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風電產業四大發展趨勢
“雖然小型風力發電產業得到了較快發展,但整個行業規模不大,管理水平較低,還沒有形成氣候。”
中國農村能源行業協會理事李德孚難掩焦慮。
在去年9月25日本報刊發的《“連滾帶爬”小風電游走在被遺忘的邊緣》一文中,他曾用“連滾帶爬”四個字,直指小風電目前的窘境。
5月6日,在接受中國工業報記者的專訪時,李德孚詳解了小風電產業的現狀及四大發展趨勢。
發展速度加快
“小風電產業去年發展較快!崩畹骆谙虮緢笥浾哒故玖怂陆y計出來的數據。
根據25家主要小型風力發電機組生產企業的報表,去年我國共生產中小型風力發電機組54843臺以上,比上年增長了9.6%。機組總容量為35014.6千瓦,其中包括50瓦、150瓦、10千瓦、100千瓦等19個機型。
李德孚介紹說,年產千臺以上的企業有10家,其中,揚州神州風力發電機有限公司、廣州中科恒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年產量已超過萬臺。
“這25家主要企業的風力發電產品,總產值達到3.18億元,比上年增長了86.1%;利稅達到3749.03萬元,比上年增長了164.8%!
另外,根據17個主要出口企業的統計,2007年我國出口各種小型風力發電機組19520臺以上,機組容量達到21586.35千瓦以上;出口機型共17個品種,從50瓦、100瓦到100千瓦不等。
“出口大戶為揚州神州、廣州紅鷹、寧夏風霸、嘉興安華、北京博力等,其中單機容量1千瓦以上的機組6670臺,占出口總數的34%!崩畹骆谙蛴浾哒故玖藥追萁y計報表。從1983年到2007年底,我國共生產各種小型風力發電機組431301臺。近幾年產量增長較快,其中,2002~2007年共生產中小型風力發電機組212482臺,機組容量12502.5千瓦,占1983~2007年總產量的49.3%;出口總數為49726臺,占同期生產量的23.4%。
行業凸顯四大趨勢
目前,小風機組已批量供應于聯通、網通發射轉播電站、街燈、路燈、庭院燈、漁船(內陸湖泊、江河)等,由傳統的農、牧、漁民應用,逐步轉向了工業、集體單位、公益事業應用,以及分布式供電系統應用。小風電的推廣應用范圍逐漸擴大。
李德孚分析了小風電產業的發展趨勢。
其一,預計小風機企業經過兩三年的發展,以及優勝劣汰和洗牌重組后,將形成幾個拳頭企業(集團)!斑@已經出現了苗頭。”李德孚舉例說,揚州神州通過搬遷、新建廠房、購置大量專用設備、加強技術隊伍培訓等,不斷提高產品的可靠性,目前企業形勢大好。此外,還有廣州紅鷹、廣州中科等企業,其發展也是生機勃勃。
其二,機組單位容量將逐步增大。隨著國內廣大農牧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用電量的加大,百瓦級風機將逐步減少,千瓦級風機將逐年增加。特別是隨著分布式供電系統的擴大應用,工業及出口領域對風電的需求增大,單機容量在20~50千瓦范圍內的機組將迅速增加。
其三,外銷出口形勢繼續看好。據了解,目前國內千瓦級機組以出口為主,部分企業基本上不內銷,而是直接瞄準國際市場。如北京博力、嘉興安華、中科恒源、青島安華、廣州紅鷹等。李德孚告訴本報記者,英國HYMOTO公司駐廣州風機采購團走訪了中國主要的風機企業后,認為我國的千瓦級風機車身質量可靠、安裝方便、價格低廉。
其四,風光互補發電將代替單一的風力發電,風光互補、風柴互補、風光柴互補發電系統仍將是主要的發展方向。太陽能和風能在時間和地域上的互補性,使得風光互補成為利用資源條件最優的一種獨立電源系統。 中國機械資訊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