輕公司時代:把公司做小,把客戶做大
傳統的商業法則正在受到挑戰,銷售額高于一切的時代已經過去,利潤才是王道。
那些規模小,但利潤高的互聯網新貴,正在挑戰傳統行業里那些“身材”臃腫,人員眾多,成本高昂的企業。近一段炒得火熱的YESPPG就是一個典型,這家在互聯網上銷售男裝襯衫的公司雖然只有500號人,卻能日處理1萬件服裝的發貨,國內服裝業老大之一的雅戈爾現在也不過是1.3萬件。而且,YSEPPG公司成立至今,不過短短兩年時間。
一些傳統行業的公司也正展開變革。海爾集團總裁楊綿綿聲稱,海爾的目標是“把公司做小,把客戶做大”,表明了海爾向“輕公司”轉型的決心。
(一)輕公司法則一:尋求外包
在傳統的觀念看來,外包是企業不得以的做法。在網絡時代,外包卻成為企業發展必然的趨勢,企業把設計、生產、銷售等環節被剝離出來,只負責價值含量最高品牌經營,從而確保企業能夠將精力集中做好最重要的環節。
最好的例子就是耐克,這個世界上最知名的運動品牌居然沒有一家屬于自己的工廠。從產品生產、包裝、運輸到銷售,完全依靠外包。微軟、IBM等軟件巨頭,如今也只專注于核心模塊的研發,更多的開發環節,早已外包給了許多中小型的軟件公司。
(二)輕公司法則二:尋求合作伙伴。
21世紀,做“大而全”的企業難以獲得優勢,“小而精”的公司反而容易形成核心競爭力。在產業鏈不斷細分的時代,能夠專注于自己的核心能力,并與產業鏈上下游企業結成合作關系的企業,將獲得遠比自己獨立經營大得多的能量。
溫州是中國私營經濟最發達的地區之一,在這里,“分工”與“合作”的模式最為典型。從“一村一品”、“一鄉一業”的“塊狀經濟”發展至今,溫州已經具有相當規模的五大產業集群:在國內占領低壓電器33%市場的低壓電器產業集群,占領國內20%皮鞋市場的鞋革產業集群,占領國內西服市場10%的服裝產業集群,占領打火機國內市場95%、國際市場70%的打火機產業集群,以及占領國內眼鏡市場80%的眼鏡產業集群。
這種既分工,又合作的產業集群,使得溫州的企業能夠比其他地區的企業具有更高的生產效率并取得成本領先優勢;具有更快的創新速度并獲得技術水平和質量水平的提高;進行更細化的分工和社會協作,使得溫州的產業具有難以模仿的競爭優勢。
(三)輕公司法則三:充分運用互聯網。
互聯網絕對是是20世紀最偉大的發明,Email、即時通訊等工具,提高了人們的溝通效率;搜索引擎的出現,為人們查找信息提供了廣泛的信息源與過濾器。BBS、門戶、購物等網站的出現,為人們創造了信息閱讀、交流、購物的新渠道。
互聯網時代的“輕公司”,懂得充分運用互聯網的這些特性,用最低的營銷成本讓自己的產品被客戶所認知,足不出戶,卻可以做全世界的買賣。“輕公司”里的員工可能分布在全國、甚至世界各地,利用互聯網實現soho的辦公方式,公司的運營成本降到最低。如果你對這一切還有疑問,看看淘寶、ebay上面的出色賣家吧,減少了傳統銷售渠道的成本,節省了龐大的公司運營開支,他們過得比一些傳統的銷售商好很多。
面對競爭激烈的市場,企業要做的不是把自己變得更壯更龐大,相反,學會放下包袱,輕裝上陣,或許才是更好的獲勝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