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盟博覽會助推中國-東盟旅游合作
搭建中國-東盟旅游合作重要平臺
自2004年中國-東盟博覽會舉辦以來,旅游合作一直是博覽會的重要主題之一,博覽會為中國和東盟國家及周邊國家搭建了一個重要的旅游合作平臺。這個平臺主要通過旅游專題館、魅力之城專題館、旅游專題論壇等形式來支撐。通過這個平臺,中國、東盟各國及周邊地區(qū)在此展示各國的整體形象及旅游產(chǎn)品,舉辦旅游推介會和旅游合作論壇,尋求旅游產(chǎn)品整合、聯(lián)合市場營銷、旅游項目建設、旅游人才培訓等多方面的旅游合作,特別是旅游企業(yè)也借此平臺加強交流與溝通,互推旅游線路,對參會各國的旅游業(yè)發(fā)展都起到了實質(zhì)性的推進作用。
旅游業(yè)成為CAFTA合作重要內(nèi)容
博覽會對中國-東盟旅游合作的深度和廣度的提升主要體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
1.促進了中國-東盟旅游合作機制的發(fā)展。博覽會舉辦前,中國與東盟之間在旅游方面已初步建立合作機制,如從2001年開始的東盟與中、日、韓“10+3”旅游部長會議以及2003年的《10+3振興旅游業(yè)北京宣言》等。博覽會的召開,進一步擴大了中國與東盟旅游合作對話的機會,尤其是與博覽會同期召開的中國-東盟商務與投資峰會、中國(廣西)-東盟旅游合作論壇等,使中國與東盟之間形成了更多的協(xié)商途徑,從而進一步加快中國與東盟旅游市場一體化進程。
2.加大了中國-東盟在旅游宣傳促銷領域的合作。博覽會落戶南寧后,中國國家旅游局及各省區(qū)、市旅游部門都加大了在東盟的宣傳促銷力度,開展了廣泛的旅游宣傳促銷活動。東盟國家也在中國開展形式多樣的宣傳促銷活動,推介旅游產(chǎn)品和旅游線路。如國家旅游局每年都組織各省、區(qū)、市參加馬來西亞旅游美食節(jié)、新加坡旅游展、泰國曼谷旅游展等在東盟國家舉辦的國際旅游會展活動,各地還借機在這些國家開展廣泛的旅游推介和旅游行業(yè)交流。
東盟各國也加大了在中國的旅游宣傳促銷力度。博覽會期間,東盟各國都積極組織旅游部門參加博覽會的旅游專題展,尤其是各國的“魅力之城”展覽都以旅游為主題來展示各國的風土人情,因此每屆的“魅力之城”展館都是博覽會期間最受歡迎的展廳。
3.促進了中國-東盟間旅游交通的發(fā)展。2004年以前,廣西幾乎沒有到東盟國家的固定空中航線。舉辦博覽會后,長期以來制約中國,尤其是博覽會舉辦地廣西到東盟的空中旅游航線也得到了巨大的改善。目前,廣西已開通了到越南胡志明、馬來西亞吉隆坡、泰國曼谷、新加坡、柬埔寨金邊、菲律賓馬尼拉、印度尼西亞雅加達等東盟國家的空中航線以及到東盟其他各主要城市的包機。空中航線的開通,促進了中國與東盟旅游業(yè)的快速發(fā)展,直接為當?shù)貛砹烁嗟穆糜慰驮础?BR>
此外,鐵路和公路方面已開通了多條線路,還有多條通往東盟國家沿海港口城市的線路仍有計劃中。
4.為中國-東盟旅游投資項目合作搭建了平臺。歷屆博覽會舉辦期間,中國各省區(qū)及東盟各國有關企業(yè)及旅游部門也都緊緊抓住這個機會,尋求旅游投資及招商項目的合作,并取得了積極的成果。特別是在2007年的博覽會上,涉及旅游合作的簽約項目達33個,其中國際旅游合作項目21個,投資金額8.57億美元,占總投資的76.11%,創(chuàng)出了歷屆中國-東盟博覽會旅游簽約項目的新高;國內(nèi)旅游合作簽約項目12個,總投資約2.5億美元,充分反映出旅游業(yè)在中國-東盟經(jīng)貿(mào)合作中的重要地位。
直接推動區(qū)內(nèi)旅游產(chǎn)業(yè)發(fā)展
中國-東盟博覽會舉辦以來,中國與東盟國家交流日漸深入,雙方旅游合作已初顯成效。2005年,隨著老撾成為中國公民出境旅游目的地,東盟10國已全部成為中國公民的旅游目的地。2006年,中國-東盟雙方人員往來近700萬人次。中國已成為東盟的五大客源國之一。博覽會使中國和東盟各國的旅游業(yè)真正實現(xiàn)了“雙贏”或“多贏”。
隨著博覽會的舉辦,中國居民前往東盟各國旅游的人數(shù)也越來越多。2006年,馬來西亞接待中國大陸游客43.93萬人次,同比增長24.8%;2007年上半年,馬來西亞接待的中國大陸游客達33.09萬人次,同比增長80.3%。越南2006年接待中國大陸游客51.63萬人次,同比增長72%;2007年上半年,越南接待的中國大陸游客更高達27.57萬人次,同比增長88.6%。 國際商報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