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廣西邊境貿易的主要措施和政策建議
制定和規范發展邊境貿易的政策
邊境貿易,在WTO和CAFTA的框架下雖然不可能也不應該成為外貿的重要部分,但必須成為必要部分。它作為促進毗鄰國家邊民之間的交往,增進友誼,增強團結,鞏固邊疆的和平載體,有其存在的特殊性,也有其發展的必要性。應該適時研究它的發展政策措施。
自治區政府應積極研究和制定地方政策,要從廣西作為CAFTA的核心區又是邊疆少數民族自治區的實際出發,用足用活國家各種優惠政策。特別要制定好發展邊境貿易的產業政策、投資政策、管理政策、優惠政策等,同時要進一步完善邊貿出口退稅、出口貼息、財政貼息等政策,讓邊境貿易發展得更快更好。
進一步改進和簡化邊貿商品進出口手續,實行聯檢并規范收費行為,取消原“三檢”重復交叉的收費項目;邊貿管理費的征收應由國家統一規定并由海關在稅費合并征收中統一征收,然后按相應數額返還地方政府,用于加強和改善邊境地區的邊貿管理和社會事業。
進一步加強與越南方面的協商溝通,在互利互惠原則下增加資源互換的品種和數量,從而增加邊境地區邊貿進出口商品的配額,放寬進出口經營權的限制,擴大邊境地區優勢和特色產品的物物交換規模。
進一步放寬邊民互市貿易免稅限額政策,隨著物價的提高等因素,對原來規定邊民每人每天帶進的3000元以內的生活用品數額應該提高到5000元或者更多一些。
抓好以憑祥、東興為重點的各邊境口岸、互市點的發展定位及建設規劃
發展邊境貿易需要制定好發展戰略或規劃,確立好發展的重點、發展布局及其功能定位,以指導邊境市場的專業化建設、業務的有序發展和管理規范化建設,避免不必要的重復建設和產生管理缺陷。一是作為邊貿歷史悠久,貿易量大的憑祥、東興兩市,自然成為邊境貿易活動的重點區域,其邊貿業務也應該是綜合性的,與此相適應的就是要建設好這兩個邊境經濟合作區,使其成為廣西邊貿或口岸經濟的核心區。二是口岸應以本地資源優勢和特色產業的相關產品為主,綜合發展其他業務。三是其他互市點應根據當地的資源和雙邊的貿易習慣發展邊貿業務,如靖西那西互市點以牲畜交易為主,同時發展其他服務業。
進一步加強和完善基礎設施建設
一是對東興、友誼關、憑祥、水口、龍邦等國家一級口岸全部修通高速公路,二類口岸至少修通二級油路,邊境互市點至少修通三級油路,保證人流物流暢通。二是修建北海至欽州、防城港至東興、崇左至水口、百色至龍邦的鐵路,發揮鐵路、港口的作用,降低運輸成本。三是各個口岸和互市點要建設好與邊貿相配套的集驗貨、倉儲和交易為一體的多功能市場,完善聯檢大樓,賓館等設施。四是搞好水電、通訊基礎設施,保證水電正常供應,保證電話和信息暢通。
加強邊貿軟環境建設
一是要密切關注越南對邊境貿易管理試行海關監管前移的新情況,及時調整出口經營策略,盡量減少由于越方政策變化對我邊貿出口帶來的不利影響。二是加強對口岸過境貿易進出口貨物和邊民互市點貿易進出口貨物的管理,理順和協調好海關、邊防、檢驗檢疫、稅務、工商、財政、邊貿等部門的關系,切實發揮聯合辦公的作用;設立邊境貿易報關單審單專崗,與銀行達成電子納稅協議,實行刷卡繳稅,不斷探索邊貿管理新模式,提高辦事效率。三是清理一切不合理的收費項目,消除一切形式的亂收費、亂罰款、亂攤派現象,降低企業出口成本。四是與銀行部門協商在口岸設立辦理國際結算業務服務點,解決出口收匯核銷難等問題。五是加強中越雙方經濟合作與交流,積極與越南等東盟國家各級政府和相關部門的相互聯系,建立會晤制度,互通雙邊貿易情況,協商解決口岸建設、對接通關等相關問題和困難,共同打擊走私、逃稅、詐騙等各種違法行為,為邊貿健康發展提供安全、穩定、便捷的條件。
發展生產型貿易 拓展邊貿市場
要緊緊抓住CAFTA建立的良好機遇,大力發展生產型貿易,拓展邊貿市場,擴大邊境貿易量。一是建設好東興、憑祥等邊境經濟合作區,大力發展生產型貿易,變成本劣勢為成本優勢。二是努力把東興作為CAFTA的試驗區,以東興為中心,將東興、芒街、憑祥乃至防城港、北海作為自由貿易區和出口加工區試點,建立中越邊境自由貿易區,以點帶面,逐步推開。三是要鞏固和發展邊境小額貿易、邊民互市貿易,也要扶持和鼓勵邊貿企業發展一般貿易、加工貿易、服務貿易等新的貿易方式。四是發揮廣西與越南接壤的地緣優勢,以越南為橋梁,擴大與東盟國家的經貿合作,開拓新的市場。
開好用好“中國-東盟博覽會”
三屆中國-東盟博覽會在南寧成功舉辦,不僅搭起了中國-東盟雙向交流的平臺,而且在中國與東盟的合作進程中,廣西已經成為中國企業開拓國際市場的跳板,會展經濟將成為廣西經濟發展的新引擎,將間接帶動商貿、旅游、餐飲、房地產等行業的發展。因此,要繼續借博覽會機緣,推介邊境經濟合作區建設和發展邊境貿易的項目以及相關產業發展概況,吸引國內外客商投資邊貿和其他領域,是廣西實現快速可持續發展的便捷之路,各個邊境縣(市)區要積極籌備,主動出擊,力爭一年比一年做得更好。作者:王文亮 轉貼自:廣西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