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寧開啟中國與東盟商會經濟合作新窗口
在28日于廣西首府南寧舉行的首屆南寧-東盟城市商會經濟合作與發展論壇上,各方人士就商會合作對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建設的促進和推動作用,各商會所在地之間如何加強區域合作、項目合作,促進共同發展等內容,進行了深入的探討和交流, 作為一種社團性質的社會中間組織,東盟各國的城市商會在經濟運行活動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中共南寧市委常委、統戰部長胡建華說:“東盟國家招商引資、經貿交流多數都是以商會為主體,發揮商會的橋梁紐帶作用,將為中國與東盟國家之間的經貿交流與合作打開新窗口。”
據了解,去年,位于中國-東盟合作前沿的廣西與東盟有貿易往來的企業共1006家,其中民營企業共有600多家,民營企業已經成為廣西與東盟經貿往來的第一主體。據南寧市市長陳向群介紹,目前南寧市各類商會達148個,會員達1.3萬名,會員企業涉及多個行業領域,與全國各省市、東盟各城市130多個商會、工商社團建立了經常性聯絡關系。
“商會的力量來源于會員企業的組織,單個企業的力量十分渺小,但集合起來的力量卻能起到重要的作用,”北京廣西企業商會副會長周宇說,“北京廣西企業商會僅在過去的一年里,就為廣西實際注入投資六、七十個億人民幣,充分表明商會的成員企業在把力量聚合在一起時能產生很強大的能量。”
中國與東盟正在建設發展中國家所組成的世界上最大自由貿易區,這為企業和城市商會提供了廣闊的舞臺天地。“企業是運動員,政府是裁判員,而商會則是運動員的領隊和教練員。中國—東盟自貿區就如一場超級聯賽,城市商會,地位獨特,使命偉大,任重道遠” 廣西壯族自治區政府副秘書長俞建華說。
全國工商聯黨組副書記、副主席宋北杉說,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帶來了大量商機和實惠,但在政府間合作之外,仍需大力推動雙邊民間合作,發揮民間商會在區域合作中的作用,通過民間經貿,加強中國與東盟各國的民間外交、經濟外交,拓展雙方合作的空間和領域,為雙方經濟發展服務。 成立于去年10月的南寧成都商會,是成都商家在異地成立的第一家商會,這個商會的重要宗旨就是:為成都企業搭建進入東盟的橋梁。商會常務副會長董志軍說,去年12月,他們組織成都20多家商會、近百家商家取道南寧赴越南考察,雙方多家企業簽訂了合同。
廣西潮人商會會長方秋潮說,華人在東南亞經濟中極具影響力,主要商會加起來不下40個。廣西潮人商會已經在2006年初派一批企業家赴越南胡志明市,與當地潮人商會組織展開聯誼。廣西潮人商會正積極醞釀在廣西南寧舉辦中國-東盟潮商年會,邀請包括東盟潮人商會在內的海外潮商和國內兄弟商會參加,力爭在2008年舉辦。 新加坡中華總商會名譽會長鄭民川說:“在志同道合的前提下,商會組織間的互相協作,等于將自身的影響力擴大到了另外一個城市,另外一個國家,另外一個區域。我深信,不遠的將來,我們就會看到,區域內的企業將會因商會組織的積極協助而駛向發展的高速公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