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保山)南亞論壇精彩紛呈
在我省騰沖縣成功舉行的第二屆中國(保山)南亞論壇,是繼2004年首屆南亞論壇后國內在南亞學術研討方面的又一次高規格盛會。大會共收到50篇學術論文,學者們以學術研究服務于改革開放、以改革開放推進理論創新。在這次大會上,與會專家學者就中國與南亞國家在全方位、多層次合作以及保山市在這一合作中的地位作用等問題展開了充分的討論,使其論壇取得了豐碩成果。
中國前駐印度等四國使館大使周剛、中國前駐印度使館參贊鄧俊秉、中國社科院亞太研究所所長張宇燕、中國現代國際關系研究院研究員馬加力、中國社科院宗教研究所研究員邱永輝及省內相關學術界的同志發表了熱情演講。他們從不同角度對中國與南亞國家的合作特別是經貿合作前景進行了深入分析,指出了這一合作的良好前景。
學者們認為,進入新世紀以來,以印度為代表的南亞國家經濟發展加快,綜合實力和國際影響力在不斷提升。在新形勢下,南亞地區對中國奉行與鄰為善、以鄰為伴的周邊外交政策,營造睦鄰友好環境、維護西南邊疆安全和穩定,推進西部大開發都具有重大意義。中國前駐印度、巴基斯坦等國大使,中國國際問題研究所特約研究員周剛先生概括了近年來中國——南亞經貿關系迅速增長的基本情況和主要特點,指出互補性提供了合作不斷擴大的空間,而互利性更堅定了雙方合作共贏的理念,未來中國——南亞經貿合作前景十分廣闊。
中國南亞學會副會長、省南亞學會會長任佳提出,保山與東南亞、南亞國家的毗鄰,是中國與周邊國家及發展中國家開展全面合作的前沿,發揮好保山的地位和作用,對于中國、云南面向南亞開放具有長遠的意義。云南省文史研究館館長何宣研究員深刻分析了保山面向南亞開放的總體態勢,闡述了保山實施“走向南亞戰略”的意義作用,即形成大通道將對全省及保山經濟文化產生重大影響,對推進中國與南亞國家的關系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保山將成為南亞、東南亞和中國三大市場的交匯點,成為國際性的商品貿易和物資集散中心。云南省國際貿易研究所副所長楊明在撰寫的兩篇論文中提出,騰密公路在云南對南亞開放中具有決定作用,并針對保山與緬甸的合作提出了具體的思路。
與會者深切地感到,在全國和全省熱烈討論面向南亞開放的過程中,保山市所做的工作已經從學術討論落實在實際行動中。該市不僅在學術研討方面下了很大的功夫,而且在產業發展、通道建設和對外交往方面都做出了很大的成績,用行動實踐了他們提出的“面向南亞保山先行一步”的戰略,特別是在騰密公路建設方面,保山確實把中國在面向南亞開放的交通通道建設推向最前沿的位置,今后還將進一步產生極積的影響;保山已成為云南省在面向南亞開放方面在人力、財力、精力上投入最高,實際行動最多的一個地區,體現了保山在面向南亞開放方面的一種十分可貴的務實精神,是一種值得提倡并給予充分肯定的“保山精神”、“騰沖精神”。
這次會議還展示出一個信息,云南面向南亞開放已具有更為顯著的前景,面向南亞開放的意識更加深入人心;會議把云南的南亞研討提到一個新的水平;云南與南亞國家開展的各項合作正在打開新的局面;會有越來越多的實際合作項目相繼實施;在騰密公路建成后,我省又進一步提出建設“第三亞歐大陸橋”的建議,引起了世界范圍的廣泛關注。
李啟昌 趙元剛 (云南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