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中越邊境憑祥勝跡
美麗的憑祥地處祖國邊陲,西南面與越南涼山省交界。作為軍事重鎮,憑祥承載著沉甸甸的歷史;作為邊貿要點,憑祥又承載著中越經濟的未來。今年“五一”假期,我們來到憑祥的友誼關、金雞山和平崗嶺地下長城這幾處富有歷史意義的古跡游覽。
友誼關
據記載,漢朝在此始建雍雞關,后因朝代更迭,名稱也隨之變更為雞陵關、界首關、大南關、鎮夷關、鎮南關、睦南關。1965年1月,國務院批準睦南關改名為友誼關。歷史上,友誼關是兵家必爭之地,曾兩次毀于戰火,鐫刻著民族的屈辱史和抗爭史。我們看到,友誼關關樓四層,長石砌就,城墻菱角分明,陽剛雄渾,雕欄石柱玲瓏典雅;城門上以漢白玉為底的“友誼關”三字為陳毅筆跡,筆力渾厚,蒼勁有如松柏。二樓展覽廳陳列著自中法戰爭鎮南關大捷以來發生的重大事件的圖片文物。三樓為中越外事會晤室,室內物品依舊保持著原貌,透過花窗,陽光在沙發和茶幾上投下斑駁的光影。關樓兩旁,城墻百余丈,直伸山麓,氣勢磅礴,侵入城墻的百年古榕盤根錯節將塊塊磚石擰成一體。在友誼關新建聯大樓前,我們看到中越兩國邊境口岸車流滾滾,熱鬧非凡。
金雞山
金雞山,古稱梅架嶺,位于友誼關右側,故又名右輔山。沿322國道盤旋而上,我們抬頭仰望,但見山勢挺拔、雄奇險峻、直插云表。在煙雨中我們登上山項,極目眺望,群山起伏,層巒疊障,遠處片片水田,座座村落,如星羅棋布,散布山間。金雞山作為著名的鎮南關起義所在地,擁有的不僅是美麗素雅,更重要的是透露著一股革命的韌勁與開拓未來的決心,審視翹首而望的炮臺,雖已銹跡斑斑,卻仍然不失英武之氣。
平崗嶺地下長城
在平而河之畔,平崗嶺之中,我們看到一座巨大的地下營壘深藏其中。據介紹這就是清末廣西邊防提督蘇元春督建的平崗嶺地下長城,全長1000余米,連接南北兩個炮臺?邕M地下長城,猶如進入一座地下迷宮,整個地下坑道結構巧妙、縱橫交錯。入口處一大兩。硞拱門排列,穿過中門進內,就是作為地下營壘指揮所和藏兵處的地下廳堂。左右小門里有幾個回廊式結構的小間。穿過中門廳堂,就到了地下坑道中部,坑道呈拱型,兩邊有出口,往左邊走去可抵南炮臺,往右邊可通北炮臺,中間的地下坑道可以直達平而河。地下坑道的兩側,還有暗道和儲備彈藥室。據介紹,平崗嶺地下長城在抗法戰爭、解放戰爭、援越抗美戰斗中都留下了光輝的印記。漫游其間,我們感到撲面而來的是年代的氣息,涼意透骨,體會到的不僅是滄桑,更是一種莊嚴肅穆之感。
“江山留勝跡,我輩復登臨,”陳跡雖歇止,風韻卻長留。其實,憑祥的名勝不只友誼關、金雞山和平崗嶺地下長城,還有其他多處具有歷史意義的古跡我們沒有時間游覽。即便這樣,我們也仍然能從已經游覽過的這幾處景點感受到中越憑祥邊境的魅力。(周展鋒) 來源:廣西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