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基礎設施領域處于投資“饑渴期”
云南社科院東盟問題專家朱振明認為,我國對越南的投資多集中在輕工消費品方面,在重工業和基礎設施等領域的投資還較少。而越南是發展中國家,曾遭受長期戰爭創傷,交通、能源、水利、通信等基礎設施落后。
據了解,目前越南正在采取積極措施和優惠政策加大吸引外資力度,鼓勵外商投資包括道路交通等基礎設施項目。最近,越南計劃投資部公布了包括基礎設施建設在內的94個招商引資項目以供外商作為投資參考。
越南政府特別鼓勵外商以BOT、BTO及BT模式投資越南公路、港口、碼頭、機場、橋梁等基礎設施。外商以BOT模式投資越南基礎設施可以享受如下特別優惠待遇:免交項目土地租金;自經營盈利時起免征8年的企業所得稅,在隨后的特許經營期間可以享受10%的企業所得稅率,如果將利潤再投資于上述項目,則退還100%的企業所得稅;免除用于實施BOT投資項目所進口的原材料的進口稅等。
廣西大學商學院潘思諭副教授認為,BOT模式有利于越南改善基礎設施、加快經濟發展,因此我國企業以這種方式開展工程承包容易得到越南政府的支持。采用BOT模式建設的項目,其融資風險以及責任均由投資者承擔,越南政府不提供信用擔保,因而可以減輕它的財政負擔和債務,改善它的信用等級和投資環境;有利于越南引進中方較為先進的設計、管理理念和技術設備,提供更好的項目產品和服務。
事實上,我國企業以BOT模式開拓越南工程承包市場還可以享受到諸多優惠條件。近年來,越南政府一直努力改善投資環境,鼓勵以各種形式接納外資。從2001年起,當局降低了外資企業在越南投資的費用,取消了外資企業的雙重收費制度,放寬或取消外資企業將外匯出售給當地銀行的規定;2004年1月起,取消了外商利潤匯出境外稅項等規定。
隨著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建設進程的推進和大湄公河次區域開發與合作的深化,中越兩國互利合作保持了穩定發展的態勢。截止2005年8月,中國對越投資7.1億美元,居對越投資的62個國家和地區的第14位;投資項目346個,主要領域為工業、建筑、服務、農林漁業等。2004年,我國企業在越南簽訂承包工程合同額4.4億美元,完成營業額2.8億美元。來源:新華網廣西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