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來西亞的錫器
馬來西亞的錫器工藝源自英國,18世紀,英國發明了一種含錫、銅和銻的新合金,被稱作“大不列顛金屬”,這種金屬是制作錫器的新原料,合金中錫含量至少達到84%。由于錫的含量是錫器質量的決定因素,馬來西亞生產制作的錫器含錫量更高達97%,其余的銅是為了增加錫器的延展性,銻則讓合金更加堅韌。因此,馬來西亞所制作的錫器,品質都是相當具有世界水準的。很多不了解錫器的人常懷疑錫器含有毒素,其實他們忘了,很多高級巧克力都是用錫紙包裝的,而在西方烤土豆的時候也用錫紙包裹,以保存其口味。所以有許多知名企業都將錫器當作獨特的禮物。
錫,是人類最早發現及使用的金屬。排列在白金、黃金、及銀后面的第四種稀有金屬。它富有光澤、無毒、不易氧化、不易變色。由于煉錫和捶錫的經驗,啟發了人類溶化與打煉銅的技術,更因錫與銅配合陶冶出青銅,改善了器物與工具的品質,使人類生活很快邁進青銅時代。錫器的制作是一項古老的傳統手工藝,可以追溯至西元前2700年的埃及和伊朗。一件好的錫器表面有的呈綢緞般光澤;有的呈鏡子般光澤;有的表面雕有古香的圖案或24K鍍金圖案。因為錫會使酒味醇香柔和,所以用錫器盛酒已成為追求品味的人士的時尚。
完美的錫镴制品散發著典雅璀璨的光輝,色澤誘人,富有質感,而且用途廣泛,使人愛不釋手。它不但可以錘煉為不同大小和式樣的器具,更可以用不同的方式磨光。磨沙面的錫镴銀燦爛要目,可媲美閃閃生輝的銀器。馬來西亞錫器十分強調獨特設計和實用,傳統的酒杯、高貴大方的茶具,以至精美的相框、桌面裝飾品、戒指手環...等種類繁多。錫器不僅適合私人收藏,還是饋贈的好東西。因此,到馬來西亞旅游,參觀及選購著名的大馬錫器,已成為許多旅游行程中重要的一站。
錫镴是一種合金,其中主要成分是錫,約占97%左右。另外增加的少量銅、銻等金屬,使之更加堅固耐用。與其他金屬比較,這種合金熔點較低(300攝氏度),質地也相對比較柔軟,易于掌握。因為錫镴中并不包含鉛的成分,所以不含任何毒素,故經常被用來制造各種食具及日常器皿、工藝美術品或實用物件,錫镴的確是一種非常理想的制作原料。
錫器的制作需要預先制作好所需形狀的模子,然后將錫镴熔化注入模具。傾注時的角度極為重要,只有正確的注入,才能保證完美的造型。而這一切只有憑工匠的經驗來做。模具內的錫镴冷卻后,需要拿出來進行手工打磨,因此完成后,就可以將手柄等配件焊接上去了。高明的工匠可將配件焊接得天衣無縫。但是,至此還不算大功告成。焊接完整的工藝品還需要最后的打磨,要用絨布或一種質地柔軟的熱帶樹木(石頭葉)來進行最后的加工。
造型精美令人愛不釋手的錫器只需簡單的保養,就能使錫器保持原有的光澤:用清水或中性洗潔劑浸泡清洗,然后用質地柔軟的布,順著器皿上的雕花紋理擦干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