧”經濟走廊和北部灣經濟圈)的建設為重點,渴望在次區域經濟合作方面發揮獨特的主導作用。面對這個離我省最近、正在崛起的發展中國家,我們有必要加強與其經貿合作:
第一,省直部門負責人乃至省領導,多出訪越南,已逐步建立較高層次領導人來往,有利于加強我省與越南的聯系。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的建立,泛北部灣經濟開發風生水起,為我省更快發展也提供了機遇。因此,應當堅持以南下為重點的開放帶動戰略。南下的目標:國內是泛珠三角,基點在兩廣;國際是東南亞,基點在越南。力求通過密切區域合作,爭取有更大作為發展自己。
第二,用“南貴昆”經濟帶連接兩個經濟“走廊”,形成經濟圈,使貴陽的角色更活躍。
第三,以“多彩貴州”文化旅游品牌和推出貴州新形象,大步走進越南和其他東盟國家,定會引起越南等國家人民的旅游向往。
第四,精心組織產品展銷。除了在南寧舉辦的東盟博覽會,我省應積極組織到河內甚至胡志明市去進行產品展銷。胡志明市約有10萬中國人做生意,主要是兩廣和江浙人。要鼓勵有經營頭腦和經驗的人才,鼓勵有實力的企業去做生意辦企業;而且越南產業結構和我省相似,可進行技術人才的勞務輸出。
第五,研究部門應當把我省參與區域性合作作為重大課題研究,對鎖定的重點地區或國家的政治、經濟現狀和發展趨勢作深入的研究,為省領導的戰略決策參考。各種媒體應當推出介紹越南乃至東盟諸國政治、經濟、文化、風土人情等方面的圖片、廣播電視節目、文章和專著,使更多的人群認識東盟、關心東盟,從而走向東盟,使有意走向東盟的人員或企業及時發現商機。經貿部門應當結合我省省情研究越南市場,弄清與其互補性何在,為走出去的企業提供服務。
第六,注重面向越南的人材培養。一是越語人才,廣西得天獨厚的條件是邊民語言互通,使用越語的京族集中在東興市。可向廣西民族大學外語學院輸送學生,或者直接向越南派留學學生,為我省企業、研究部門、政府機關準備翻譯人員。二是經貿人才,有既懂國際貿易,又熟悉越南國情、民情的區域性經貿人才,才可能在貿易上獲得長足發展;三是文化人才,越南民族的多樣性形成了文化的多樣性,同時受西方文化浸染形成了東西方文明并存,要了解他們的文化與我國文化的差異性。此外,還需要法律的、宗教的人才。在人才培養上,在重視國家培養的同時,也要重視民間培養;還應該有政策引導、鼓勵學生留學東盟。
東盟:貴州外向發展的新空間
齊康
東盟關稅門檻已降低 目前,東盟平均關稅為6%,而我國為10.4%。貴州不僅可以借機擴大對東盟具有比較優勢的產品出口,“著力開拓東盟出口市場”;而且要特別利用東盟各國華人數量習慣與我們相近,對中國食品和藥品的認知度比較高,其準入條件較歐美發達國家寬松,進入成本較低等特點,加大貴州省食品、中藥制成品對東盟的出口,以及扶持技術含量高的產品,如電子電器、挖掘機、摩托車和汽車零配件的規模生產和出口。同時,我國進口關稅的降低,也將減少我國企業從這一地區進口的成本,有利于擴大貴州進口原料性商品的數量,以適時享受關稅減免帶來的好處。
工程承包空間很大 由于距離近,進入成本相對較低,東盟一直是貴州工程承包企業開拓的一個重點市場。在水電站建設、公路橋梁建設方面,貴州工程企業在這個市場有一定競爭力。如越南、印尼建立小水電廠的要求相當強烈,希望貴州合作。此外,我國政府為推進東盟的經濟一體化將進一步增加對東盟國家的基礎設施建設投資,為貴州擴大在這個地區對外工程承包帶來了新的機遇。貴州企業應加強對這個地區基礎設施建設項目的追蹤調查,研究國家對外投資和外援政策,抓住時機,擴大對外工程承包規模。
抓住機遇“走出去”發展 東盟國家為吸引中國的投資,制定了一些優惠政策。近年來,泰國投資促進委員會為投資者提供更優惠的投資政策,印尼政府對新的投資企業業給予5—8年免征所得的優惠待遇。貴州應抓住機遇,以東盟為重點,建立與之相適應的“走出去、請進來”的招商引資平臺,積極實施“大外經貿”、“市場多元化”、“合作興貿”等發展戰略,切實擴大開放領域和革新陳舊機制,提高利用外資的規模和水平,提高貴州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同時,也要利用東盟各國,特別是其相對落后的成員國資源加工業和制造業存在很多空白的大好機會,發揮貴州傳統工業如輕工、機械、食品、紡織、建材等具有較強生產能力的優勢,促進與東盟的經貿技術合作,利用經濟一體化的機遇和新的市場空間發展自己。
總的來說,建立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對于貴州來說,既是機遇又是挑戰。如何抓住機遇,迎接挑戰,這是當代每一個貴州人應思考的問題及歷史責任。(作者系貴州教育學院副教授) 金黔在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