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口企業如何跳出人民幣升值的困境
企業利潤大幅“縮水”
翻過2007年的日歷,對從事外貿出口加工業務的揚州毅勝服飾有限公司總經理陳加圣來說,每一頁都是那么沉甸甸的。“人民幣升值步伐加快帶來的壓力最大,用‘前所未有’來形容一點都不為過。”
陳加圣介紹,去年初時人民幣兌美元中間價為7.8,而到了年末,這一數字變為了7.3。簡單的數字變化背后,是利潤的大幅“縮水”。陳加圣說, 以承接一筆20萬美元的業務為例,如果去年初接手年末結賬,利潤“縮水”高達10萬元。
對此,揚州大學經濟學院國際貿易系主任吳進紅博士認為,匯率正成為出口企業繞不開的關口,2005年至今,人民幣升值已超過10%。人民幣的升值,直接受影響的就是外貿出口企業,使得其產品在出口國價格上漲,導致競爭力下降。尤其是生產紡織、服裝等低附加值產品的勞動密集型企業,其所受到的沖擊和影響更大,出口處境也更艱難。
打造核心競爭力是關鍵
人民幣升值,是對企業決策者智慧與能力的考驗,更是提升企業競爭力的契機。一些出口企業認為,這兩年人民幣升值雖然給企業帶來一定挑戰,但這有利于改善經濟結構,淘汰低層次、弱勢企業,從而提升出口層次,提升中國產品的整體競爭力。
揚州森斯伯特體育用品有限公司董事長嵇慶衛表示,在人民幣不斷升值、產品利潤減少的情況下,企業的創新和競爭意識更強了,打造核心競爭力的認識空前提高。森斯伯特公司通過積極走出去、創品牌等舉措,去年出口非但沒有下降,規模比2006年更大了。
困境中從來都會蘊藏著機遇。吳進紅博士認為,打造核心競爭力是出口企業的當務之急,只有提升核心競爭力,企業的產品在國際市場上的可比性就越少,競爭力就越強,就能獲得更多盈利。
出口企業須多條腿走路
新的一年,在人民幣升值速度加快的新形勢下,出口企業如何開好頭、起好步,邁出更堅實的步伐?相關人士建議,積極應對,多條腿走路,消化影響,擺脫困境。
“以外應外”是揚州森斯伯特體育用品有限公司采取的措施之一,即:減少中間環節,產品原料直接國際采購,銷售也實行國際銷售。嵇慶衛解釋說,如果說人民幣升值10%,那么相對來說采購國的原料則是降價10%。如此一來,企業能將人民幣升值帶來的影響抵消。
實現“多元化”同樣是提升出口企業應對能力的一個重要舉措。吳進紅博士認為,出口企業可以實現兩個“多元化”:一是市場的多元化。企業的眼光不應只盯著歐美市場,在一些發展中國家,或者國內,市場也同樣商機無限。二是交易貨幣的多元化。出口企業在簽訂合同時應選擇歐元、英鎊等與人民幣匯率相對穩定的貨幣,從而避免人民幣不斷升值帶來的利潤“縮水”。
吳進紅博士還建議,具備一定實力的出口企業,可以“走出去”,通過在外國投資辦廠,既可繞過相關貿易壁壘,也可抵消人民幣升值影響,以及用工荒等問題。揚州仁和電子有限公司在越南投資辦廠獲得成功,值得一些有實力“走出去”的企業借鑒。
來源:揚州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