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交易 成就創業夢想
全球百大年輕發明家華裔黃可華自述成功之道----作為華裔要想獲得主流的認同,就必須敢于與眾不同,敢于創新,充分利用一切可能的資源,例如才能、人際關系與資金等,努力去做不同的事情。
黃可華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的《技術評論》雜志日前選出2004年全球百大年輕發明家,他們是利用科技改變世界的35歲以下精英一族,在美國出生的小額付款公司BitPass創辦人黃可華等13名華人榜上有名。
談及成功,黃可華表示,作為華裔要想獲得主流的認同,就必須敢于與眾不同,敢于創新,充分利用一切可能的資源,購物瓶頸提供創業機會亞馬遜與電子海灣(eBay)等公司在電子商務業務的成功,使人們放心大膽地在這些主要商業網站購物。但要在其它一些網站購物、特別是購買一些金額不大的產品時,消費者使用信用卡采購仍是心有余悸。而正是這一瓶頸,為不少創業人士提供了機會,其中就包括華裔黃可華(KurtHuang)。
黃可華說,在網絡上出售小商品,對于商家仍有許多困難。例如商家要接受信用卡與從事支付業務PayPal公司,除初裝費與月費等,每次交易需要支付30美分的基本費,外加3%至10%的銷售收入。這樣如果出售一至二元的產品就非常不劃算;而且消費者也怕麻煩,不愿為購買一點東西而使用信用卡。
不過專家預期,隨著技術的發展,小額采購將日益受到青睞。目前《紐約時報》等媒體以約三元的價格出售單篇文章、有些音樂家與作家也以較低的價中華川菜火鍋大聯加盟樂可可天天樂六千元"打"拼天阿里巴巴魔術!格出售自己的作品;最明顯的例子就是蘋果計算機公司推出每首音樂99分的下載服務,這些將進一步帶動小額支付(Micropayment)、特別是一元以下交易的增長,因此就連萬事達這樣的信用卡公司也在密切注意這一新興行業的發展。
學術經商兩手硬黃可華就是看準這一商機之后參與競爭的。他與另一位韓裔伙伴于2002年底在加州創辦的微型支付公司(BitPass),已引起業界與媒體的極大關注,《紐約時報》、《今日美國報》與《財富》雜志等均曾予以報道。2003年10月,他還應邀在“未來之貨幣”研討會上作主題演講,是五名主講人中唯一的華裔。
黃可華在芝加哥出生,父母為1960年代來自臺灣的留學生,讀的是化學專業,后來都成了教授。也許是受到家庭潛移默化的影響,黃可華在學術上表現非常優秀,不但擁有哈佛大學計算機學士的學位及史丹佛大學的醫學博士學位、而且也是該大學生物醫學信息科技博士候選人。
今年33歲的黃可華說,他父母與其它華裔家長一樣,總是希望他趕緊把學位拿到盡快成家。他不但對學術研究感興趣,同時也對商業經營頗有信心,因此決定抓住機會創辦公司,并得到父母的了解與支持。BitPass公司在當初完成150萬元籌資的5個月后,其產品的測試版轉入正式使用,隨后客戶數量大幅增長,除美國本土之外,歐洲與亞洲也有客戶。
小生意前程似錦黃可華從小就喜歡挑戰與解決難題。1990年代末網絡興旺時期,網絡業者擁有大量資金與廣告收入,看不起小額交易,如今情況改變,所以微型支付業者應運而生。雖然目前網絡上有Pay鄄Pal等公司,但他說,“我們不僅是支付公司,而且也是管理公司”,可以幫助商家管理帳戶、認證與識別客戶等,商家只要負責銷售就成。
擔任該公司首席執行官的黃可華表示,網絡必須以最低的成本、盡最大的可能將其內容或者服務提供給最大范圍的消費者,才能成功。小額網絡銷售一旦解決成本與方便使用等問題后,將可大大促進更具創意的網絡產品銷售,與對網絡內容與服務的需求,因此他對該行業的前景非常看好。
為工作暫時中斷學業微型支付并非黃可華首創,在1990年代末就出現過諸如網絡現金(Cyber鄄Cash)與數碼現金(DigiCash)等公司,但最后卻無疾而終,他們期望的模擬現金沒能成為現實。黃可華認為,這除了當時人們心理上的障礙外,技術過于復雜影響了消費者與商家的信心,“人們購買便宜物品,自然需要易如反掌的支付方式”。
平時工作非常繁忙、利用圣誕節假期回到芝加哥父母家中接受專訪的黃可華說,為了全心全意投入目前的工作,他暫時中斷了學業。他表示,作為華裔要想獲得主流的認同,就必須敢于與眾不同,敢于創新,充分利用一切可能的資源,例如才能、人際關系與資金等,努力去做不同的事情。
黃可華從事的事業,雖然前有敗將,但未來勢將不乏來者。他創辦的BitPass公司已“小荷初露”,這一市場必將蒸蒸日上,他的努力也會結出豐碩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