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律賓工藝品
菲律賓的民俗手工業藝品種繁多,從呂宋島北端到民答那峨南部,從編藝藤制品到金銀珍珠首飾,地方色彩濃厚,無一件不是獨一無二。馳名國際的竹藤用品和木雕家具,蛇皮、鱷魚皮制品,古董及貝殼工藝品無不吸引世人矚目。菲律賓的制陶、編織、印染和金屬飾品工藝都很發達。
菲律賓的工藝品,首推木雕工藝品,如木偶、珠寶盒以及棋盤等,品目繁多。貝殼手工藝品也是頗有菲律賓風味的,如貝殼項鏈、別針、燈罩、壁飾、茶杯墊、容器等。
編織技術是菲律賓一項傳統工藝,無論是棉布紡織還是竹藤編織,菲律賓工藝人都保持著精湛的技藝。菲律賓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由于歷史原因,它融合了許多東西方的風俗習慣特點,富于異國風情。由馬尼拉麻制成的各種手提包、地毯、球等,深受游客青睞。紡織品方面有龐特布,富高山民族色彩;且用色大膽,極具熱帶風情。
珍珠母是珍珠貝殼內的一層珍珠質,通常用來制作裝飾品。位于西太平洋上的“千島之國”菲律賓被比作“東方珍珠”,但在當地的特產中,出名的不是珍珠而是珍珠母。在首都馬尼拉任何一家旅游紀念品商店里,都可見到用珍珠母制成的工藝品。
據史書記載,公元前6世紀,菲律賓群島的土著人就開始制作珍珠母產品了。常見的珍珠母工藝品是茶杯墊,一般用從珍珠貝殼內側剝離出來的珍珠母貼在金屬基板上,然后用一條很窄的金屬薄片鑲邊。講究些的還在杯墊正面繪上熱帶景觀或熱帶海洋動物等圖案。透光性好、硬度高的珍珠母配上銅絲框可制成小花盆和實用的燈罩等。人們還喜歡把珍珠母鑲嵌在刀把上,閃著銀光的刀如果配上泛著彩虹般光芒的刀把,價格會倍增。珍珠母最奢侈的用法是裝飾家具,在普通的家具表面貼滿如魚鱗般的珍珠母片,是當地傳統家庭顯示財富的方式。半透明的珍珠母薄片還能鑲嵌在古色古香的窗格上當玻璃用。”
根據珍珠母在貝殼上的位置不同,顏色從中央的銀白向邊緣的粉紅、金黃、墨綠、藍黑色過渡。由于顏色在方寸間依次漸變,所以將顏色較純的小塊切割出來不是件容易的事。切割過程中留下的碎片也別隨手丟棄,經過打磨還可將其加工成各式小飾品,如項鏈、手鏈、耳墜等。流行的珍珠母工藝品除了銀白色外,還有金色。金色一般出現在珍珠貝殼的邊緣。這兩種顏色都令人賞心悅目,但是工匠決不會將兩種顏色的珍珠母用在同一件工藝品上,他們認為顏色純粹的才是最美的。
與其他天然稀有材料一樣,珍珠母也分三六九等。其中,價值較高的有4個級別。展示級是珍珠母產品的最高級,它無裂痕、色變、空洞或其他影響觀賞的痕跡。這類珍珠母不用打磨。A+級珍珠母的質地與展示級的相似,一般在邊緣處有很小的瑕疵。加工時,缺陷可以得到修補。A級珍珠母的正面一般無瑕疵,背面有一些淺的裂痕、小蟲眼、顏色發黃,也可加工修補。B級珍珠母僅用于制作價格低廉的工藝品,剛入行的工匠和學徒通常用它練手。在市場上,一對4英寸長、1英寸寬、經過加工的A級珍珠母貝殼可以賣到150美元,而B級貨僅值51美元。
菲律賓的椰子產量位居世界第一位,有“世界椰王”之譽。菲律賓的特色商品有木刻、吉他、雪茄、皮革品、地席、手袋、竹器、珊瑚、貝殼制品、椰殼制品等。
菲律賓出產的男人刺繡衣服稱為“描龍大家樂(Barong Tagalog)”,是菲律賓藝術的獨特表現。一種輕型女式刺繡棉布成衣叫做“賈拉洛(Callado)”,具有錯綜凸花細工,并穿插著鉤針紡織花紋,最是受歡迎。此外,顏色鮮艷的草席、萬那(Banaue)居民精致的藤籃、碧瑤山民制造的銀器以及棉蘭老的銅器等極富盛名,既便宜又有濃郁的異國情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