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部灣,貴州出海大“碼頭”
云貴高原南端400多公里,有一個美麗的海灣。風乍起,吹皺一灣碧水,送來開放信息。看南國緣何風生水起,思貴州如何搶抓機遇——
北部灣,貴州出海大“碼頭”
夕陽下,排排海浪拍擊碼頭,濺起飛天浪花,猶如春花怒放。
“這里水深18米,可泊二十萬噸級巨輪。”防城港務集團副總經理謝毅指著正在卸貨的巨輪,自豪地告訴來自全國各地的記者,“國際慣例48小時必須卸完一條船,我們只要40小時。”
讓記者意外的是該港進口物資的走向。
“經我們港進口的原料,貴州占30%,廣西占30%,西南其他省市占40%。”他指著一堆堆礦砂說,“貴州水鋼進口的鐵礦砂、宏福公司進口的硫磺,都從這里登陸。”
水鋼是西南最大的鋼鐵基地之一,宏福則是亞洲最大的磷化工基地。
今天,整個北部灣地區儼然是個大工地。“十一五”期間,防城港市、欽州市、北海市三個北部灣沿岸地級市,重大項目投資總額達2600多億元。通往邊境和沿海的高速路旁,巨大的標語牌不時映入眼簾:“廣西沿海發展應該形成新的一極——胡錦濤” 。
北部灣風生水起,對貴州意味著社么?
我國開放呈現新態勢
世界上70%的工業生產力和75%的大城市,聚集在沿海地區;沿海是先進生產力高度聚集區、也是最發達的地區。我國沿海地區僅占國土總面積的14%,卻聚集了全國42%的人口和60%的GDP。改革開放,也始于沿海的深圳等14個城市。
黨的十七大指出,新時期最鮮明的特點是改革開放。在經濟全球化大趨勢下,進入21世紀以來,我國對外開放整體戰略,呈現新的發展態勢——
從戰略格局看:我國的對外開放從珠三角、長三角突破后,已向沿海整體開放轉變。21世紀初,為促進區域經濟均衡發展,啟動了以天津濱海新區為龍頭的環渤海灣地區開放開發、以建設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為契機的北部灣地區開放開發,從而在我國經濟地圖上形成了“兩角兩灣”的對外開放新格局。
從目標指向看:大力吸引外資一直是我國對外開放的主要目的。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保持年平均增長率達9%以上、居全球第一,經濟實力居第四,外貿進出口總額居第三,去年成為全球利用外資最多的國家,招商引資功不可沒。面對國內外新的發展大勢,對外開放正從單純的經濟導向為主,轉向服從于服務于國家整體外向戰略,包括能源戰略、資源戰略,“睦鄰、安邦、富鄰”戰略,創造和諧國際環境和國際關系戰略等目標指向。
從開放方式看:我國的對外開放正從引進外資、引進先進技術和管理經驗為主,轉向“引進來”與“走出去”并重。實施“走出去”戰略,是黨中央、國務院在深刻分析國際國內形勢的基礎上,為進一步擴大開放、鼓勵企業走出去積極參與國際競爭與合作,增強國際競爭力而采取的重大戰略舉措,也是我國推進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構建和諧對外經貿關系、實現經濟又好又快發展的必由之路。
從開放途徑看:改革開放之初主要途徑體現在經貿關系上;加入WTO后,經貿和產業領域的開放逐步成為主要途徑,目前我國大部分經貿領域、產業領域已基本開放,除了個別涉及國計民生的重大領域外投資領域也基本開放。2002年我國首個區域合作戰略項目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建設啟動,標志著更高更深層次的對外開放“區域一體化”正成為我國今后對外開放的主要途徑。此外,我國還啟動了與俄羅斯、海灣阿拉伯國家合作委員會、南非、巴西、澳大利亞,以及中、日、韓等自由貿易區的談判。這一系列戰略運作,將使我國經濟更加緊密地與世界經濟融為一體,在更大范圍內實現市場和資源的合理配置。
在此背景下,泛北部灣經濟合作應運而生。
北部灣開放風生水起
北部灣在哪里?云貴高原南端400多公里。
