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戶名: 密碼:  
設為首頁 | 收藏本站 +86 771 4899330

首頁 -> 新聞列表 ->CAFTA機電產品貿易利益分析

CAFTA機電產品貿易利益分析

編輯:admin 發表時間:2007/12/16 瀏覽次數:1965


自貿區降稅將促進雙方機電產品加工的區域性合作:首先,降稅有利于區內資源的整合,形成規模經濟,提高雙方的競爭力;其次,貿易自由化降低了我國企業“走出去”制度壁壘,使我國實施“走出去”的戰略條件更加成熟,這將進一步促進雙方投資。

  我國目前許多機電產品在垂直差異上已經超過東盟有關國家,但由于缺乏著名的品牌和可靠的銷售渠道而不能在國際市場上獲得應有的價格,只能通過加工貿易的方式賺取一點加工費,這就大大降低了通過國際貿易獲得的實際利益。因此,我國的機電企業應該在這方面形成一套統一、完善的機制,充分利用和整合全球的開發設計優勢和本地生產的成本優勢,在利用建立自由貿易區先機,開拓東盟等國際市場時,強化產品的差異性,從而創造出我國的國際品牌,使我國的機電產業逐漸成為具備國際競爭力的優勢產業。

  近幾年來,中國與東盟之間的經貿往來發展迅速,目前機電產品已在中國與東盟產品貿易中取代了傳統出口產品如紡織、服裝和鞋類產品的地位,成為第一大類貿易產品。21世紀的前20年是我國堅持走新型工業化道路,實現外貿增長第三次歷史跨越的戰略機遇期,其中機電行業的發展對抓住這一戰略機遇期將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考慮到機電行業同時也是多數東盟國家重點發展并具備一定實力的工業部門,因此中國-東盟自貿區全面啟動并對機電產品實施降稅,如何影響自貿區內各國機電行業的發展,我國制造業能否由此爭得更大的空間,這一問題必將為有關產業及社會各界所關注。下面從貿易利益這一角度對雙方機電產品在互補與競爭方面的特點進行的分析,并簡單評述建立中國-東盟自貿區對我國機電行業的利益得失。

  一、中國與東盟機電產品貿易現狀及結構分析

  機電產品互為中國和東盟的出口優勢產品,既相互競爭,又相互合作,產業內貿易的特點十分突出。相比較而言,中國的機電產品的總體競爭力略低于東盟國家,是構成中方貿易逆差的主要因素之一。進入二十世紀90年代中期以來,中國與東盟經貿往來明顯加快步伐。中國與東盟從1999年的貿易總額272億美元發展到2004年的貿易額1058億美元,年平均增長率31.2%。其中,機電產品貿易額在1999年和2004年占雙邊貿易總額的比例分別為34%和57%,年平均增長率為45.7%,超過了所有產品貿易的增長率。2004年我國機電產品進出口情況請參見表1。

  中國與東盟的貿易逐步由基于要素稟賦差異產生的傳統產業間貿易逐步走向基于規模經濟和差別產品的產業內貿易,且貿易產品的范圍不斷擴大,正在形成互補性的分工。產業內貿易日漸成為中國與東盟間重要的貿易形式,而且這一趨勢還在不斷增強。機電領域中國對東盟的巨額貿易逆差主要來自機電儀零部件、工業整機和鐘表;而中國在家用電器、機械基礎件、交通工具及零部件等領域對東盟的出口則明顯保持順差。機電儀及其零部件在中國和東盟貿易中既是主要的出口產品也是主要的進口產品,雙方發展各有側重,顯示出由于產品分工和規模經濟帶來的產業內貿易的重要性。

  2004年中國向東盟出口的237億美元機電產品中,工業整機出口85.8億美元,占機電產品出口的36.2%;機電儀零部件出口108.8億美元,占45.9%;家用電器出口10.4億美元,占4.4%;交通工具7.8億美元,占3.3%;交通工具零件7.6億美元,占3.2%;技術含量較低的機械基礎件為15.3億美元,僅占6.2%。

