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泛北部灣】東興:邊貿興城
【記者現場】這里是位于中國西南端的東興口岸,在我的前方是東興市繁華的市區,而在我的身后則是越南的芒街市,一灣淺淺的北侖河水,見證著中越兩國人民千百年來隔水相望的情誼,而如今,這些往來于北侖橋上,滿載著商機與貨物的人員車輛,更讓我們看到了東興口岸的另一種風景。
清晨七點多,東興市區的街道上,行人稀少。而在東興口岸的出境人員通道上,卻早已擠滿了等待的人流,每個人都想以最快的速度趕到對面的越南芒街市場。芒街是越南的三個國家級口岸之一,對東興人來說搶先一步過關,就意味著更多的商機。
【同期聲 范小姐:以前是在深圳那邊嘛,現在到這邊來看一下,開一個店,在芒街那邊。】
在東興,像范小姐這樣每天從口岸出境到越南做生意的有數千人之多,刷一張辦好的邊民IC卡,在邊民證上蓋上兩國的邊檢專用章,幾分鐘就可以完成通關手續,難怪他們都笑稱自己是"跨國上班族"。
【同期聲 記者:做什么生意呢
小范:電子方面的
記者:每天都會這樣往返嗎?
小范:對啊 】
做為國家一類口岸城市,東興的邊貿包括邊境小額貿易和邊民互市貿易兩種形式,對于邊境小額貿易,邊民可以享受降低50%關稅的優惠;在邊民互市,邊民每天可"肩挑手提"3000元人民幣以內的商品免稅出關。
【同期聲 東興市邊境貿易管理局 局長 羅傳明:差不多我們東興三分之一的邊民,將近3萬人就是靠這個邊貿來就業,來維持整個生活,來共同富裕。越南也同樣是這樣的!
每天清晨,滿載著貨物的小船在北侖河上來往穿梭,頭戴尖頂斗笠的中越邊民肩挑手提、熙來攘往,構成東興口岸的別樣風情。
【同期聲】
記者:您是東興人還是越南人?
邊民:東興的
記者:每天都這樣過去嗎
邊民:是啊,過越南買啊,
記者:像今天這車魚有多少?
邊民:200斤左右。
隨著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的加速,目前,東興口岸已成為繼深圳羅湖、珠海拱北之后中國第三大陸路出入境口岸。而海鮮、輕紡、建材等專業市場的打造更使東興的邊貿規模突飛猛進。
【同期聲 東興萬通國際物流公司 國際貿易部經理 林惠江:估計我下個月就要開始進口鐵礦,因為現在鐵礦我們國內的價猛漲,有個差價,商人以商為目的,哪樣好做就做哪樣!
【東興市邊境貿易管理局 局長 羅傳明:(邊貿)2007年一年成交額達到46.8億,過貨量達到72萬噸,每年上交稅收達到5000萬。(占)整個東興財政收入的40%,基本上也是半壁江山吧!
邊貿迅猛發展、中國與東盟前程似錦,自然引得客似云來。在東興市,常住人口8萬人,其中專為邊貿而來的外來人口高達4萬人,占了一半,2007年,東興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達5.17億元,增長130%,這一數字足以體現今天東興的巨大的發展潛力。目前東興市正在進一步加快基礎設施建設,利用口岸的區位、政策優勢,利用國際國內的市場資源,大力發展加工業和國際物流業,形成"貿工互動"的新型貿易格局。
【同期聲 東興市市長 劉全躍:我們提出來要求建設十大項目,也就是一港、一橋、兩路,六個園區的這么一個合作平臺。特別是跨境合作區,還要和芒街在北侖河上建立第二條橋。那么第二條橋建設以后,將是打建一個新的物流基地。】廣西電視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