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環球風光旅游——東南亞五國
菲律賓,位于亞洲東南部的一個群島國家。國土由7100多個島嶼組成, 其中1000多個島嶼有人居住。面積29.97萬平方公里,人口6068萬(1990)。 首都馬尼拉。大部分島嶼是巖礁或珊瑚礁。全部島嶼可分為4個部分,即北部的呂宋島,中部的米沙鄢群島,南部的棉蘭老島和西南部的巴拉望島與蘇祿群島。海岸線長18533公里。各島地勢起伏較大,山地、丘陵和高原占有優勢,平原面積狹小。由于地處太平洋火山地震帶,地震頻繁,火山眾多。 全國有火山50多座,其中有10多座為活火山,如棉蘭老島的阿波火山,海拔2953米,是該國最高的火山。全國絕大部分地區屬于海洋性熱帶季風氣候,以高溫多雨、空氣濕度大、夏秋多臺風為主要特征。 早在西班牙殖民者入侵以前,沿海不少地區已進入早期封建社會,并有馬來族移民建立的王國。16世紀中期,西班牙人入侵,1543年,西班牙用西班牙王儲菲律浦的名字命名群島為“菲律賓”。西班牙的殖民統治長達300多年。1898年宣布獨立,同年美、西戰爭后,美國占領了該國。1942年,被日本占領。第二次大戰后,繼續受美國統治。1946 年菲律賓再次宣告獨立。該國居民由多民族組成,90%是馬來族,少數民族有穆斯林、華人、印度尼西亞人、阿拉伯人、印度人、西班牙人、美國人等,此外還有少數土著人。 國語是菲律賓語,但也通用英語。85%的人信奉基督教,少數人信奉伊斯蘭、 佛教、獨立教和基督教新教。土著人多信奉原始宗教。
(一)旅游區和旅游點
菲律賓具有美麗的熱帶風光,自然景觀在旅游上具有很大的吸引力,而且具有奇異的風土人情,特別是東西文化的結合、現代文化與古老民俗的融合會給旅游者留下極其深刻的印象。另外,該國的夜生活相當著名,但目前正在努力增加體育旅游項目和進一步發展海灘旅游來擴大旅游業。主要的旅游區和旅游點有馬尼拉、碧瑤、巴納韋水稻梯田、馬榮火山等。
▲馬尼拉,該國的首都,也是全國最大的港口。位于呂宋島西岸,馬尼拉灣畔。面積627平方公里,人口800余萬。具有十分美麗的熱帶風光,是一座花園城市,名勝古跡也很多。最著名的是位于市中心、面對馬尼拉灣的黎剎公園和長10公里的羅哈斯濱海大道。這里有許多現代化的高層建筑。在馬尼拉港以南還有國際會議中心、文化中心、民間藝術劇院、國際貿易展覽中心和用椰子樹建造的椰子宮等現代建筑。它們和建于1571年的圣奧古斯丁天主教堂、建于同年的馬尼拉教堂和圣地亞哥古堡等歷史悠久的古建筑形成鮮明的對照。市郊還有百勝灘急流瀑布和達爾湖等游覽勝地。在百勝灘,游客可泛舟河上觀賞兩岸景色。達爾湖為火山湖,湖中小島不斷噴出輕煙,景色奇特。
▲碧瑤,位于呂宋島西部,人口約11萬。海拔高1524米,氣候涼爽,是該國的夏都和避暑勝地。全城遍植松樹,故又稱為“松城”。該市不以高樓大廈見長,而以幽雅小樓取勝。除美麗的海濱浴場和百島群島幽靜的漁村外, 還有伊梅爾達公園、萊德公園、伯罕公園等眾多的公園和多種宗教共用的貝爾大教堂、造型特殊的碧瑤大教堂、展示土著民族歷史的博物館等。每到夏季,旅游避暑者紛至沓來,人數常超過常住居民4~5 倍。
▲宿務,位于米沙鄢群島宿務島的東岸,該國第二大城市,也是天然良港, 有“南菲律賓首都”之稱。熱帶海濱風光美麗,古跡眾多。市內有西班牙人建造的圣佩德羅古堡、藏有1521年西班牙航海家麥哲倫奉獻的十字架的圣奧 古斯丁教堂。市郊有一座規模巨大的中國式道觀。該市東面的麥克坦島有民族英雄拉普拉普酋長的銅像和麥哲倫紀念碑,麥哲倫當年死于該島。
▲巴納韋水稻梯田,該國古代雄偉的農田水土保持工程,位于呂宋島北部的伊富高省。這些梯田3000多年前由伊富高民族建成,面積400多平方公里。 梯田大小不一,外緣有高約2米的石坎。石坎總長度達2萬多公里,所用石料超過埃及金字塔。故菲律賓人稱其為“世界第八奇跡”。
▲馬榮火山,位于呂宋島東南端,海拔2421米,是該國最高的活火山。山體呈完美的圓錐形,由于挺立在平原之上,故十分雄偉。火山不斷噴出煙霧,夜間呈深紅色,景色奇麗。1616年以來,曾多次噴發,對周圍地區造成破壞。塔阿爾湖,在呂宋島西南部,著名的避暑游覽勝地。它是一個火山口湖,面積244平方公里。湖內一小島上有世界上最小的火山——塔阿爾火山,而在火山上有一直徑數百米的小湖泊。這種湖中有山、山頂有湖的景色,堪屬絕妙天工。該火山曾多次噴發,在1965年還噴發過。
(二)旅游業
菲律賓在東南亞五個旅游業較發達的國家中,旅游業規模比較小,發展速度也較慢。主要的原因之一是80年代該國突發政治事件的發生。1980年,外國旅游者人數為52萬人次;旅游收入2.1億美元,占國內生產總值0.6%,出口額的3.5%。1990年,外國旅游者增加到 91.4萬人次;旅游收入12.5億美元,占國內生產總值的3.2%,出口額的15.3%。1991年,該國發生多種嚴重的自然災害,包括地震和火山噴發、臺風、洪水、滑坡等,又有客源國經濟衰退和海灣戰爭的影響,因而該國未能完成1991年接待98.4萬人次外國旅游者的目標。實際上1991年外國旅游者僅為95萬人次,不過仍比1990年有所增加。1991年旅游收入12億美元,比1990年略有減少。1991年以來,菲律賓經濟逐漸進入復興時期,旅游業也有顯著的發展。1993年前10個月, 接待外國游客100萬人次以上,比1992年同期有較大增長。外國游客中,東亞游客占總數的43%,其中又以日本國和中國臺灣為多。其次是北美的旅游者,占21%。
近些年來,該國出國旅游者每年約80多萬人次。菲律賓是中國第五大客源國,1991年來華旅游者為10.45萬人次,比前一年增加32.5%。
為了振興旅游業,菲律賓制訂了2010年前的規劃。規劃中規定的任務和目標有:以主要城市為基礎,重點開發3個旅游區;以擴大國內市場為重點,但同時吸引較多的外國旅游者;精簡旅游機構,提高工作效率。計劃到1999年,外國旅游者達到250萬人次,國內旅游者達320萬人次;到2010年,外國旅游者達750萬人次,國內游客達600萬人次。同時,政府已出臺新的外資政策,鼓勵外資進入該國旅游業。
據報道,菲律賓計劃開發距首都200多公里的前美國海軍基地蘇比克港。政府已制定法律,對該地區實行開放政策和優惠政策,吸引投資者在此建設飯店和其他基礎設施,以期將其變成集工業、金融、商業和旅游為一體的自由貿易港和觀光勝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