  2004年我國機電產品進口中整機和零部件的比例大體相當,既直接進口一部分先進設備,又進口相當數量的零部件進行加工組裝后再出口到國外市場或用以國內市場消費。自東盟國家進口機電產品主要以電子零部件為主。2004年中國自東盟國家進口的365.7億美元的機電產品中機電儀零部件為262億美元,占71.6%。在進口零部件中電子元器件占62.6%。

  從貿易方式看,也體現了分工合作的特點。2004年加工貿易的出口額到占我國對東盟機電產品出口總額的65.7%,從國別上看,新加坡、馬來西亞、菲律賓和泰國是東盟國家中與我開展加工貿易合作的主要伙伴。我國與上述國家的機電產品貿易主要以加工貿易方式為主;雙方在機電貿易領域關聯度很高,這是因為外資企業在我國及東盟機電產品尤其是高新技術產品出口中均具有重要作用。隨著全球制造業加快向我國轉移,分工合作、貿易雙向流動的這種趨勢更加明顯。

  而另一方面,我國與柬埔寨、越南、老撾、緬甸、印尼、文萊等國的進出口則以一般貿易為主。更多地體現在中國制造的產品單方向輸出,以滿足當地生產生活消費的需要為主要目的。中國東盟自貿區建成以后,關稅的降低可以進一步增強中國產品在上述國家的競爭力,貿易轉移效應將會發生。可以預見,中國與新加坡、馬來西亞和泰國等東盟機電產品的傳統強國在上述6國市場上的競爭將會更加激烈。

  二、中國-東盟自貿區下機電產品貿易利益分析

  (一)自貿區降稅對機電產品貿易競爭關系的影響

  1、機電產品是中國與東盟雙方均關注的重點之一

  機電產品是我國目前越來越具備國際市場競爭力的主導產品之一,面對機電行業同樣較為發達的東盟國家,雙方機電行業的競爭比較激烈。按照貨物貿易協議規定,雙方可將前期降稅存在一定困難的少量產品列為敏感產品,敏感產品將進行緩慢的降稅,另外其中高度敏感的產品還可長期保留比較高的關稅稅率(如50%)。正是出于對中國機電產品競爭力的擔心,除新加坡以外的其他東盟國家都將自貿區下的機電產品作為關注的重點產品之一。例如多數國家都將部分汽車及關鍵零部件作為高度敏感產品;而將部分家用電器等機電產品列為一般敏感產品,機電產品占東盟國家一般敏感產品的比例也普遍偏高,如柬埔寨的機電產品占其一般敏感產品的比例達51.1%,泰國、馬來西亞、菲律賓和印尼也比較突出,所占比例分別為38.8%,29.0%,24.7%,20.9%。我國與越南尚未結束敏感產品的談判,可以預見機電產品將會是雙方談判的內容之一。各國機電產品敏感產品情況參見表2。

  在東盟各國的高度敏感產品清單中主要包括:部分汽車、摩托車及主要其關鍵零部件等;一般敏感機電產品清單中則主要包括了部分家用電器,如涉及彩電、空調、冷藏箱、洗衣機、吸塵器、VCD、DVD、照明器材、游戲機、錄音機、收音機的部分產品,還有部分國家將包括發動機、鋼琴、工程機械、銅制繞組電線、農具中的部分產品列為一般敏感產品。

  中國提出的高度敏感產品清單則包括了部分數字電視機、柴油客車、轎車和輕型卡車等產品;一般敏感產品清單包括部分汽車零部件、公路牽引車、非柴油大客車、重型卡車、汽車底盤、油船、集裝箱船、散貨船、滾裝船、浮船塢等產品。