北部灣北岸及東側,是廣袤中國內陸和海南島,西側及南面是越南、馬來西亞、新加坡、印尼、菲律賓和文萊,由此構成泛北部灣經濟合作區域。其核心北部灣經濟區,包括廣西首府南寧市和沿海的防城港市、欽州市和北海市和東鄰的玉林市、西鄰的崇左市,處于泛珠三角經濟圈、西南經濟圈與東盟經濟圈的結合部,是我國西部地區唯一既沿海又沿邊的地區,也是我國與東盟全面合作的前沿和基地。
泛北部灣區域經濟合作意義深遠:為中國西部大開發戰略的實施提供了一條更便捷的海上通道,新開放開發的沿海新區正成為中國經濟發展新增長極且開辟了廣闊市場,也為推進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建設提供了新的合作機制和平臺。
2006年,中共中央總書記胡錦濤對廣西沿海開發提出明確要求:“廣西沿海發展應該形成新的一極”, “你們現在同泛北部灣合作結合起來,這篇文章會做得很大,用一句話來講:前景廣闊”。
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在第十次中國和東盟領導人會議上表示,“中方愿意積極考慮在互利互惠的基礎上,在東盟國家建立一批基礎設施完善、產業鏈完整、關聯程度高、帶動輻射能力強的經濟貿易合作區,在更高層次上實現與東盟國家的護理共贏和共同發展。”
2006年3月,北部灣(廣西)經濟區規劃建設管委會成立,相關的十幾個發展規劃正陸續出臺。
“廣西最大的優勢是區位優勢。由泛北部灣經濟合作區域、大湄公河次區域兩個板塊和南寧——新加坡走廊一個中軸,組成形似英文字母M的‘一軸兩翼’大格局,內容上有海上經濟合作、陸上經濟合作、湄公河流域合作。”7月,廣西壯族自治區黨委書記劉奇葆在南寧舉行的泛北部灣經濟合作論壇上,提出以構建次區域合作為目標的“M”形戰略,獲得與會東盟各國首腦的積極響應。
東盟,我國第五大貿易伙伴,去年雙邊貿易額1608億美元,同比增長23.4%。2007年1月,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服務貿易協議》簽署。2010年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建成,將形成一個擁有18億消費者、近2萬億美元GDP和1.2萬億美元外貿總量額的經濟區。
今年1月中旬,人民日報、新華社、中央電臺和央視等20多家中央主要媒體,連續對北部灣的開發開放作了全景式報道,北部灣經濟區商旅活動陡然升溫。
從南寧走新建的高速路,兩個多小時就到友誼關。
“越方已規劃建設高速路,屆時南寧到河內僅需三個半小時。”憑祥市委常委、宣傳部長、副市長潘少芳說。友誼關近兩年出入境旅客猛增,達88.97萬人次,進出口貨物120.8萬噸。8公里外的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憑祥物流園,投資11億元、年吞吐量600萬噸,一期工程已完成,目前是華南最大的物流園。
這是廣西大搞基礎設施建設的一個縮影。兩年前,廣西啟動了總投資近120億元的沿海基礎設施建設大會戰。盡管二期工程明年才完工,但沿海路網、供排水、供電、碼頭等基礎設施已得到很大改善。
“大會戰充分發揮了社會主義制度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優越性。”貴州省人民政府駐廣西辦事處主任陳大權說,“廣西的扶貧攻堅、城鄉清潔工程等重大社會發展項目,都是以大會戰形式整合社會資源開展的,成效顯著。”
同時,廣西抓住東部產業轉移的大機遇,科學布局北部灣經濟區產業,總裝機120萬千瓦的北海火電廠和240萬千瓦的欽州火電廠一期已投產,中石油1000萬噸煉油廠和總裝機240萬千瓦的防城港火電廠一期、年產180萬噸漿和250萬噸紙項目,北海哈納利12萬立方米鐵山港LPG大型冷凍儲存庫項目等一批重大項目已開工,欽州千萬噸級煉油項目環境影響報告已獲國家環保總局批復,防城港千萬噸級鋼鐵項目、芬蘭斯道拉恩索公司年產120萬噸漿和90萬噸紙項目、中石化年產300萬噸LNG項目、總裝機600萬千瓦的防城港核電項目和年產300萬噸重油瀝青項目正開展前期工作。
在南寧市別致的國際會展中心東邊,新辟的東盟領事館區正在大興土木,越南等國的領事館已經開館;而去年春節,記者路過此地時,只見一片曠野。
貴州與東盟合作日趨加強
東盟與貴州,有多大關系?
