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東盟文化合作還缺點啥
“我非常喜歡這部片子,內容豐富,采訪有深度,攝制組去的地方很廣。”越南國家電視臺6頻道主任謝氏碧鸞對《世界新聞報》記者如是說。“在柬埔寨也播出了,觀眾反應很好。”柬埔寨國家電視臺副臺長黑穆·松接著說。最近,一部由中國、柬埔寨、老撾、緬甸、泰國、越南6國國家電視臺合拍的大型紀錄片《同飲一江水》分別在6國播出,開創了中國與東盟廣播電視合作的范例。 隨著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將在2010年全面建立,雙方自上世紀90年代初開啟的對話合作進程,在廣播電視領域有加速之勢。4月23日在北京閉幕的中國-東盟廣播電視合作高峰論壇上,雙方達成了一項《北京聲明》。聲明說,中國和東盟成員國將通過各自的新聞頻道和欄目,制作播出更多關于對方經濟、政治和社會的新聞和專題節目。 此外,中國和東盟將在構建特約報道員網絡、建立聯合采訪機制等方面探索新的合作模式。中方還將為東盟國家廣播電視編播和技術人員的培訓提供幫助,東盟方面也將為中國媒體派員進修當地語言、開展業務交流等提供便利。 在東盟10國“尋找金花” 據記者了解,目前,云南和廣西與東盟國家在廣播電視領域的合作內容非常豐富。云南人民廣播電臺與越南之聲電臺有互派記者采訪和節目交流活動,云南電視臺和廣西電視臺不僅每天推出“東盟新聞”欄目,還聯合制作綜藝類節目,并每年舉辦大型跨境采訪活動。 云南電視臺副臺長褚嘉驊對《世界新聞報》記者說,從2006年開始,每年大年初一播出的《東南亞的微笑》新年晚會,由中國和東盟國家電視臺的主持人共同主持,云南臺每年的春節晚會也改為以東盟國家內容為主的形式。 “尋找有金子般心靈,花一樣美貌的姑娘”,是廣西電視臺《尋找金花》節目的主旨。這個3年前推出的節目,在當地電視界已小有名氣。廣西電視臺副臺長彭琦說:“我們在東盟10國各尋找五六個善良美麗的姑娘,然后請她們到廣西來做一個東盟金花大聚會的晚會節目。” 中國的國家電臺、電視臺與東盟國家的合作也日趨活躍。中國國際廣播電臺從上世紀50年代起,就用東盟的8種語言播出節目。2006年11月,國際臺在老撾首都萬象落地開播了調頻臺,用老撾語、英語和普通話每天播出12個半小時的節目。 現實題材電視劇偏少 不過,有業內人士表示,由于經濟發展水平、文化傳統等方面的差異,中國內地廣播電視在東盟國家的影響還非常有限。目前,東盟國家還沒有與中國電視臺合作的節目,“語言障礙是個主要問題”,褚嘉驊說。為此,云南電視臺近年已大力招聘通曉東盟國家語言的人才,以便為自己的節目擴大在東盟國家的影響做準備。 以電視劇為例,該地區上世紀70年代以后出生的華人,幾乎都有觀看香港電視劇的經歷,而對于中國內地電視劇,除《西游記》、《水滸傳》等歷史劇外,現實題材的知道得很少。 陳彩霞是來自印尼的華人,現在在中國國際廣播電臺印尼語部工作。她說,她幾年前曾在印尼看過《還珠格格》、《包青天》等中國電視劇,但總體來說,當地還是韓劇最多,中國港臺劇比內地劇多。陳彩霞說,印尼的媒體在蘇哈托時代之后大都私營化了,對當地電視臺引進電視劇沒什么限制,主要由市場決定,即由價格和收視率決定。 文化交流仍有廣闊空間 據中國社會科學院亞太所東南亞問題專家許利平介紹,包括廣播電視在內的中國文化產品的地位和影響力,在東南亞國家之間的差異比較大。在印尼,歐美電視劇比較多,而馬來西亞就比較少;泰國和新加坡更注重文化的交流與融合,文化產業也走在了東盟國家的前列;在越南,中國內地的新電視劇《中國式離婚》很受歡迎。 但是,和經貿交往相比,中國與東盟在文化方面的交流合作還是比較弱的。除了有限的一些電視劇外,其他文化產品很少。許利平認為,這一方面是因為中國的文化企業剛剛開始走出去,二是一些國家對于中國的快速發展存在一種戒備心理。 許利平說,中國文化的影響力在東南亞有相當大的提升空間,因為中國和東南亞的文化交流源遠流長,他們對中國傳統文化有很強的需求。但由于冷戰的原因,使得文化成了雙方的一種隔閡,東南亞國家曾普遍害怕與中國交往,害怕受影響。 許利平告訴記者,隨著中國經濟地位的日益提升和中國與東盟貿易的不斷增長,了解中國、走進中國成為東南亞社會的迫切愿望,他們對中國新聞的需求度日益提高。東南亞國家許多電視臺紛紛增加華文電視節目的購買數量和播放時間,雙方在文化領域的合作前景令人期待。 |
來源:世界新聞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