  2、機電產品降稅步驟及其影響根據貨物貿易協議規定的正常產品及敏感產品降稅模式,中國和東盟6國(新加坡、馬來西亞、泰國、印尼、菲律賓、文萊)正常產品2010年關稅降為0,一般敏感產品2012年降至20%,2018年進一步降至0~5%。高度敏感產品在2015年降至50%。東盟新成員正常產品2012年關稅降為0,一般敏感產品2015年降至20%,2020年進一步降至0~5%。高度敏感產品2018年降至50%以下。目前中國及東盟各國機電產品的關稅稅率結構分布如表3所示。

  東盟國家中,目前馬來西亞、柬埔寨和越南機電產品的稅率水平較高,越南的稅率分布偏向20%以上的高稅區,柬埔寨的稅率高峰則主要集中在15%~20%之間,馬來西亞、泰國、文萊的稅率則兩極分化,一部分集中在20%以上的高關稅區,另一部分則集中在5%以下的低關稅區。其他東盟成員國機電產品的主要稅率多分布在0~5%之間,只有少部分產品(主要指汽車、摩托車等)稅率在20%以上。泰國機電產品的平均稅率在14.7%,印尼的平均稅率為6.9%,菲律賓的稅率為4.7%。由此可知,相對而言,東盟國家中馬來西亞、泰國以及越南和柬埔寨需要進行更多實質性降稅。

  當前我國機電產品的降稅壓力也非常明顯。由于我國機電產品的稅率總體偏高,且相對分散,約58%的稅目集中在5%~15%之間,還有大約19%的商品稅率在15%以上。按照正常商品的降稅模式(見表4),我國多數機電產品從2005年7月1日起就將承受降稅的壓力,每隔兩年總體的降稅幅度約為2~3%左右(見表5)。

  按照協議規定,2005年雙方應將40%的產品稅率降為0~5%,2007年應將60%的產品稅率降為0~5%。由于新加坡、菲律賓、印尼、文萊的多數機電產品的稅率水平已經在5%以下,因此,以上東盟4國機電產品的稅率水平在2009年之前降幅很小。而中國與馬來西亞、泰國從2005年7月起,其機電產品的關稅將進行實質性減讓,并連續降稅,直至2010年雙方多數機電產品實行零關稅。就總體而言,中國與東盟各國機電產品大范圍降稅將發生在2009年,整體降幅約為3%。馬來西亞的機電產品具有明顯的關稅高峰,部分汽車的關稅高達250%~300%,且屬于敏感產品,雖然其機電產品平均稅率降幅相對較大,但在2012年以前,其平均關稅水平仍將維持在較高的水平。2015年隨著汽車等高度敏感產品開始降稅,馬來西亞的平均稅率將會有顯著的下降。泰國部分商品的稅率維持在10%左右,要滿足2007年60%的商品降到5%以下的要求,泰國需要做出更大的努力,因此,可以預見,2007年泰國稅率的降幅相對比較明顯。對國內的機電企業而言,在2009年之前,應重點關注馬來西亞和泰國兩國逐步開放市場帶來的諸多變化,并且留意2009年雙方全面降稅幅度最大的這一年,盡早做好準備,屆時把握好全面開拓東盟市場的有利商機。

  由于目前中國從東盟進口主要商品是電子類產品,2002年我國加入信息技術產品協議(ITA),目前大部分電子類商品的稅率均已降為零,2004年我國從東盟進口的365.6億美元的機電產品中,已經享受零關稅待遇的商品達309.6億美元,約占進口額的85%。因此,中國雖然全方位降稅,但預計來自東盟進口機電商品中僅有15%左右將會感受到降稅帶來的價格變化,其影響范圍也會十分有限。根據協議規定,一國所提敏感產品將自動成為對方的敏感產品,即最終雙方均適用的敏感產品清單是由雙方所提敏感產品清單的總和構成的。因此,部分東盟國家提出的諸多機電敏感產品也將自動成為我方的敏感產品,可同時減輕我對這些國家降稅的壓力。按照協議規定,敏感商品在2012年以前沒有太多的降稅義務,即使到2018年以后也可繼續保持0~5%的低稅率。對于汽車、高端彩電等高度敏感產品,根據協議規定,2015年應降至50%以下。對中國而言,50%的關稅稅率遠在入世承諾的水平之上,因此并沒有過多的負擔。但對東盟部分國家高達100~200%的高關稅而言,2015年將汽車關稅削減到50%以下,將為我國汽車工業未來的發展帶來新的期盼。高端數字電視的保護主要是雙方對開放市場還都有所顧忌,希望先立足于開發本地未來市場。可以預期中國與東盟在未來數字電視和信息技術領域的標準制定、吸引外來投資和技術、市場準入、產品開發等方面的競爭將會更加激烈。

