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國電子產業發展迅速
泰國電子產業的快速發展,不僅在占國家出口總額的比例上有所增加,同時也在國際市場某些電子產品的市場份額上有所增加。例如在國際空調及零部件市場上,泰國產品已經占有了9%的份額,成為僅次于中國的世界第二大空調及零部件出口國。
另據泰國有關研究機構的預測,2007年泰國空調及零部件的出口額將達到25億泰銖,比去年增長約10%。雖然泰國電子產業在過去的幾年中確實取得了飛躍的發展,但在國際競爭日益激烈的大背景下,泰國的電子產業也與亞洲其他電子產業后來居上的國家和地區一樣,面臨著許多困難和挑戰。據泰國有關研究機構的調查分析,在以下4種因素的影響干擾下,在未來5年,泰國的電子產業將面臨前所未有的嚴峻挑戰:
1.電子產業在全球,尤其是亞洲新興工業國中的發展勢頭非常迅猛,國際市場的競爭日趨白熱化。
2.亞洲其他電子產業新興國家的崛起,明顯降低了境外投資者在泰國電子產業的投資總額。資料顯示,從2005年起,泰國電子產業的投資額一直呈下降趨勢,2006年電子產業吸收的投資額比2005年減少了8.8%。2007年1~6月,申請的投資項目也從去年同期的131項減少到126項,投資金額3380萬泰銖,比去年同期下降了14.3%。
3.泰銖持續堅挺也導致泰國電子產業曾經擁有的投資和勞動力成本的優勢化為烏有。
4.科技研發能力的落后也制約了泰國電子產業升級換代的時間和代價的降低。
泰國電子產業的專家學者認為,泰國應在以下幾個方面繼續努力,電子產業才有可能在當前的局勢下變被動為主動。
首先,繼續保持并完善當前良好的投資環境,堅持招商引資的優惠政策,其中特別要對科技含量高的投資項目給予更大的優惠和政策保障。
其次,不斷完善有利于電子產業發展壯大的優惠政策,例如繼續減免生產原料進口稅等,政府減免電子組件和計算機生產原料硅鋼進口稅的舉措,就是對國內電子產品生產廠家的極大鼓勵。
第三,采取切實可行的措施,確保泰銖的穩定,進而保障國內電子產業的基本生存權益和未來發展的能力。
第四,政府應廣泛聯合科技、社會各界,最大限度地支持電子產業的發展,比如政府除豁免電子產業頭兩年的所得稅外,還應該向國內電子產業及相關產業提供更多的支持,如制定更明確的產品與生產系統發展計劃、企業機制和科技發展計劃、勞工技能培訓計劃,為企業的生產、培訓等環節提供流動資金和低息貸款,促進院校與企業在科技研發領域的合作,并將科研成果盡可能地應用于商業性生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