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提醒中藥企業欲闖東盟需先強身
GMP認證是第一道“檻”
云南省商務廳領導指出,類似云南龍發制藥有限公司、貴州心意藥業有限公司等中小型藥企,他們的特點在于,雖然規模不大,但是都通過了國家藥監局認證,獲得了藥品生產質量管理規范(GMP)證書。
通過了GMP認證,相當于通過了進入東盟國家的第一道“檻”。中藥雖歷史悠久,但在出口時卻常常“碰壁”,原因就在于西方文化認為中藥成分復雜,化學結構和檢測指標疏漏,標準凌亂。為此,我國正推行GAP、GMP、GCP等認證工作。中藥企業要進入東盟國家,就必須努力達到上述認證對硬件和軟件的規范要求,同時還要申報《藥用植物及制劑進出口綠色行業標準》認證,使達標的產品使用綠色證書,從而全面與國際接軌。
學會“自我保護”
省商務廳提醒,國內中藥出口到外國后,要加大對藥品的知識產權保護,在國內國外積極申請藥品專利。在出口前,最好對一些單方、密方藥物進行研究,提出基本有效成分的報告,以便申請專利,在國外注冊。
建議設立中藥出口基金
據悉,為促進云南省中藥出口,省商務廳已向省政府相關部門提出以下建議:設立中藥出口基金,用于資助企業境外參展、辦展,參加或舉辦國際研討會,產品注冊,臨床驗證,貸款擔;蛸N息;以中介組織或骨干企業為核心,聯合同類藥生產企業組成聯盟體,統一對外,集中進行產品的國外注冊,避免同類藥物多家在國外注冊的不利局面;在昆明設立口岸藥檢機構,方便醫藥產品進出口。文章來源:中國新聞網 2005-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