  東盟新成員中越南、柬埔寨對機電產品的保護較為突出,其總體平均關稅稅率為7.0%和17.3%,而機電產品的平均稅率為17.2%和18.4%,越南機電產品稅率是其總體平均稅率的2倍多。經過正常產品降稅過程(見表6),越南和柬埔寨的機電產品稅率將緩慢降低,到2011年稅率水平有一個明顯的降幅,2015年以后較為平和,市場準入將得到顯著改善(見表7)。

  目前,我與東盟新成員之間的貿易額還很小,但發展比較迅速。隨著東盟新成員經濟生活條件的改善,雙方開展貿易的潛力也會隨之增加。正常降稅進程啟動后,我國對東盟新成員的出口優勢將進一步擴大。尤其是對國內的一些傳統機電產品,物美價廉,將會得到更多的貿易機會。

  (二)自貿區降稅將促進雙方機電產品加工的區域性合作

  1、降稅有利于區內資源的整合,形成規模經濟,提高雙方的競爭力。中國與東盟之間貿易增長的潛力在于:雙方都有大量的產品貿易是面向發達經濟體出口的。面對共同的歐美日市場,中國和東盟國家可以整合區內資源,充分發揮產業合作的潛力。從中國與東盟貿易結構上看,雙方在進出口貿易上都以機電產品為主導產品。但是如果對機電產品進行細分,就會發現中國與東盟之間存在不同的產品結構。在機電儀零部件的生產上,雙方也各有側重,更多地體現出分工協作、互補和配套的關系。追求產業規模經濟是國際產業內貿易產生的主要動力。東亞產業結構由垂直向水平的整體性演進態勢促進了中國與東盟產業內貿易的發展。東亞經濟體在原有垂直分工基礎上,水平分工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發展,表現為產業內的“產品差異化分工”、企業內的“生產工序型”分工和“零部件專業化分工”等形式。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的建立,有利于機電行業在更廣闊的空間內擴大行業規模,從而促進技術的進步和技術成果的迅速普及或采用,區內資源或生產要素的共享可以調劑各企業間的余缺,從而能夠在企業自身規模不變條件下獲得外部經濟效益。

  2、貿易自由化降低了我國企業“走出去”制度壁壘,使我國實施“走出去”的戰略條件更加成熟,這將進一步促進雙方投資。

  東盟歷來是中國吸引外資的重要地區之一,近年來無論是投資項目的數量還是投資金額都呈增長趨勢。我國對外投資正處于起步階段,機電行業是我國實施“走出去”戰略的優勢產業之一,由于具備區位、文化等各方面的優勢,東盟地區將是我國實施這一戰略的重點所在。近年來,中國與東盟各國各經濟發展迅速,日益成為機電產品消費的新興市場。中國與東盟開展經貿合作具備地緣和人文優勢,隨著東盟國家逐步降低產品進口關稅,我國與東盟國家機電產品的合作關系將進一步得到加強,有利于改善雙方投資和貿易流向,使其趨于平衡。在高新技術產業全球新的產業分工體系的形成過程中,中國企業可以充分利用“兩種資源、兩個市場”,通過并購國外的技術及研發類公司,提高整個企業的技術研發的規模、層次和水平,提高企業國際競爭力,開拓新的國際市場,在國際產業競爭力不斷發展壯大。

