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國發展農業機械化的政策
泰國有80%的人口從事農業,享有“東南亞糧倉”的美名,是亞洲惟一的糧食凈出口國和世界上主要糧食出口國之一。農業在泰國經濟和社會結構中具有重要地位。泰國主要農產品有大米、木薯等,是世界頭號大米和木薯出口國,出口的大米和木薯分別占世界出口總量的25%和85%。農業收入的60%來自農作物,其余來自水產養殖業、畜牧業、農產品粗加工和農業服務。在泰國的10大出口商品中,農產品占6個,占出口總值的40%。現在,泰國已成為世界五大農產品出口國之一。泰國農產品出口的大幅度增長,帶動了泰國農業生產和農產品加工業的發展。
相對美國、日本等國而言,泰國的農業機械化水平比較低。除手扶拖拉機和水泵在本國生產能力較強、應用較廣外,其他農業機械大部分靠進口,保有量也較低。近幾年來,泰國的農業機械化也獲得較大程度的發展。農業機械化是泰國農業發展中的重要環節,泰國正處于從農業經濟向工業經濟過渡的時期。為了克服勞動力短缺、降低農業成本、提高單位面積的產量和提高農業勞動生產率,泰國迫切需要農業機械。基于此,泰國政府推出了一系列農機化政策。
一、加強科研和推廣工作,加速農機化發展
在泰國,農業科研工作的主要力量是政府部門的研究機構。主管農業科技工作的是農業合作部的農業科技廳,廳下有6個直屬研究所、園藝研究所、橡膠研究所、蠶業研究所、農業工程研究所。泰國的農機管理部門是農業工程處,它隸屬于泰國農業與合作組織部農業局,成立于1955年。其主要職能是管理農業機械和農業加工的研究與發展;向政府和社會提供機械和技術服務;協調各研究機構之間的合作并提供相關技術支持;向農業部內其他部門提供服務。農業工程處下設4個科、3個研究組和5個農業工程中心。研究組又分為農作物生產工程研究組、產后工程研究組和農機試驗和開發研究組。其主要職能分別是:進行農業生產各環節機械的研究和開發工作,按照國家標準對產中和收獲機械進行試驗鑒定工作;進行產后機械和加工工藝的研究和開發,包括干燥、儲藏和農產品加工的工藝和設備;負責調查研究和綜合處理,研究農業機械制造和生產的標準,對農機進行鑒定和改進,對農業機械生產商和有關政府部門進行農機生產的監督和技術指導。泰國農業部推廣局職能之一是對農業機械的改良、生產技術的推廣以及對相關人員進行培訓。泰國共有76個府,每府都有農機推廣機構。這些推廣機構直屬于泰國農業部,實行垂直管理。農機工程研究所的職能是設計農機具,并對從國外引進的農機具進行消化吸收,把設計的圖紙無償轉讓給農機具制造企業,幫助企業改進產品。泰國工業標準局是負責制訂工業標準的官方機構,農業機械標準的制訂也由其負責。農業工程處是經授權的農機檢驗機構,每種農機都要經其鑒定檢驗,獲得認證書后方可生產。
農業工程處提供兩種培訓,一是內燃機、電機及機械工具技術培訓,二是產中、收獲及產后機械的使用培訓。參加培訓的人員由各級政府選派,個人有興趣的也可以直接向培訓中心申請參加。農業工程處根據農業生產實際,緊密結合泰國的生產需求和消費特點,研究推廣了各種旋耕機、播種機、去殼機、收割機、脫粒機和烘干機等,很受歡迎。
二、組建農業和農業合作銀行,為農民提供優惠利率的信貸服務
泰國每年對農業投資占國家預算的8%—10%。此外,從1975年以來,國家利用商業銀行對農業的貸款政策,作為輔助農業和農業機械化等的一種手段。泰國政府鼓勵和支持發展農業機械化。泰國法律要求政府不要插手企業的經營,所以農機的生產掌握在私有企業手中,政府干預很少。政府認識到農業機械化對農業的發展意義重大,所以對標準化的農機進行大力推廣,實行優惠貸款,支持農產購買,同時政府也積極尋求外來的技術援助。
泰國政府要求金融機構擴大農業長期貸款業務,支持農民購買農業機械。1975年,泰國銀行頒布了《商業銀行農業信貸條例》,規定商業銀行的農業信貸放款額必須以2%的比率逐年遞增。1983年又實施了“面向農業和農村信貸政策”,規定無論本國或外國商業銀行,每年投入的農業貸款不得低于上年存款額的20%,其中的13%必須直接貸給農產和地方農業企業。上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針對東北部農業的自然條件較差的情況,泰國政府提出了綠化東北計劃。計劃的內容包括因地制宜,發展集約型農業;發放農業低息貸款,降低或免收進入東北地區的農業機械設備的入門稅等。
現在,僅農村合作社每年用于農機的貸款已超過11億銖(折合人民幣2.31億元)。總投入超過15億銖(折合人民幣3.15億元)。農業銀行的貸款中,用于購買農機的比例也有大的增長。
三、農機作業委托和集約化經營
在較長的時間里,泰國農業主要依靠毀林開荒、增加耕地面積來增加糧食生產的。其耕作方式也主要是依靠人力和畜力。因此農業生產經營粗放,效率低效,農業區劃差。針對這種情況,結合泰國農民資金欠缺、技術水平較低的現實情況,泰國政府大力推廣農機作業委托。農機作業委托作為農作業委托體系的一個子系統,泛指委托人把部分作業委托農機戶(組織)用農業機械來承擔,它在農業機械化過程十起到了重要作用。
農作業委托體系是在泰國中部平原地區率先自發形成的一種農機作業委托服務,它起源于20多年前,當時主要靠小型拖拉機進行耕作,后來發展到大型拖拉機,14年前開始了聯合收割機委托的市場。使用農機作業委托體系,有助于改變區域規劃混亂、小而全、效率低下的傳統個體經營狀況,經濟效益顯著,有利于集約化和專門化經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