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中國展會供需矛盾突出
新年伊始,我國會展業的走勢如何呢?結合去年的情況,我們不難看出,2007年,我國會展業在巨大機遇面前,將出現供需矛盾加大的趨勢。
過去幾年,我國會展業整體規劃不夠理想,各自為政,條塊分割,以省及城市的行政區域為基礎制定會展發展戰略規劃。
而隨著大量外資企業的進入,擴大了會展業市場容量。但問題的焦點也隨之產生,會展企業的市場競爭加劇,勢必造成會展業多方面供求矛盾,市場不均衡性產生。
層次低導致展會供需矛盾
我國會展企業數量較多,但規模相對而言都比較小,服務水平普遍較低,出現了結構性供需矛盾。一方面,一些低層次的、單一的和低技術含量的會展服務供給過剩,高層次的和高技術含量的會展服務供給不足;另一方面,由于各省市自辦會展的比例過大,專業會展市場的有效需求不足,需求不足導致先期建設的高水平會展中心經營困難,正在經歷高投入,低回報或無回報的時期。
實際上,由于會展業運作本身具有功能整合和跨邊界的特點,一個城市發展會展產業要與當地的經濟發展水平相適應,甚至要與當地的產業結構、服務行業發展等相匹配。一旦匹配不均,就會出現供需矛盾。
以往,我國的會展技術主要指信息化技術、展館設施配套和展示技術、運輸、管理技術等。縱觀我國的會展業,其技術裝備水平低,生產效率不高,服務水平較差。這種展會是無法吸引展商的,供嚴重大于求。
外商越來越看好中國會展業,中外會展企業的合作呈現多層次、全方位態勢。美國、德國、英國等會展業發達國家的一些著名公司都在尋找與中國的合作項目,或合作建立企業、或合作辦會展,形式多樣。但大量跨國會展企業的進入,加劇了市場競爭,短期內并不能解決供需矛盾。
高層次的、設計合理的展會太少,又使市場展會求大于供。雖然,一些大型的跨國物流企業紛紛搶灘中國市場,如德國漢諾威、意大利米蘭和德國法蘭克福展覽公司這三個世界展覽業巨頭都在黃浦江畔設立了分支機構。這些大型的跨國企業憑借強大的資金、技術優勢和先進的專業管理經驗,全面進軍國內市場,這使得國內某些勢單力薄的會展企業必將淘汰出局;但是,也迫使一些有眼光的會展企業為了避免陷入孤軍奮戰、分散經營的局面而適時調整戰略,加強合作和結盟,搞“兵團”作戰,從資源、資金、網絡的規;胧,利用信息技術整合企業內部業務流程,通過兼并、代理、戰略聯盟等方式走規模化經營之路。
解決這種結構不合理,首先要加強對會展業發展的定位,打造知名會展品牌。政府通過對所在地區優勢分析,對其會展進行準確地定位,使當地地名與會展緊密聯系在一塊。如廣州的廣交會、深圳的高交會、陜西的東西部貿易洽談會、云南的昆交會、新疆的烏洽會、內蒙古約洽會等等。
人才缺乏引發市場供需緊張
國外會展公司的進入,勢必加強了對人才的爭奪,他們為了推行本土化建設,不惜重金利用各種手段從國內會展企業“挖”走高素質的人才,這將使得國內會展業人才爭奪的競爭加劇,從而出現人才的供小于需。
我國會展人才亟待開發。從人才培養的角度說,我們不妨借鑒歐美發達國家的經驗。在歐美發達國家,經過100多年的發展,展覽業已相當發達,形成了成熟的會展經理人市場。尤其在德國和美國,不僅建立了一套完善的會展人才教育培訓體系,而且建立了專門的會展專業人才認證制度。如德國科隆大學的展覽商貿學院和德國瑞文斯堡會展管理系是最著名的展覽教育培訓基地。在美國,則以美國國際展覽管理協會所建立的培訓和認證體系最為著名。
目前我國會展人才表現為專業人才缺乏,從業人員素質不高、流失率大,會展經理人極不成熟、應用高新技術的能力相對滯后。雖然現在我們已經看到國內部分學院已經率先開設了會展的課程,如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聯合大學、上海交大、上海師大、廣州大學、武漢大學等等。但還需相應的培訓機構來提升我國會展人員的總體素質。
我們應該積極與國際會展協會開展會議設施、人員培訓。我國會展人才的培養,應加強與國際合作,通過與國際知名的會展公司或會展研究機構共同培訓高素質的會展人才,通過舉辦國際性的研討會來獲取前沿的理論知識。與此同時,要增強政府、高校、企業之間的合作,形成產、學、研相結合的良性循環,根據不同的需要培養多層次的會展人才,對我國會展業的發展進行人才儲備。
整合資源達到平衡供需
解決供需矛盾,就必須整合會展資源。我認為可采取兩種途徑:一是利用外資進行整合。外國會展企業為了本土化和規避不必要的風險,更傾向于與國內會展企業進行合作。我國會展企業可以“借船出!,借此機會不斷吸收對方先進的東西,以此來提高自己。通過與國外會展業的聯合既充分利用了國內現有的會展資源,又搞活了我國會展市場。一是國內會展企業之間進行自主性結盟、聯合、優勢互補,重組會展資源,吸引外國會展公司來國內開展人員培訓、舉辦展覽和興辦合資企業,鼓勵外資投向會展場館和綜合配套設施建設。采取優惠政策鼓勵國際會展業協會設立地區總部,吸引國際著名會展服務公司在國內設立分公司或辦事處。同時要敢于走出去,要切實把握會展市場,克服在發展中遇到的困難,做強、做大、做出品牌,使我國會展業的運作走向正規化、規范化、國際化,提高我國會展業整體效益。
處于發展初期的我國會展業,一開始就面臨國際化、入世的挑戰等環境,其發展顯得異常困難。此時政府的正確引導和推動,中介機構、行業協會的協調,企業的運作三方面有機結合顯得尤為重要。在經濟全球化的新形勢下,我國的會展業只有適應環境和市場的要求,積極參與國際競爭,不斷提高會展企業自身素質,增強自身的實力,發揮自身的比較優勢,采取國際化經營戰略,走企業國際化經營的道路,才能在競爭中游刃有余,求得生存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