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越南造汽車零配件 符合當地產業政策 避開高額進口關稅
根據越南交通運輸部近來的發展規劃,到2010年越南需要轎車31萬輛,客車36萬輛,卡車62萬輛。另據綜合預測,到2005年,每年越南市場轎車需求量增加1.3萬到1.7萬輛左右;商業用車需求量增加4.7萬到6.3萬輛左右。
越南汽車工業在上個世紀90年代中期才開始形成。越南汽車工業基本以整車進口和進口散件在越組裝為主。目前外資在越南成立了11家汽車生產聯營企業,這些外資企業包括豐田、奔馳、寶馬、菲亞特等知名公司。因市場銷售價格高于世界市場平均價格的2—3倍,現已有6家外資汽車企業贏利。
為加快汽車國產化進程,越南政府已停止審批外資在越設立新的汽車組裝廠。按計劃,越將于2005年加入WTO,當地政府會考慮汽車領域向外資開放,但主要是鼓勵外資與國內企業聯營生產汽車零配件,供本國汽車企業組裝,迫使現有外資企業提高國產化比例,這是我國企業進入越市場的好機遇。
進入越南有三種方式
目前越南整車的進口關稅為100%,特別消費稅為100%,我國產品價格競爭水平已經受到嚴重影響,短期內很難形成氣候。根據越南現行政策,中國企業進軍越南可以采取以下方式。
一是散件出口。向越南本國汽車組裝廠出口散件和生產線,擴大這些組裝廠的生產規模。
二是有實力的企業可收購越南現有外資組裝企業,重組壯大。目前已有越組裝企業主動要求被我收購。
三是投資建立汽車零配件生產廠。據中國駐越南使館經商處三秘許啟崧先生介紹,目前,越對進口一套整車的零配件征收25%的關稅。而據越南政府有關部門透露,將來越會把每個零配件單獨設立關稅,而一部整車需要上萬個零配件,如果分別征稅,零配件出口會遇到很多麻煩。因此,在越南投資零配件生產廠是符合越政策傾向的方式。許啟崧先生認為,在越設廠后,技術成熟的中國汽車零配件企業可利用11家外資公司的固定銷售網絡,進入他們的全球采購渠道。
為把產品打入越南市場,中國企業還可參加每年一屆的越南國際商品交易會。該交易會由越南國家商貿部主辦,是當地規模最大、國際化程度最高的商品交易會。
中國企業別一哄而上
許啟崧先生說,中國汽車企業進入越南市場,有幾點是必須注意的。一是必須保證質量,避免一哄而上。中越兩國相鄰,發展貿易具備很多便利條件,但容易出現企業不顧產品質量、一味低價競爭的情況。應該吸取本世紀初中國摩托車對越出口的教訓。剛開始,摩托車一套散件出口價格在700美元左右,3年內價格直落到200美元,一些企業甚至為迎合越方低價要求以次充好,在越市場造成嚴重負面影響。結果,中國摩托車在越南僅“火”了幾年就銷聲匿跡了。
二是必須密切注意越方政策變化。越南市場容量小、易飽和的特點決定了越放開進口限制會有一定時效性。越政策變化易使我企業被越方企業轉嫁風險,對我造成損失。
另外,在越投資汽車零配件廠,就涉及到技術保護問題。企業不要一下子把所有技術都拿來,最好先請專業人士做一個技術規劃,計劃好3年內、5年內、8年內分別輸出什么技術再進行生產。▲
《環球時報》 (2004年06月16日 第二十一版)本報駐越南特約記者利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