東盟已上升為貴州最大的貿易伙伴。
東盟,是我國實施“走出去”戰略的重點區域,也是貴州開放帶動戰略的重點發展方向。
《貴州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一個五年規劃綱要》明確指出,要“抓住建立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的機遇,發展多種形式的對內對外經貿關系。堅持‘引進來’與‘走出去’相結合,鼓勵和支持有條件的企業發揮比較優勢,參與國際國內合作與競爭”。
貴州與東盟的合作領域迅速擴大,貿易方面互補性很強。
20年前,時任中共貴州省委書記的胡錦濤同志就指出,貴州在海外叫得響的主要是茅臺酒和小水電。現在,茅臺酒不用說,“地球人都愛喝”,茅臺酒進出口有限責任公司在香港設的辦事處就主要負責港澳和泰國、柬埔寨、新加坡周邊的商務。貴州特有的小水電設計開發能力,很適合東盟需要,而磷化工產品、烤煙、棕剛玉、通訊設備、鋼纜、輪胎等,也是東盟所需的。此外,貴州在特色農產品和生物制藥方面,還有許多東盟所需的產品和技術。
東盟的煙膠片、初級橡膠和天然橡膠、硫磺和碳、計算機及其零附件等,則是貴州所需要的。
“十五”期間,貴州與東盟的貿易總值占全省進出口總額的比重,由2004年前的10.81%,增長為2006年的20.18%,今年上半年已達23.05%。排在貴州與東盟貿易名單前五位的,是泰國、越南、印尼、馬來西亞和菲律賓,占貴州對東盟進出口貿易總額的80%。
7月30日,中共貴州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石宗源在貴陽舉行的第三次中越兩黨理論研討會閉幕式上,向越共中央書記處書記、中央宣教部部長、中央理論委員會主席蘇輝若表示,貴州地理位置與越南相距不遠,經濟文化交流合作有著許多便利條件,歡迎更多的越南朋友到貴州參觀考察、加強合作、共同發展。
中國——東盟博覽會,這個我國政府為推動建立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而采取的重大戰略舉措,正成為貴州“走出去”新的重要平臺。2004年以來,貴州連續參加三屆東博會,出口成交額和國內貿易額分別以36%和44%以上的速率遞增。
中共貴州省委副書記、省長林樹森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要“支持有條件的企業‘走出去’,參與國際競爭,加強與非洲、東盟國家的經濟技術合作,促進市場開拓、工程承包和勞務輸出”。
中國三個最大的鋼絲繩生產廠家之一的貴州鋼繩集團,已在在越南設立了辦事處。
“向海外發展,至少有兩個好處。”貴州鋼繩股份公司總經理王小剛說,“一是到海外市場與世界強手短兵相接,進一步促進了我們提高質量、改進管理;二是規避了市場單一、競爭激烈帶來的經營風險。”
貴州省水利勘測設計院與印尼、緬甸、越南達成了數項中小型水電項目合作意向,正進入實質性合作階段,項目總投資額5億多美元。
在勞務合作方面,去年貴州與東盟達成勞務合同額2900多萬美元,占全省對外勞務合同總額的7%。項目主要有老撾的機場、菲律賓的公路、新加坡的飛機工裝、文萊的民用建筑等,今年總額有所增長。
“走出去”的同時,貴州已引進東盟62個項目,總投資2.6億美元,約占全省海外引資額的10%。其中,新加坡投資的項目最多,達30個,馬來西亞11個,泰國9個,菲律賓5個。
黔桂攜手前景廣闊
西部省市中距北部灣最近的,是貴州。這是貴州獨有的比較優勢。如何發揮這個優勢?
