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寧鐵路局:為北部灣經濟區發展注入活力
廣西沿海港口將形成以防城港為主要港口,北海港,欽州港為地區性重要港口,分工合作、協調發展的分層次發展格局。到2010年,三港的吞吐量將達到1億噸,到2020年將達到3億噸。交通運輸的需求進入了新的發展階段。決定了綜合交通運輸需求的多樣性;綜合交通運輸能力供給是以運輸需求為基本前提的,廣西北部灣經濟區的綜合交通運輸仍不能滿足了泛北部灣經濟合作大環境下經濟發展的需要,綜合運輸能力的供求仍處于低水平現象,顯現了北部灣經濟區綜合運輸儲備能力的缺乏。通過能力不足、服務水平不高與日益增長的多樣化綜合交通運輸需求之間的矛盾將是北部灣經濟區發展存在的主要矛盾,有數據表明:北部灣經濟區貨物吸引區內對鐵路貨運車皮的需求量高達3500多輛,最高時可達4300多輛。發展以鐵路運輸為核心的綜合運輸體系,有利于形成高效、便捷、安全、暢通的北部灣經濟區現代綜合交通網絡。
西南大通道骨干作用
由于鐵路運輸具有連續強、適應性強的特點,它在北部灣經濟區大網絡中的骨干作用是公路運輸、水路運輸等無法替代的。西南六省、市、區(滇、黔、川、渝、桂、藏),都地處山區,礦產豐富,經濟發展潛力大,是工業原料的主要供應地,大量的原材料需要通過港口進出。特有的地理環境,決定了寧局最為適應承擔這一重任,西南各省、市、區都可直接通過鐵路將貨物運抵北海、防城、欽州港和廣東的湛江港,特別是南昆鐵路建成通車后,大大縮短了西南出海貨物運輸里程,成為最便捷的出海通道,就寧局管轄線路而言,發揮了“鋼鐵通道”的骨干作用,貨物發送量由2006年的8100萬噸提高到2007年的9000萬噸。年吞吐量達4116萬噸的防城港,有3/4以上的貨物是通過柳鐵輸送到大西南腹地。其中,南昆鐵路自通車以來,其運量每年都遞增30%,目前已達到了2870萬噸,增長了87%。北部灣畔的防城港、欽州港、北海港等一批新興港口群,成為西南出海大通道的“龍頭”,云、貴、川的磷礦、鐵礦、煤礦等豐富的礦產資源,經南昆線源源不斷地運往沿海諸港口出海。廣西成為外聯東南亞、內聯大西南的“橋頭堡",為北部灣經濟區的發展注入了活力。
北部灣經濟區運輸主導作用
北部灣經濟區《港口規劃》明確提出:提升國際大通道能力,構建開放合作的支撐體系。加快建設現代化沿海港口群,打造泛北部灣海上通道和港口物流中心,構筑出海出邊出省的高等級公路網、大能力鐵路網和大密度航空網,形成高效、便捷、安全、暢通的現代綜合交通網絡。
廣西區內經過多年的經營和合理規劃,鐵路、公路、海運航線建設都取得了不錯的成績.但是廣西要滿足北部灣地區經濟的發展。交通設施還有待完善。就寧局所處地域而言,根據《規劃》,廣西北部灣經濟將重點建設沿海的化工區、石化基地、鋼鐵基地、林漿紙基地;包括南寧的鋁加工基地,經濟化工基地,以及北海、南寧的電子信息、生物、制藥:新材料等高技術產業基地。還有沿海的海洋產業基地、輕工食品加工基地、南寧區域性的國際現代物流基地。去年,富士康在南寧注冊成立南寧富寧精密電子有限公司,意味著鴻海集團正式進駐北部灣,富士康將在南寧投資30億美元,包含鋁材深加工、環保節能新型材料。旅客運量和貨物運量將有較大幅度的增長。同時,桂北果林帶、桂中甘蔗帶、桂西礦產資源帶的形成和開發,給鐵路帶來新的運輸壓力。地區經濟的發展需要足夠的運輸能力來保證,鐵路將義不容辭地承擔起服務北部灣經濟區的責任。
連接各種運輸方式的橋梁作用
北部灣經濟區的建立和發展,促使商品流通的領域更寬,速度更快,需要多種運輸方式共同承擔商品流通的職責。從目前交通大網絡分析,不管是陸對海、陸對水,還是陸對空、陸對陸運輸,都依賴鐵路有機地聯接起來,按照發揮優勢,合理分工,功能互補的原則,各司其責,發揮大網絡的整體功能。大網絡對鐵路運輸的影響;一是做好與各出海港口銜接。目前,北海、欽州、防城等北部灣港口城市都修通了鐵路,但是進港鐵路和港區鐵路尚未完全配套,應抓緊修建,使鐵路能與出海港口對接。二是做好與公路銜接。廣西區內的公路縱橫交錯,通車里程達4.6萬公里,是泛北部灣經濟合作區的組成部分。鐵路應主動搞好與公路的協調銜接,充分發揮綜合運輸的優勢。三是做好與水運銜接。經過兩期治理后的西江水道,千噸輪船可由貴港直駛出海,成為桂東南地區連接廣東乃至港澳地區的黃金水道,擴建后的貴港港口也成為年吞吐量580萬噸貨物的內河大港,這條黃金水道與黎湛、湘桂、南昆鐵路相銜接,將形成一條西起昆明,東達南海,橫穿整個南部中國的運輸大動脈。2010,廣西境內將基本形成“三縱三橫”的發達鐵路網格局,鐵路運輸能力和運輸質量將得到全面提高,實現與西南、西北、華北、東南沿海地區的快捷運輸,從而使廣西鐵路擺脫長期處于全國路網的“末梢”窘境,變成區域性鐵路樞紐。大網絡的形成對經濟建設的發展,對外開放步伐的加快將起到積極推動作用同時,對調整運輸結構,優化運輸組織也將產生積極的影響。 (覃小強)來源:香港文匯報廣西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