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與東盟各梯隊國家競爭優勢比較
東盟十國,經濟發展水平差異較大。根據經濟發展所處的不同階段,分成三個梯隊,新加坡、文萊為第一梯隊國家;泰國、馬來西亞、菲律賓、印尼為第二梯隊國家;越南、老撾、柬埔寨、緬甸為第三梯隊國家。
(1)新加坡和文萊--無競爭優勢
新加坡和文萊是東盟十國中最發達的兩個國家,經濟已經達到發達國家水平,歸為第一梯隊,我國中小企業對于這兩個國家的機會相對較少,可通過新加坡做轉口貿易,和文萊合作開發能源等,找到中國企業的市場細分和商機所在。
(2)泰國、馬來西亞、菲律賓、印尼--比較競爭優勢
泰國、馬來西亞、菲律賓、印尼是東盟經濟發展水平較高國家,歸為第二梯隊,中國與第二梯隊國家經濟發展水平較接近,貿易結構相似,雖有競爭,但中國優勢明顯。如機電產品,中國出口東盟國家上游制成品較多,東盟出口我國下游零部件較多。我國企業可在工業制成品、IT、通訊、能源開發等領域找到商機。
(3)越南、老撾、柬埔寨、緬甸--絕對競爭優勢
越南、老撾、柬埔寨、緬甸是東盟國家中經濟發展水平較低,歸為第三梯隊,中國對東盟第三梯隊國家機會較多,可發展和開發的領域廣泛,優勢比較明顯?梢詮墓I制成品、能源開發、農業合作、基礎設施建設等方面找到商機。
由此可得,中國和東盟第三梯隊經濟較落后國家越南,柬埔寨,老撾,緬甸四國在出口結構上相似不大,互補性大于競爭性,具有絕對競爭優勢。四國除越南有一定的工業基礎,能生產一部分工業品,其他三個國家第一產業在國民生產總值中所占的比重高達50%以上(2000年),這說明農業是支撐三國的最主要部門,工業化程度較低,我國作為發展中大國,經濟發展水平高低不均,具有產業結構多層次和多樣化的特點,我國可以在四個國家中占據產業鏈的高端,與這些國家進行不同產品的產業內貿易。對于東盟第四梯隊國家我國企業機會較多,優勢明顯,是我國企業應當重點開發的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