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拓展東盟大市場的幾點思考
為牢牢抓住中國-東盟建設自由貿易區的機遇,深入發掘合作潛力,搭建更加密切、有效的合作的交流渠道和平臺,春節前,我廳組團專程赴越南、柬埔寨、泰國、菲律賓進行了為期11天的工作考察,提出了下一步拓展東盟大市場的一些思考。
一、越、柬、泰、菲四國經貿動態
越、柬、泰、菲四國的經濟已經從97年亞洲金融危機的沖擊中逐步恢復起來,并呈現出快速發展的良好勢頭。
(一)越南經濟發展進入新一輪增長期,正在復制中國的對外開放之路,投資環境不斷改善,已經成為外國投資的熱點。
越南在1987年確立了走對外開放路線。目前,正在復制中國曾經走過的開放之路,對中國的開放政策、措施拿來就用,并且許多政策比中國還優惠。如:對外資所得稅5免5減、進口設備免稅等。目前越南日益改善的投資環境已得到世界的認可,外資開始大規模進入,去年實際外資達到102億美元。中國企業也看好這個市場,對越南投資力度不斷加大,商務部已經批準在越南設立綜合性的國家工業園區。
越南是中國企業進入東盟的首選地。目前,越南與東盟其他國家互免關稅協議已經生效,中國企業投資越南實際上就是進入了東盟市場。中國產品直接進入東盟國家的關稅是30-40%,而越南產品進入其他東盟國家目前的關稅則是3%。如果在越南生產的產品含量達到40%以上,則視為越南產品,享受優惠關稅。據了解我省海爾集團已經與越南電子工業聯合會簽訂投資協議,擬建設海爾工業園,生產電視機、空調等電子、家電產品。
(二)柬埔寨實行對外開放的自由市場經濟,鼓勵外商投資,位于柬越邊境的曼哈頓(柴楨)經濟特區是規避國際貿易摩擦和壁壘的一個特殊政策區。
柬埔寨實行對外開放的自由市場經濟,所有的行業都對外開放,推行經濟私有化和貿易自由化。位于柬越邊境交界處的柬埔寨曼哈頓(柴楨)經濟特區是柬埔寨政府特批的第一個特殊經濟區,由曼哈頓國際有限公司受柬埔寨總理府委托規劃開發并營運管理。該經濟特區有四大特殊優勢。一是區位優勢。該經濟特區位于越柬邊境關口6公里處,距胡志明市西貢港80公里,距胡志明國際機場65公里,是享受柬埔寨特殊國際優惠政策并且與越南國際海港、空港最近、最方便的地區。二是國際市場優勢。不受國際非貿易壁壘限制、無反傾銷制裁、無配額困擾,全球28個國家給予低稅率或免稅優惠。中國遇到的各種困擾和問題越南會有,但柬埔寨沒有。三是單一窗口辦公優勢。柬埔寨政府在特區派駐了綜合辦公室,具備了有關政府部門職能,負責辦理公司申請與核準、各類許可、執照及原產地證明核發、進出口貨物海關檢查、協助開發商與投資者解決問題等。四是稅賦減免優勢。享受最少3年,最多6年免營業所得稅。除計算機及通訊設備外,機器、設備、原料、及配料免進口稅,免營業稅。輸歐紡織品享受歐盟零關稅優惠,而在越南生產再輸歐則歐盟征收13-16%的關稅。目前,我省大海集團、櫻花集團、銀河集團、新光集團擬聯合起來合作建廠,從紡紗、織布到床上用品一條龍發展。BESTWAY自行車、CO-WIN五金、KINGMAKER鞋業等國際品牌企業已在特區投資設廠。
(三)泰國經濟形勢波瀾不驚,發展平穩,在東盟10國競爭力排名中居第3位,進出口貿易保持快速增長。
2006年,泰國全年經濟增長率達5%。人均GDP接近3000美元,出口增長17%。其中,4大出口商品橡膠增長55.9%,計算機及其器材與零部件增長28.3%,電路板增長24.9%,汽車及器材與零部件增長23.7%。
目前,中泰關系正處在深入發展的階段,中國與東盟自貿區“早期收獲”計劃的實施,使中泰蔬菜、水果等產品的貿易實現了零關稅,這對加強中泰合作起了非常重要的促進作用。泰國泰中文化經濟協會和中華總商會是兩家非常有實力,也非常愿意為中泰經貿合作做些些工作的機構。泰中文化經濟協會曾推動泰國政府在西安、成都設立了總領事館。泰國中華總商會集聚了在泰國商界的華人精英,華人大企業家都是該會成員,他們非常愿意幫助和推動泰國企業與山東企業加強合作。
(四)菲律賓經濟快速增長,華人華商在菲經濟中的地位和作用舉足輕重,鼓勵外資進入基礎設施、礦業、房地產、通訊、農產品加工、旅游等領域。
