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藥行業邁入黃金期 3只牛股將井噴爆發
幸運的是,這些趨勢又與適逢其時的全球農產品牛市相結合,從而為我國農藥行業的轉型與發展注入了強大的動力,這些因素最終會造成相關企業的實際盈利超預期的可能性很大。因此建議重點配置支農行業。個股方面,維持對新安股份、華星化工和揚農化工的“推薦”評級。
受益全球農產品牛市
一方面,全球糧食種植面積的擴大并不樂觀。以中國為例,自1996年以來,我國耕地面積持續減少,從期初的1.30億公頃減少到2006年的1.22億公頃,糧食作物的種植面積也整體上呈下降趨勢,從1996年的1.13億公頃下降到2006年的1.05億公頃。
農產品的走強,使得全球農產品種植積極性顯著提高,將帶動支農行業的發展。隨著人口的增長及耕地面積的減少,糧食產量的提高越來越依靠對農業投入的加大。2007年我國夏糧增產6%,專家測算,這其中70%來自種植面積的擴大,另有30%來自于化肥和農藥施用量的增加。由于目前我國的化肥施用量已經處于較高的水平,事實上更多的是依賴于農藥施用量的增加。
同發達國家相比,我國的農藥使用仍處于較低水平,單位耕地面積農藥消費僅8.6美元/公頃,只有美國的1/4、法國的1/15,未來仍有很大的發展空間。
五大積極變化推動行業發展
環保要求趨嚴提高行業壁壘
政策性壁壘提高。近年來國家加強了對農藥企業的政策性控制,國家中長期科技發展規劃、“十一五”產業規劃均指明農藥的發展要制止重復建設,壓減過多的生產廠點,要逐步走向規模化、集約化經營。
環保要求的不斷提高將促使市場份額向優勢企業集中。因為只有優勢企業才有足夠的技術和規模優勢擴大產能,同時可抑制全行業的擴產沖動,有助于延長行業景氣周期,并且提高行業的進入壁壘。
國際產能向國內轉移
發達國家農藥工業已經過了高速增長期。發展中國家農業的發展成為全球農藥行業增長的驅動力。隨著經濟的發展,我國逐步成為世界制造業的中心,農藥行業也不例外。全球農藥向以中國為首的發展中國家的轉移,給企業帶來了寶貴的技術輸入和全球化市場機會,加快了國內農藥行業的發展。
優勢企業研發能力逐步增強
農藥的開發具有高風險、高投入和周期長的特點,實力較弱的公司無法承擔。一個新品種從化合物的合成到商品化需要篩選10-13萬種化合物,花費10年時間,耗資2億美元以上,因此研發投入對農藥企業的長遠發展至關重要。近年來,國內農藥企業對于研發的投入逐年增長。2003年揚農化工科研開發費用僅為69萬元,到2006年增加到563萬元。諾普信的研發投入也長期保持在銷售收入的3%以上。
雖然對比國際先進農藥企業10%的研發投入,我國企業還有較大差距,但其取得的進步也是有目共睹的,例如揚農化工在農藥上游的一些中間體領域擁有關鍵技術和生產能力;紅太陽集團打破國際優勢企業的壟斷,研發出重要的農藥和醫藥中間體吡啶;諾普信在下游應用技術領域的開發卓有成效。
農藥產品結構趨于合理
長期來看,農藥中除草劑和殺菌劑的發展潛力大于殺蟲劑。隨著國內農村勞動力的大規模轉移,農村集約化種地的發展,農業耕作技術的推廣,帶動了除草劑消費的增長,除草劑在三大類農藥中增長最快,尤其是非選擇性除草劑如草甘膦的需求量增長更為明顯。
產業逐漸向優勢企業集中
我國農藥企業的規模普遍偏小,目前我國農藥原藥生產企業600多家,農藥制劑企業則更為龐大,超過1800家。不過近年來優勢企業的發展明顯加速,現價工業總產值前20位企業占全行業的比重已經達到31.5%。根據有關部門的規劃,未來國內前50大農藥生產企業的市場占有率將達到60%。
重點細分行業
草甘膦進入景氣上升周期