貴州正著力打造以西南出海大通道為重點的立體交通運輸網絡,大力發展通道經濟,促進貴州經濟社會跨越式發展。
2001年,黔桂兩省區高等級公路連通,貴陽到北海僅需10小時,貴陽海鮮市價隨即下降一半;2005年底,黔渝高速路開通,重慶到遵義3小時、到貴陽5小時、到北海15小時。仿佛一夜之間,歷史名城遵義隨處可見來自重慶、四川的自駕車游人。盛夏時節,距重慶僅2小時車程的桐梓縣城和婁山關,以及“中國避暑之都”貴陽,滿目盡是逃出“火爐”尋清涼的重慶人;一到冬天,愛玩會玩的重慶人,則駕車經貴陽直奔銀灘找溫暖。
“一早起身,晚上就到北海了。”記者有位在重慶長安汽車公司工作的朋友開心地說。
拿下大通道,帶動了桐梓、遵義、息烽、龍里、都勻等地產業帶的形成和發展,貴陽作為西南交通大樞紐的作用更突出了。
近三年春節期間,記者都在廣西南來北往,最直觀的感受就是,桂林街頭、德天瀑布、北海銀灘、半島金灘、邊陲東興等廣西休閑勝地,舉目皆是川、渝、貴、云,乃至新、甘、陜牌照的私家車。
不過,很快黔桂兩省區、甚至西南的經濟地圖又要改寫了:貴州將在年內開建貴陽到廣州的高速公路和快速鐵路,建成后將使貴陽到廣州的車程分別縮短為8小時和4小時。
“貴廣快速通道的開建,將進一步密切廣西和貴州的經濟聯系,拉動桂北地區經濟快速發展。”廣西北部灣經濟區管委會辦公室常務副主任陳瑞賢告訴記者,“廣西積極響應貴州這個戰略舉措,自治區領導第一個在協議書上簽字。”
此前,貴州與廣西就國家高速公路網中經過兩省區的汕頭至昆明、蘭州至海口路段建設和連接,簽訂了合作協議。
貴州還與廣西就建立無障礙旅游區、共同打造精品旅游線路等達成了廣泛的合作協議。其中,黔南、黔東南與桂北地區共同推介貴州的世界自然文化遺產地荔波和廣西名甲天下的秀美桂林,連線黎(平)從(江)榕(江)——三江——桂林精品線路等合作,尤為引人注目。
去年夏天,記者在緊鄰廣西的荔波小七孔,隨機詢問了37名散客,來自廣西的就有14名,占1/3強。公園大門口的檢票員說,周末廣西游客更多。
“去年全州從廣西引進項目23個、總額1.95億元,是歷年來最多的。”黔南自治州招商局綜合科長王應華說,“廣西柳州匯利豐蠶繭絲綢有限公司投資8000多萬元的項目,已開展前期工作。”
5月,馬來西亞新成和集團總裁何森,就都勻茶場園區、黔南州萬人就業輕紡城、黔南州廣播電視大學干部培訓中心建設、黔南醫專后勤社會化項目進行實地考察,擬建四星級生態旅游休閑渡假酒店等,預計總投資4億多美元。
落戶黔南自治州的法國刀豆種植及罐頭食品加工項目,是農業產業化龍頭項目,現已種植1.5萬畝、萬余農戶受益,并且新增1000多個就業崗位,產品遠銷港澳、歐美。
省經貿委經濟運行處負責同志介紹,廣西經濟快速發展、對貴州能源需求量越來越大,去年輸往廣西的煤達1500萬噸以上,輸送電力近40億度,今年上半年同比有較大幅度增長。
欽州港務集團副總經理羅明說,欽州火電廠僅一期工程投產的兩臺60萬千瓦火電機組,一年就要“吃掉”300萬噸煤,貴州來的煤不夠“吃”。
在防城港,還有一座同樣規模的在建火電廠。該項目部負責人張少朝曾任貴州安順120萬千瓦火電項目負責人。他說:“廣西經濟發展很快、能源壓力大,這個電廠主要靠進口印尼和越南的煤。”
可見,黔桂合作空間還很廣闊。
然而,貴州人“走出去”的意識還不夠強。
在憑祥市年成交額26億元的浦寨邊貿市場,匯聚了數千名來自28個省區市和港臺及越南的客商。一棟浙江商人蓋的十多層高的標志性商務大樓猶如鶴立雞群,傲視著邊境兩則的老建筑。管委會副主任黃成林告訴記者:“這里有一千多個浙商。”
“有多少貴州商人?”記者問。他遺憾地笑笑:“很少。”
憑祥市委書記班忠柏說的較具體:“貴州有100多人在這里發展。”