菲律賓現有人口8700萬,市場廣闊,地理位置優越,大學普及率較高,人們使用英語,勞動力技術水平也較高。菲律賓經濟2006年增長了5.5%,2007年增速將達到6%。2006年菲律賓吸收外資54.8億美元,增長18.5%。菲貿工部預計,今年外資將大規模進入基礎設施、礦業、房地產、通訊、農產品加工、旅游等領域。目前,菲律賓迫切需要進行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改造,包括城市輕軌、文化中心、高速公路、道路橋梁、居民住宅等。菲律賓具有豐富的礦產資源,鋁、銅、鎳、金、銀礦都具有很好的開發前景。其中,金礦儲量世界第二,銅礦儲量世界第三。
菲律賓華人有100多萬,作為不到2%的少數民族,華人支撐了菲律賓經濟1/3的天下。作為菲律賓華商的最重要組織, 菲律賓華商聯總會擁有170多個會員商會,遍布菲律賓全國各地,在菲律賓經濟中扮演著主要的角色。有影響的華人大企業家均在此會之中。此次考察我廳與該會簽署友好合作協議,擬共同推動雙方在工程承包和資源開發等方面的合作。
(五)更加全面、理性地看待東盟大市場,在積極開拓、推進的同時,清醒地看到與東盟的合作不會一帆風順,各種問題和障礙會不斷出現。
走進東盟大市場不可能一帆風順,機遇很多,商機很多,但同時各種問題和障礙也必須去面對。一是相互了解不夠。隨著中國的崛起,東盟各國特別是華人華僑以一種羨慕、欽佩的眼光看待中國,渴望與中國合作。但他們大部分人沒有來過中國,對中國并不太了解,對山東更不了解。同樣,我們對東盟各國的政治、經濟、文化、習俗等也并不是很了解。二是高水平翻譯缺乏。東盟各國使用的語言各不相同,明顯感到高水平的翻譯水平人才比較難找。在外的華人華僑雖不少,但幾代之后漢語水平難以達到交流要求。三是投資環境存在諸多不足。越南的投資環境正在逐步改善,但畢竟因經濟發展水平、人們的思想觀念、開放的時間等條件所限,我們在開放初期利用外資遇到的一些問題在越南同樣存在。四是廉價取勝策略不可取。越南已不再是中國廉價產品可以占領的市場,中、日、韓、美等國的商品已形成了強大的競爭勢頭,切不可把落后的產品和生產設備轉移過去,否則沒有競爭力,不要走過去許多外商在中國失敗的老路。
二、與越柬泰菲加強經貿合作的幾點意見
隨著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建設的快速推進,目前拓展東盟大市場的時機已經成熟,我省企業應該牢牢把握這個難得的歷史機遇,在走出去的過程中實現超常規發展。為此提出以下意見和建議。
(一)把越南、柬埔寨作為我省企業以投資方式進入東盟大市場和規避國際貿易壁壘的首選地。
從產品的市場定位考慮,我省企業應及時調整生產布局策略。面向全球市場的產品,仍在中國生產;面向東盟市場的產品,轉移到越南生產;面向歐美市場的配額產品,可考慮在柬埔寨曼哈頓(柴楨)經濟特區生產。對于我省企業來說,應該抓住這一難得的機遇,象參與中國開放而取得成功的許多外國企業那樣,在參與越南的開放過程中,實現自身超常規的發展。這種機遇是我們的企業在過去10多年前曾經親身經歷過的,一點也不陌生。各市應按照產業和產品組織多批次的企業家代表團,對在越南、柬埔寨投資進行深入考察,特別是注意多家企業合作互動,按照產業鏈進行配套發展。
(二)擴大對泰合作可把建農產品交易物流區作為突破口。
要高度重視和借助泰國泰中文化經濟協會和泰國中華總商會兩大機構的作用,共同推動在青島設立中國-東盟農產品交易物流區。把東盟農產品特別是水果等進口并向山東地區、遼東地區、京津地區等分銷,同時把山東以及全國適合對東盟出口的農產品在此分銷到東盟各國。
(三)山東與菲律賓的經貿合作注意挖掘承包工程和礦產資源開發方面的潛力。
我省與菲律賓的合作,應以承建菲律賓基礎設施工程、菲礦產資源開發和吸引菲華人財團到山東投資為主,逐步擴大合作的領域、規模和層次。具體做好三個方面的工作:一是落實省外經貿廳與菲律賓華商聯總會簽訂的友好協議,以此為基礎搭建我省對菲合作平臺和渠道;二是借助與菲律賓投資署建立的聯系渠道,組織有條件的承包工程企業和資源開發企業考察菲律賓市場,探討在這些領域的合作;三是以推動和落實菲律賓SM公司在我省的大型購物中心項目為突破口,推動菲律賓華人大財團到我省投資。 文章來源:山東省外經貿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