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社會主義共和國首都河內
河內(hanoi )是越南社會主義共和國的首都,是全國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也是越南北部的最大城市。全市面積為597平方公里,人口2931400人(2002年)。
河內城市門戶網站:http://home.vnn.vn
河內是一座有著千年悠久歷史的古城,原稱大羅,曾為越南李、陳、后黎諸封建王朝的京城,被譽為“千年文物之地”。早在 7 世紀初,這里就開始構筑城池,時稱紫城。1010年,李朝(公元 1009-1225年)創建者李公蘊(即李太祖)從華閭遷都至此,定名升龍。隨著城垣的加固和擴大,在10世紀以前,曾先后被改稱宋平、羅城、大羅城。隨著歷史的變遷,升龍又先后稱為中京、東都、東關、東京、北城。直到阮朝明命十二年(1831年)才因城市被環抱在珥河(紅河)大堤之內,最終定名河內,并沿用至今。法國殖民者統治時期,曾為“法屬印度支那聯邦”總督府所在地。1945年越南八月革命勝利后,越南民主共和國(今越南社會主義共和國)定都于此。
河內市風光綺麗,具有亞熱帶城市的特色,樹木終年常青,鮮花四季盛開,湖泊眾多,星羅棋布于市區內外,因而又有“百花春城”之稱。河內市名勝古跡很多,除著名的還劍湖、西湖、文廟、獨柱寺、二征廟、玉山祠、龜塔、巴亭廣場、胡志明陵墓及故居、螺城等外,還有竹帛湖、百草公園、列寧公園(原統一公園)、棟多崗、蓮派寺、浪寺(昭禪寺)、石夫人寺(靈光寺)、象伏寺、金鼓祠(原同天觀)、和風塔、醫廟等。
現代的河內市建有大專院校、科研機構,是全國的交通樞紐。在郊區,是以出產稻米為主的富饒農田,此外,河內市還有機械、紡織、碾米、制糖等工業。河內市農產豐富,以稻米為主,盛產各類熱帶水果。工業有機械、化工、紡織、制糖、卷煙等,小手工業發達。
1994年10月6日,河內與北京結為友好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