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續看好煤炭行業投資機會
我判斷:中國煤炭業的投資機會來自行業地位、經濟運行質量的根本改善。煤炭已成為中國能源產業利益轉移趨勢中的受益者,預期未來利潤仍可以向上合理轉移。煤炭將成為未來中國唯一具備全球定價影響力的大宗商品。
在宏觀經濟保持持續、較快發展的背景下,我們對2008年煤炭行業基本面趨勢保持相對樂觀的判斷及預期。
這表現在:煤炭供求關系將繼續維持平穩格局、運力“瓶頸”可能更明顯;我看漲煤炭價格、認為成本上升對2008年以后煤企利潤侵蝕程度會降低;我認為市場期待已久的煤炭行業資產注入與整體上市值得期待。
一言以蔽之,我繼續看好煤炭行業投資機會。
2008年繼續維持供需總體平衡
預計2007-2009年,中國商品煤有效供給總量分別為:24.26億噸、26.25億噸、28.34 億噸,分別增長8.29%、8.23%、7.93%。同期,全國煤炭需求總量分別為:24.66億噸、29.91 億噸、28.34 億噸,分別增長10.26%、9.12%、7.55%。
2008年考慮安全整頓,供求將保持平衡。
大、中型煤炭企業在產能總量和增量貢獻中的比重快速提升,會強化國有煤炭企業對產能釋放的控制力、促進煤炭經濟運行的有序性。
從供求關系的重要表征指標——庫存數據判斷:總量庫存、結構庫存均顯示,目前和未來12個月左右的煤炭供求關系會比較平穩。
2007年9月底,全社會煤炭庫存為1.62億噸,對應單位庫存約為660萬噸/百萬噸消費量,折合全社會消耗天數約為24天左右。
從新增產能的釋放、下游增量需求的預期而言,上下游固定資產投資及投產進程的匹配將使得煤炭新增產能不會對供求產生大的壓力。
2004-2005年冶金行業的高速投資、投產以及鋼鐵產業結構調整,對2006-2007年焦煤、肥煤、焦炭產生了較大的增量需求,2008年這個增量趨勢仍舊會持續。
2004-2007年電力行業的高速投資、投產,尤其是火電機組的裝機和發電量結構比重提升,將有效消化2004-2007年煤炭固定資產投資高增速形成的新增產能。
煤炭行業在2004-2007年固定資產投資高增速,很大程度上是安全設施的增加、洗選環節及產業鏈延伸的投資,實際有效新增開工產能集中在大型國有重點煤企,增量釋放會更為有序。
煤炭鐵路運力依然偏緊
這個原因在于受運力分布不均衡、鐵路提速后的裝備制約等因素。我一直強調:中國鐵路運力的非均衡分布、實際運力增長有限仍將制約煤炭行業有效供給的快速增長,從而支撐煤炭供求格局的平衡。
去年1-9月份,全國鐵路煤炭發運量為9.13億噸增速(10.4%),超過了全國鐵路貨運總量9.5%的增速。與前年1-9月份鐵路煤炭運量增速(4.4%)大幅低于鐵路貨運增速(7.3%)的情況相比顯示:鐵路煤炭運力已較為暢通,同時反映在有限的運力增量情況下,鐵路運煤增量后勁有限。
2008年要淘汰3萬輛不適應提速車輛,但只能新投入2.5萬輛。這是車皮配備約束,顯然今年運力將會偏緊。
煤價上漲將在6%-15%不等
以中央財政重點煤炭企業商品煤炭、供發電用煤價格為表征,我樂觀預期2008年煤炭價格上漲幅度在8%或19.3元/噸左右,供發電用煤上漲10%或23.3元/噸。
以山西省重點煤礦出廠價為表征,預期今年煤價上漲33.5元/噸或10%左右;若政策性成本繼續增加,山西省重點煤炭出礦價格漲幅將可能超過預期。
分煤種而言,我對焦煤、肥煤、優質動力煤價格保持樂觀預期。
從冶金用煤(焦煤、肥煤、噴吹煤)的漲價順暢程度、幅度預期綜合看,2008年優質冶金用煤將上漲10%-15%左右。
預期2008年優質動力煤價格上漲預期幅度在6%-10%,若煤電聯動實施、政策成本上升,漲幅將可能在12%-15%左右。
多重因素將促使中國煤價接著漲:1.中國煤炭價格形成機制正在發生根本變革,市場化趨勢明確;煤炭價格回歸合理價值才可實現國家“節能”目標。2.偏緊運力維護的供求關系使煤炭企業身處“賣方市場”。3.油、氣等能源價格的大幅上漲使煤價被明顯低估。4.弱美元成為大宗商品走牛的力量,而未來強勢貨幣區域及新興經濟體仍舊是煤炭需求增量的主力軍。
但是,煤炭公司利潤并不會大幅度增長,原因在于政策性成本增加“侵蝕”了企業利潤上升空間。
2007年山西煤炭企業被征收可持續發展基金,雖然煤價保持了較好的增長,但山西國有重點煤炭企業利潤受到了較大程度的“侵蝕”。
去年1—9月,山西國有重點煤炭企業累計完成收入904.21億元,同比增幅為41%,但累計盈利同比僅增2億元,增幅6.53%。
其主要原因就是噸煤價格上漲21.56元,覆蓋了政策性成本的增量,但未覆蓋全部增量成本,煤炭成本同比增加了32.80元。
國家將盡快推出“礦產資源補償費征收新標準”,我判斷:煤炭資源稅費的合理提升將是趨勢,但總體負面影響并不會太大。因為在目前背景下,增加的稅費完全可以向下游傳導、轉移。從靜態的敏感性分析,資源稅、費按從價征收合計每增加1%,對凈利潤影響平均幅度雖然在-4.5%,但實質上考慮成本轉移,凈利潤減少幅度要小。加之,資源稅、費的調整,將進一步抑制中小煤炭企業的產能沖動,地方在稅費分成比例提高后,通過轉移支付,對促進解決煤炭集團層面的負擔會更有利。
從行業發展歷史及進程來看,我預期2008年煤炭行業在彌補歷史欠賬方面的投入將大幅降低。
煤價市場化趨勢不可逆轉,利潤將向上游合理轉移。轉移初期,由于資源管理體制的變革、資源成本的逐步到位等影響,會出現上游利潤又大部分向中央財政轉移的狀況;但中后期,在中央轉移支付解決企業社會負擔、增強安全等基礎設施建設后,企業層面的盈利實質將大幅度改善和提升,成為利益轉移中的受益者。
綜合判斷,我預期今年及以后的2-3年內,煤炭利潤率水平仍將保持合理上升。
在市場以及行業整體估值水平較高的背景下,我更多對強調風險控制,主要潛在風險來自于兩個方面:經濟波動、宏觀調控對下游主要耗煤行業的負面影響;加速升值后對出口的負面影響傳導至上游,以及政策性成本增加的風險,比如山西以外煤炭企業開征可持續發展基金、資源稅費比例超越預期的幅度提升。
(國金證券分析師 龔云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