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磨憨口岸邊貿紅火吸引"外來人"
磨憨口岸在西雙版納的勐臘縣,毗鄰老撾,昆曼公路就從這里出境,從磨憨口岸進入老撾只有不到一公里的路程。走進這座邊陲小鎮,紅白相間的樓房、寬敞的馬路、茂密的原始森林、都象被雨水洗過一樣清潔靚麗。我國的五金、服裝、小家電等產品價廉物美,在這里深受老撾客人的青睞,吸引了眾多老撾商人和過往游客采購。
嗅覺敏銳的湖南商人早在10年前就已捷足先登來到這里,湖南老板石沅紅在磨憨口岸做汽配工具生意已經快10年了,結識了不少老撾客戶,不僅和他們建立了深厚的友誼,而且還學會了簡單的老撾語,如今她的生意做大了,買下了商鋪,一家人在這里過得有滋有味;做食品生意的程海田,1999年從湖南祁東來到磨憨,用8000元做起了食品生意。他說,老撾人經商意識不夠,時間觀念不強,但無論做事還是做人大都很講誠信。近幾年,這里做食品生意的同鄉多了,老撾商人也學精明了,把價格壓得很低,而且拖欠貨款的情況也越來越多,生意不如以前好做了。程海田靠做食品生意,如今在磨憨買了商品房,孩子也在當地上了學。他說,他的許多老鄉都到老撾去了,他也經常過去,只是在那里還沒有固定的攤位,磨憨對他來說不過是個中轉站,他和家人的最終目的地是一公里以外的老撾。
中國的廉價商品在老撾很有市場,所以湖南人除了經營店鋪以外,更多的是以磨憨為中轉站搞跨國販運,大到農用車、摩托車、小到電子表、電子鐘、電動剃須刀,只要是老撾市場上需要的,他們都能做。湖南永州的劉東銘不僅在磨憨有自己的商鋪,也向老撾販運小五金,他的貨物大多來自家鄉湖南。他說,老撾也有很多產品都可以大批量、長期進入國內市場,有時候他還帶回老撾的榴蓮干、龍眼干到國內銷售。他說,湖南人在老撾做生意的很多,老撾的朗塔有座中國城,里面做生意的幾乎都是湖南人。說到將來的打算,他感嘆地說:“老撾只適合做生意,遠離家鄉在國外闖蕩很不容易,即使踏遍了老撾的山山水水,也擺脫不了背井離鄉的感覺,落葉要歸根!像磨憨生態環境這么好的地方全國太少了,我要把父母接過來,決定下半輩子就在這里養老了!”說話間,他眼中流露出對磨憨的無比眷戀。
和這些湖南同鄉相比,張文彬更具有冒險精神,他和同學當年只是聽說有磨憨這樣一個口岸,可以和外國人做生意,于是就查著地圖來到了這里,沒想到他們這一來就是8年。他說,老撾以及泰國的市場很廣闊,不僅僅是商品貿易,教育、勞務、高科技等方面都有很大的空間,通過這幾年他與老撾方面建立的關系,他一邊在磨憨做自己的生意,一邊介紹老鄉到老撾去打工或經商,他準備將來在磨憨建立一個國際貿易合作服務站,專門介紹湖南企業和個人到老撾投資或經商。
從磨憨口岸出境,僅用幾分鐘的車程便到老撾的磨丁鎮,磨憨口岸每天至少要有數百及至上千人來往過境,其中絕大多數都是生意人和游客,昆曼公路開通后,將更加方便彼此間的貨物運輸、商貿和旅游往來。在磨憨記者采訪的湖南商人大多數都認為,昆曼公路開通后,磨憨將會吸引更多的湖南商人,只是經營旅游商品的會更多,由于交通的便捷,停留購貨的商人將會減少,經營其他商品的湖南商人經不住老撾本地市場的誘惑,所以磨憨將成為湖南商人前往老撾淘金的中轉站臺。如今,磨憨的湖南商人們都對著一公里以外的國外市場摩拳擦掌,躍躍欲試呢!
不管這些湖南人是做生意,還是搞國際運輸或是提供各種貿易服務,隨著他們的到來,他們那種敏銳的商業眼光、那種超前的經商意識、那種吃苦耐勞、敢闖敢干的精神感染和改變著這個邊遠小鎮的每個人。這些湖南人正是靠著他們勇往直前的精神,不斷地走向口岸,走出國門,融入國際市場。(記者 吳曉燕)來源:云南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