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省桂平打造中國—東盟佛教文化中心
張津輝介紹,廣西桂平的西山是中國的佛教圣地之一,是廣西佛教協會所在地。早在唐代末年,桂平西山已有寺廟和僧人,是廣西境內佛教最早的傳播地之一。佛教傳入西山,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
西山是僧尼同山修煉,西山龍華寺建于宋代,洗石庵建于一六四六年。在龍華寺和洗石庵,歷代均有高僧駐錫。民國年間駐錫龍華寺的巨贊法師,解放后為中國佛教協會副會長;現任香港佛教協會會長覺光法師,也曾駐錫龍華寺;原洗石庵住持釋寬能法師,曾為中國佛教協會常務理事。一九八九年九月,時年九十五歲的釋寬能法師圓寂后,人們從她的骨灰中驚奇地發現三顆晶瑩透亮的舍利子。這三顆舍利子是世界上有記載的第一個比丘尼的舍利子。
張津輝說,在中國與東盟日益加強文化交流的大背景下,處于自貿區前沿地帶的廣西,已成為中國對東盟進行文化交流的熱點城市,逐漸成為中國與東盟進行文化交流的中心。云集眾多高僧的桂平西山,也逐漸被東盟國家所關注。桂平市政府將斥資把西山的佛教文化發揚光大,在西山建設佛教文化培訓基地,以帶旺西山的香火。
張津輝說,有專家建議,鑒于西山的龍華寺是中國南方四大禪林之一,在寬松的中國宗教政策情況下,應該考慮把桂平西山公園打造成一個規模較大的佛教文化主題公園,與大湄公河流域各佛教國家更好地開展佛教文化旅游合作。大湄公河次區域流經的緬甸、泰國、老撾、柬埔寨和越南都是典型的佛教國家,以佛教為主的宗教特色非常鮮明,而宗教文化旅游歷來就是旅游的重要組成部分,加強佛教文化的交流,有益推動雙邊旅游業的發展。
桂平市目前正在考慮利用中國—東盟博覽會永久落戶廣西的機會,在西山舉辦中國—東盟佛教文化論壇,今后亦將加強與緬甸、泰國、老撾、柬埔寨和越南等國家的佛教文化交流。(信息來源:中國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