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留成透露海南未來目標是自由貿易區
目前初步構想一是逐步擴大開放范圍二是全面推進旅游對外開放帶動產業升級
海南省24日舉辦“海南改革開放發展高層論壇”,這是海南建省辦經濟特區系列慶祝活動的重要內容。上午的開幕式由省長羅保銘主持,省委書記衛留成作了30分鐘的主旨演講。
衛留成透露,中央希望海南在中國體制改革的四個方面先行先試,提出海南未來發展目標是建設“自由貿易區”。
衛留成指出,作為全國最大的經濟特區,海南地處國際航運主航道上,是我國面對東南亞的最前沿、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的橋頭堡,是開發南海資源的最好依托,有華南唯一的保稅港區,區位優勢十分獨特;博鰲亞洲論壇永久會址設在海南,多次成功召開年會,在國際上已經產生了重大影響;海南又是獨立的地理單元,有天然優越的自然環境,可開可合,便于管理,試驗風險小。海南有條件在實施自由貿易區或自由貿易園區上先行先試,為我國加入W TO之后進一步提高對外開放水平提供新經驗。特別是海南與臺灣面積相當,自然環境和條件優于臺灣,人口是其三分之一,臺灣大選以后有可能放寬包括微電子在內的高科技產業向大陸轉移,海南若建設面向亞洲和臺灣的自由貿易區,對進一步促進祖國統一、實現小平同志倡導海南建省辦經濟特區的初衷,會很有影響,很有意義。
衛留成表示,目前海南省的初步構想一是以洋浦保稅港區建設為起點,逐步擴大開放范圍,推動區域開放。首先把洋浦保稅港區建設好,最大限度地放大保稅港區對洋浦經濟開發區、對海南發展的輻射帶動作用。二是以建設國際旅游島為載體,全面推進旅游對外開放,帶動產業開放。用好用足國家批準的旅游開放新政策,借鑒韓國濟州島、泰國普吉島等國際旅游先進經驗,加快旅游軟硬件國際化改造步伐,全面提升旅游開發開放水平。同時,逐步實施更加開放的投資、貿易、購物政策,對符合國家產業政策,符合環保要求的高科技產業,對醫療、金融、保險等與旅游業高度關聯的現代服務業,實施更加優惠、便利的投資、貿易政策,實現海南服務經濟的全面開放。衛留成指出,在此基礎上,爭取在中央的支持下,逐步在海南建立自由貿易區,為我國實施自由貿易區戰略、加強雙邊多邊經貿合作探索新經驗,做出新貢獻。
衛留成說,20年來,海南經濟有過短暫的高速發展期,也有過長達10年的泡沫經濟破滅后的蕭條期。直至近年,海南的經濟才走出泥沼,漸入佳境。
2003年,海南省從省情出發,提出“大企業進入、大項目帶動”的發展戰略。一批大的工業項目相繼上馬并投產。全省經濟總量增長明顯提高,4年來,生產總值年均遞增11.96%,經濟運行質量和效益顯著提高,地方財政收入大幅度增加。
盡管目前又進入了新的“宏觀調控”時期,并且海南人對上一次的“宏觀調控”記憶深刻。但本次宏觀調控將不會給海南經濟帶來災難性后果。
衛留成表示,海南正面臨新的歷史發展機遇。除政策的機遇外,島內正在進行的一系列重點工程建設將帶來巨大商機。
去年9月底開工的東環鐵路建設。海南迄今為止投資規模最大的基礎設施項目———海南東環鐵路動工,預計2011年9月底建成通車。海南東環鐵路建成后,乘客從海口至三亞僅需90分鐘,較高速公路平均旅行時間3小時縮短一半,同時旅客還可以在舒適快速的列車上飽覽海南東海岸旖旎的自然風光和人文景觀。
新型衛星發射基地將帶來大量投資。落戶海南文昌的航天城占地20平方公里,包括航天發射港、太空主題公園、火箭組裝廠以及指揮中心等一系列項目。據悉,未來的航天城的人口將達10萬左右。
總投資16億多元的海口繞城公路建設正在緊鑼密鼓地進行。該公路全長46.634公里,是海南省環島高速公路的最后閉合段及國家同三線(同江至三亞國道)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也是海南省各處至海口美蘭機場的快速通道,它的建設完善了國道主干線和全島主干線公路網的連接,對促進海南省經濟發展有重要意義。
海南,迎來了又一個春天。 中華工商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