2006年全球草甘膦的消費量達到50萬噸左右。全球轉基因作物種植面積的快速擴大,刺激和拉動了草甘膦的生產與消費,預計全球草甘膦的需求量將以18%左右的速度增長,而全球農產品牛市將加速對草甘膦的需求,2010年全球需求量將接近100萬噸,草甘膦每年全球新增需求量8-10萬噸,而且有加速的趨勢。
自1996年大規模商業化種植以來,轉基因作物得到了迅猛發展。06年全球轉基因作物的種植面積已經突破1億公頃,而1996年僅有170萬公頃,年復合增長率達到50%,21世紀以來的增長率也一直保持在13%以上。
與此同時,國際上草甘膦產能擴張基本停滯。全球最大的草甘膦生產企業孟山都年產能約20萬噸,占2006年世界總產能的40%。近年來,受環保制約以及除草劑利潤率低于轉基因種子,孟山都的草甘膦原藥產能擴張停滯不前。印度的草甘膦擴產速度還不及需求增速。近年來,印度轉基因種植面積擴大很快,2006年其轉基因作物種植面積達到380萬英畝,超過中國,僅次于美國、阿根廷、巴西和加拿大,位居世界第五。
中國將成為全球主要的草甘膦生產國。我國已成為全球最大的草甘膦生產國和出口國,2006年國內草甘膦產能達到23萬噸,產品80%以上出口。不過由于產能分散,準確的數據難以統計,目前的實際產能預計已經達到34萬噸/年左右,07年的實際產量在32萬噸左右,隨著國內企業的大量擴產,2010年國內產能將達到50萬噸/年左右,占全球總產能的一半。
菊酯類農藥發展速度加快
隨著環保要求的提高,國家逐步限制、禁止高毒農藥的生產。根據農業部公告,自2007年1月1日起,全面禁止含有甲胺磷、對硫磷、甲基對硫磷、久效磷和磷胺等5種高毒有機磷的農藥在農業上的使用。這5類高毒有機磷農藥及其制劑的使用量占農藥總使用量的20%左右,銷售額達100多億元。這些品種的退出將為新型低毒、高效、低殘留、環保型農藥留下很大的發展空間。
菊酯類、吡蟲啉、毒死蜱、阿維菌素等均是較好的有機磷高度農藥替代品。其中菊酯類農藥以其高效、低毒、環保的特點,逐步受到市場的認可,2002年國內菊酯類需求量2428噸,2006年則顯著放大,達到8777噸,同比增加一倍多,2002-2006年間的復合增長率達到37.9%,未來發展速度還將加快。
重點推薦公司
華星化工(002018):受益于草甘膦牛市。公司現有1.5萬噸/年草甘膦產能,08年3月底將擴至2萬噸/年,與阿丹諾合資(各50%)的4萬噸/年雙甘膦項目(合2.5萬噸/年草甘膦)一期2萬噸/年將于08年中期建成,第二期2萬噸/年將于08年底建成。公司在重慶的獨資子公司亞氨基二乙腈項目一期(3.4萬噸/年)計劃09年中期建成,該項目建成將大大降低公司的原料成本。預計公司07-09年EPS分別為0.55、1.45、1.69元,且存在持續超預期的可能,給予“推薦”的投資評級。
揚農化工(600486):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農藥企業。公司作為國內菊酯類農藥的龍頭,將受益于高毒農藥的替代以及草甘膦牛市,未來業績將保持持續穩定增長。作為國內為數不多的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農藥企業,公司還具有很強的內生擴張能力。07、08年公司前期5個增發項目將陸續建成,項目全部達產后,將年新增銷售收入4億元以上,另外公司1萬噸/年的雙甘膦裝置已經于07年下半年投產,公司1000噸/年的草甘膦中試裝置也已試產成功,08年3月將建成1.5萬噸/年的草甘膦生產裝置。公司未來的增長明確,預計公司07-09年EPS分別為0.83、1.79、2.15元/股,06-09年的復合增長率將達到74%,給予“推薦”的投資評級。 (本文來源:中國證券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