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與東盟貿易興沖沖 首季貿易額增26%
新華網報道,近年來中國—東盟合作規模不斷擴大,合作水平不斷提高。雙邊貿易額2007年達2025億美元,比上年增長26%,提前三年實現了2000億美元的貿易目標。東盟已成為中國第四大貿易伙伴。
吳政平說,在雙邊貿易快速發展的同時,中國與東盟的雙向投資、承包工程及勞務合作也卓有成效。截至2007年底,雙方累計相互投資額已達489億美元。
吳政平認為,自2007年起,中國—東盟自貿區進行了第二階段降稅,給雙方的消費者和企業帶來了實實在在的利益。2007年7月,自貿區《服務貿易協議》順利實施。此外,中國—東盟次區域合作逐步加深,形成新的合作增長點。雙方積極開展中國—東盟東部增長區、大湄公河次區域合作,并正在探討開展泛北部灣經濟合作,發揮特定區域內部合作發展的比較優勢,進一步推動中國與東盟的相互投資與貿易。
據國家發展改革委中小企業司提供的資料,到2006年底,中國中小企業數已達到4200多萬戶,占全國企業總數的九成以上;中小企業的出口總額約占全國出口總額的七成左右。
中越邊境城市崇左市商務局副局長嚴耀新說:“自由貿易區建設進程不斷‘提速’,我感覺中國和東盟的中小企業開展雙邊貿易和投資相互市場的效率整體高于大型企業。”
一些商業嗅覺靈敏的中國企業已經開始借助廣西、云南等西南省區搭建的平臺,加快“掘金”東盟市場的步伐。但廣西社科院的東盟問題專家古小松博士認為,盡管一些國內民營企業早已利用廣西、云南等邊境省區的地緣優勢在東盟市場中取得了成功,但目前仍有九成以上的中小企業對東盟各國的投資和產業政策并不熟悉,對開拓東盟市場的路徑缺乏有效咨詢。
“大企業帶動中小企業發展是客觀規律,東盟國家應該歡迎中國大型企業到東盟投資”,商務部政策研究室處長吳國華說,由于大企業和中小企業之間強大的配套關聯,很多跨國公司在中國投資時,帶動一大批與之相配套的中小企業也在中國落戶。東盟成員國可以以此為借鑒,為中國和東盟的中小企業開展經貿合作探索多條出路,實現雙贏互利發展。星島環球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