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東盟雙邊貿易和投資發展概況
近年來,尤其是2004年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CAFTA)建設啟動以降低關稅為核心的早期收獲計劃以來,中國與東盟雙邊經濟聯系日益密切,交往日益頻繁,經濟合作快速推進。目前,中國與東盟已互為對方的第四大貿易伙伴和重要投資對象,雙方貿易額在各自對外貿易總額中的比重不斷提升。根據中國海關統計數據,1978-1991年,中國與東盟貿易額從8.59億美元激增至84.08億美元,13年間增長了8倍。1992-1996年,中國與東盟貿易額從90.8億美元增長為211.6億美元。其中,出口從46.7億美元增長到103.1億美元,占中國總出口的比例相應從5.5%上升至6.8%;進口從44.1億美元增長到108.5億美元,占中國總進口的比例相應從5.5%上升至7.8%。1997-2006年,中國與東盟貿易額從251.6億美元增長到1608.4億美元。其中,出口從127.0億美元增長到713.1億美元,占總出口的比例相應從7.0%上升至7.4%;進口從124.6億美元增長到895.3億美元,占總進口的比例相應從8.8%上升至11.3%。2007年,中國與東盟的雙邊貿易額進一步增長到2025.5億美元,比2006年銳增25.9%,提前三年實現了中國原先提出的雙邊貿易額達到2000億美元的目標。
在雙邊投資方面,近年來東盟國家對中國直接投資較快增長。2000-2006年,東盟10國對中國的直接投資從28.45億美元增長到33.51億美元,增長了17.80%。截至2006年底,東盟國家在華累計直接投資達426億美元。在華直接投資居前三位的東盟國家分別是新加坡、馬來西亞、泰國。其中新加坡對華投資累計已達300億美元,占東盟國家的70%左右,呈現投資行業多、地域廣的特點。1995-2006年,中國對東盟直接投資由1.52億美元增長到9.37億美元,占東盟吸收境外直接投資的比重相應從0.76%提高到1.79%。實際投資額應比這一統計數字大,因為這一數據未包括許多在東盟國家投資而未經中國商務部批準或未在商務部備案的民營企業和中小企業。2006年中國對東盟投資同比增長80%,比近年來中國海外投資平均增速高出近20個百分點。隨著CAFTA建設進程的不斷推進,我國在東盟國家的投資領域向深度和廣度延伸,投資領域從原先的加工、裝配和生產性的小型項目擴大到金融、通訊、旅游、環境、能源(石油)、礦產資源開發、貿易、大湄公河流域開發等領域。中國在東盟國家投資居前三位的國家分別是新加坡、泰國和越南。近三年來中國連續成為柬埔寨第一大投資國。作者: 王海全 來源:廣西新聞網-廣西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