  (三)啟示與建議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的建立,對中國的機電行業而言,機遇與挑戰同在,競爭與合作共存。我國政府和企業應當采取有力措施,力爭使中國與東盟國家的機電行業在競爭與合作中達到雙贏的局面,以爭取更廣闊的市場空間和發展機會。

  對中國政府而言,可以通過制定有效的產業政策在國際產業轉移中爭取戰略主動,利用非均衡協調手段促成和強化機電產業的整體聚合力量,以迎接共同的挑戰。通過對主導產業部門的重點保護帶動其他產業部門的發展,加強對煤電油運等瓶頸產業和生產薄弱環節的扶持來緩解結構性約束;重點支持裝備制造業和高新技術行業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同時重視與技術領先國家間的國際合作研究、開發和生產,加快我國機電行業的技術改造,提高產業層次。

  對中國企業而言,在與東盟企業競爭與合作的過程中,應重視和強化產品差異性的創造,這是進一步發展國際產業內貿易的微觀內核。產品差異不但體現在質量和技術上的垂直差異下,更重要的是體現在產品的營銷渠道和售后服務等方面的水平差異上,例如廣告、包裝以及人們主觀意識上的差別等,這些差異性極大地增加了產品出口的附加值,對汽車、大型成套設備的出口尤其如此。事實上,我國目前許多機電產品在垂直差異上已經超過東盟有關國家,但由于缺乏著名的品牌和可靠的銷售渠道而不能在國際市場上獲得應有的價格,只能通過加工貿易的方式賺取一點加工費,這就大大降低了通過國際貿易獲得的實際利益。因此,我國的機電企業應該在這方面形成一套統一、完善的機制,借鑒海爾、TCL、華為、聯想等企業國際化的成功經驗,充分利用和整合全球的開發設計優勢和本地生產的成本優勢,在利用建立自由貿易區先機,開拓東盟等國際市場時,強化產品的差異性,從而創造出我國的國際品牌,使我國的機電產業逐漸成為具備國際競爭力的優勢產業,盡快加入到整個國際間的產業內貿易中去獲得應有的利益。
   分享到:

標簽:

微博

中越博覽網官方微博

聯盟單位:廣西中國-東盟經濟文化促進會秘書處、南寧會展行業協會、東盟商務中心
運營單位:廣西南寧華博會展服務有限公司 電話:+86 771 4899330
CopyRight © 2014 桂ICP備11003182號 技術支持:南寧煙寒網絡公司

 
QQ在線咨詢
售前咨詢熱線
+86 771 4899330
參展預訂
主站蜘蛛池模板: 天天干视频网站 | 高h视频在线观看 | 久久国产精品只做精品 | 98精品国产高清在线看入口 | 免费国产怡红院在线观看 | 亚洲免费精品视频 | 婷婷亚洲天堂 | 日日夜夜天天人人 | 老师您的兔子好软水好多图片 | 久久毛片视频 | 91大神网址 | 日本98xxxxxxxxx | yw视频在线观看 | 男人女人做黄刺激性视频免费 | 欧美日产国产亚洲综合图区一 | 四虎视屏| 风间由美bd456高清在线 | 日韩剧| 色综合色狠狠天天久久婷婷基地 | 日韩成人在线观看 | 永久在线免费观看港片碟片 | 99热这就是里面只有精品 | 日韩视频在线观看中字 | 色影影院| 疯狂伦交小说200篇 风间由美中文 | 日产乱码免费一卡二卡在线 | 日韩一级片在线免费观看 | 视频在线观看40分钟免费 | 香蕉大成网人站在线 | 日本丰满bbb| 欲色影视天天一区二区三区色香欲 | 一区小说二区另类小说三区图 | 欧美日韩在线视频一区 | 中文字幕第23页 | 亚洲成人自拍 | 35pao强力 | 日本午夜视频 | 日本不卡免费高清一级视频 | 手机看片自拍 | keeleyhazell泄露视频 | 操美女逼视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