異域掠影:老撾"萬象無象" 僧人可以吃肉喝酒
煥然一新的老撾萬象凱旋門公園。
凱旋門,并非為法國所獨有。在老撾首都萬象的市中心,一座外形酷似法國凱旋門的建筑卓然而立。它像一位飽經滄桑的老人,向人們敘述著這里曾作為法國殖民地的坎坷往事。
這座建筑的官方名稱是Patuxai,但人們卻更愿意依據其外形稱之為“凱旋門”。一九七五年,老撾人民民主共和國成立,市民的慶祝游行隊伍從這里通過,此后它便被視為老撾的革命地標。
登上凱旋門,便可以俯瞰萬象全貌。這是一座與高樓大廈“絕緣”的城市,放眼望去,市區內大都是四五層的低矮建筑,紅色的屋頂掩映在蔥蘢的綠樹之間,沒有城市的喧囂與繁華,反倒有田園般的寧靜與愜意。
老撾概況
在萬象街頭,你不會看到行色匆匆的當地人,即便是在街邊的破舊瓦房,依然可以嗅到咖啡的香味,悠閑的男女主人坐在老舊卻開滿鮮花的回廊,依著藤椅,啜著咖啡。這就是老撾節奏,緩慢的,卻洋溢著令人羨慕的幸福感。
萬象,這座城市的名稱會讓人聯想很多,比如叢林,比如叢林里出沒的一萬只大象……但與鄰居曼谷不同,萬象城內只有大象的雕塑,很難找到一只活的大象。“萬象無象”,很多中國游客來到這里都會哂笑自己的“望文生義”。
老撾是綠色的,百分之四十的國土都被森林覆蓋。老撾是紅色的,四處飄動的紅色袈裟,同這個國度的天氣一樣火熱。這是一個典型的佛教國家,五百多萬的人口中,僧人就有三萬多人。
老撾的僧人既不像印度、緬甸的苦行僧,背負著人世的苦惱和懺悔在烈日下誦經;也不像中國的僧人,用脫離凡俗的冷靜面對一切。老撾僧人的臉上常帶微笑,看上去隨和、安詳。
每天清晨六點,當老撾迎來第一縷曙光的時候,所有寺廟里的和尚都會跨出廟門,去接受人們的布施。人們布施的食物主要有糯米飯、與肉一起炒的蔬菜、餅干、咸菜和酒。在老撾,僧人是可以吃肉、喝酒的。
萬象城寺廟據說有三百多座,幾乎在每一條街道,都有金碧輝煌的寺廟。這里的佛像披著歲月滄桑,襯著綠地,顯得古樸、優雅、純凈,同時又栩栩如生、笑容可掬,與人如此親近。(周兆軍) 中國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