汽車駛進廣西最大的邊境口岸東興市,最吸引眼球的一棟大樓,又是無所不在的浙商打造的“浙江商城”。車窗外,閃過一串湖南、四川、重慶、云南、溫州、湖北等地名作招牌的賓館、酒樓,就是不見貴州的。感嘆之余,卻在通往北侖河邊的一條街道上,突見一塊紅底黃字的“花溪牛肉粉”招牌……
“貴州商人還不多,但是貴州游客比以前多了。”東興市委常委、宣傳部長、副市長黃子洮說。
商旅不分家,看來趨勢向好。
以更開放的眼光看世界
“在經濟全球化大趨勢下,要不被邊緣化,就必須充分利用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兩種資源發展自己。”貴州省商務廳廳長、經濟學博士邵祥林說。
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預測,2006—2010年,世界經濟將保持4.3%左右的年增速。
現代社會國際分工日益細密,世界貿易繼續以明顯高于世界生產的速度增長,國際產業轉移向高端發展,發達國家高新技術產業和現代服務業向外轉移加速,服務外包也方興未艾,跨國公司的海外生產向高端制造和研發環節延伸。加之信息技術和網絡技術的快速發展,經濟國界空前淡化。在此背景下,內陸省份必須走出去,尋求更多的發展機遇。
曾與邵祥林博士一同出席首屆泛北部灣經濟合作論壇的貴州省社會科學院副院長謝一研究員,從多角度透視貴州為何要“走出去”:從社會生產看,一個區域的生產不可能滿足自己或別人的需要,因此有進行社會化分工協作的必要;從貴州來看,外貿依存度僅6%左右,外貿潛力有待深挖,以加大出口換回我們沒有或急需的產品;從李嘉圖的比較優勢理論看,貴州有不少東西是別的區域少有或沒有的,要發揮這種相對優勢才能獲得超常效益;從發展方向來看,應充分發揮貴州的比較優勢,積極走出去,拓展發展空間,同時也能讓世界認識貴州。因為在經濟全球化的今天,放棄海外市場和資源,就是放棄發展和生存的空間。
他深有感觸地說:“廣西對北部灣經濟區這個戰略項目的運作,從初步提出構想到如火如荼地實施,時間很短、效率很高,很值得我們學習借鑒。”
“北部灣現象的確值得我們認真研究。”陳大權說,廣西自治區黨委、區政府未雨綢繆,看準區位優勢獨特的北部灣在國家發展戰略中的位置果斷決策,先打基礎創造開發條件,幾年前就投資數十億元在防城、欽州、北海搞“三通一平”,將防城到憑祥一線八個邊境縣市用二級路連通,“黨政領導眼光超前,看準了就積極組織大會戰狠抓落實,是廣西突出的特點”。
防城港市委書記朱軍在記者招待會上充滿信心地說:“防城港的建設就是為西南各省市出海服務的。這里臺風影響少之又少、港口不用清淤,這個二十萬噸的碼頭在全國優勢突出,還將建設三十萬噸級碼頭。”
年產1000萬噸鋼的特大項目全投產后,一年至少有5000萬噸物流量。記者看到,這個去年吞吐量為3500多萬噸的西部第一大港正在擴建,穩穩地邁向億噸大港。
年吞吐量2000多萬噸的欽州港依托年煉油千萬噸的石化項目,規劃十年后建成億噸大港,與防城港互為補充。欽州港區管委會副主任沈少紅說,一些貴州企業打算在此建廠“借船出海”,降低運輸成本、提高市場競爭力。
“要加強與廣西、與東盟的經貿合作,充分利用自由貿易區的有利政策,擴大農業綜合開發、工程承包、設計咨詢、勞務合作,以及服務業等多領域的合作。”邵祥林博士說,貴州將繼續實施出口項目貼息政策,并且已設立“走出去”專項資金,支持企業參加東博和廣交會等重要會展、向周邊國家和發展中國家轉移過剩生產力,開展境外加工貿易,實現原產地多元化。
重點,是開拓越南、新加坡、泰國、馬來西亞等東盟國家市場。
北部灣,貴州出海大“碼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