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首條輕軌提速河內經濟圈 中越未來合作趨向多元
今年1月13日,越南河內輕軌二號線項目落成儀式舉行。中國駐越南大使熊波和越南交通運輸部部長阮文體共同出席儀式。越方在致辭中誠摯感謝中國政府的大力支持,高度評價河內輕軌二號線項目對河內建設綠色文明都市、改善城市交通狀況、便利河內市民出行發揮的重要作用,認為項目順利運營是兩國各領域合作提質升級的生動體現。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近日從河內輕軌二號線的項目承建方,中鐵六局集團有限公司(簡稱“中鐵六局”)處獲悉,當前河內輕軌二號線運營列車由初期的6列增加到目前的9列。
據了解,越南城市輕軌吉靈-河東線全長13.05公里,共設有12站,起點站是位于河內郊區的河東郡安義坊安義車站,終點站位于市內棟多郡吉靈坊。
中鐵六局方面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該輕軌項目極大地改善了河內交通狀況,棟多郡-青春郡-河東郡通過輕軌相聯通,民眾出行方便,時間有保障,帶動了沿線經濟的發展,吉靈區域、泰河站區域、河東站區域形成了多個商業經濟圈。”
在鐵路項目的帶動下,中鐵六局和越南鐵路局的互利務實合作迎來新進展。今年8月末,中鐵六局與越南鐵路局簽署合作備忘錄,具體來看,中鐵六局和越南鐵路局就投資建設、管理、運營、交通安全,以及中國鐵路維修保養系統的機械化、現代化的發展、鐵路政策等方面進行合作和交流經驗,以推動越南鐵路系統發展。
中國社會科學院亞太與全球戰略研究院國際問題專家楊丹志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采訪時表示,“河內輕軌吉靈—河東線項目有助于越南國內首都經濟的發展,而從長遠來看,有利于‘一帶一路’倡議和越南‘兩廊一圈’規劃的對接和中越兩國的互聯互通。其實,除了基建,中越兩國還在多個領域尋求合作。”
生活提速背后的“中國制造”
“快速”、“便捷”,這是河內民眾在談及越南城市輕軌吉靈-河東線時最常說的評語。那具體會有怎樣的提速?據越南媒體測算,若要通行12公里,使用輕軌僅需要23分鐘,包括停站時間。而同樣的距離,如果乘坐公交車、汽車等,在高峰期需要一個多小時,騎摩托車也需要40多分鐘。
除了使通行提速這一特點,該輕軌項目還有一個顯著的標簽,那就是“中國制造”。記者獲悉,越南首條輕軌使用中國“兩優”貸款,全部工程采用中國標準,即以中國技術、中國標準、中國裝備的全產業鏈方式建設。
建造輕軌是中國標準技術“走出去”的過程。中鐵六局方面表示,實現工程“走出去”首先要解決本地化的問題,難點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各項技術標準規范參數,要解釋讓當地相關部門認可及審批;二是項目沿主要交通干道布設,越南土地私有化,拆遷困難、施工制約因素多;三是涉及橋梁、房建、軌道、通信、信號、機車車輛等十幾個專業,專業交叉復雜,接口協調多;四是多項施工工藝在越南首次使用,培訓及工藝轉交難度大。”
盡管面臨著本地化問題的挑戰,但從另一個角度看,這也是中國技術提升的重要契機。
有負責越南輕軌工程的項目經理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輕軌項目建造環節涉及甚廣,包括橋梁、房建、鐵路、接觸軌、通信、給排水等十幾個專業,所需設備90%來源于中國,在這個過程中,帶動了國內多家中國廠商設備出口越南,進一步提升了“中國裝備”在越南的知名度。
這條通過全產業鏈“走出去”的越南輕軌,吸引了眾多越南民眾的青睞。“速度快”自然是人們選擇以輕軌出行的最大原因,此外,上述項目經理認為,更重要的意義在于,吉靈—河東輕軌項目作為一種先進的現代公共客運方式,不僅推動了河內交通文化建設發展,也讓河內市民逐漸養成了使用現代、文明、便捷公共交通的習慣。
輕軌連接經濟圈
自開通運營以來,越南首條輕軌河內吉靈—河東線就成為了當地的地標,吸引很多民眾到此打卡。
越南輕軌坐落在城區之內,在設計上也頗有心思。據了解,輕軌車站采用三層獨柱高架、長懸臂懸挑大跨結構設計,有效節約用地,最大限度利用城市空間。上述項目經理告訴記者,在高架獨柱車站結構設計中,承建方提出了“站橋合一”的設計理念,區間車站采用獨柱墩的T字形結構,把車站建設在既有道路的中央隔離帶,車站出入口設置在道路兩側人行步道,盡量減少城市的拆遷和占地。
越南輕軌的成功建造,讓當地民眾的生活明顯提速。河內市民Nguyen The Thanh曾向媒體表示,當他看到正在建設中的輕軌時,就渴望有一天能乘坐它出行,擺脫日常交通堵塞的折磨,現在可算是夢想成真了。
民眾對于輕軌的期盼,也顯露出越南基建的不足。“雖然這十幾年間越南的經濟高速增長,但該國的基礎設施建設能力仍十分薄弱,”廣西民族大學東盟學院副研究員陽陽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因電力短缺、交通基礎設施落后等造成的高物流成本問題,嚴重制約了越南經濟增長再上一個臺階。
上海國際問題研究院外交政策研究所周邊外交室主任周士新也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越南對發展高質量的基礎設施能力比較欠缺,主要是工業制造力弱,相關經驗不足,全程管理難以到位。
越南輕軌正式開通運營也可謂恰逢其時。據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數據,截至2020年年底,河內人口規模達到830萬人。有預測認為,到2030年,河內人口將達到900萬人。
越南輕軌的應運而生,將有助于緩解河內交通阻塞的問題,同時滿足民眾的出行需求。據輕軌承建方估算,每趟輕軌可運送約1000名乘客,替代至少500輛私家車,或20輛公交車,又能滿足市民便捷、快速、準時的需求,極大解決了河內城市交通問題。
周士新認為,開通輕軌不僅會提升當地經濟發展新動力,促進當地交通更加便捷,還能有效縮短民眾出行時間,讓民眾有更高效的通勤體驗。他進一步向記者表示,輕軌讓越南方面切實感受到高質量基礎設施建設的必要,為其未來建設更多類似項目提供了信心,也為中越兩國在基建領域開展廣泛合作奠定了基礎。
輕軌聯通棟多郡-青春郡-河東郡,有受訪專家認為,這將帶來明顯的經濟效益。周士新表示,越南一些開發區和經濟特區的建設以河內為中心,這讓河內城市路網建設變得日益迫切,畢竟這些區域的人口較多,需要更加便利的通行方式。
楊丹志也向記者表示,輕軌的建設能讓很多住在郊區的人們以更短的時間回到城鎮的商區從事商務活動,有助于提振首都經濟圈的經濟發展,“以往外界總認為胡志明市的經濟發展最為強勁,日后首都河內的經濟將更進一步。”
中越尋求多元合作
在輕軌落成儀式上,越方高度評價了河內輕軌二號線項目,認為項目順利運營是中越兩國各領域合作提質升級的生動體現,也是兩國建交72周年的重要獻禮。越方期待更多代表中國先進技術水平的合作項目在越南落地,助力越南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越南輕軌的落成,不僅意味著中越互利務實合作繼續穩步前進,從長遠來看,還有利于“一帶一路”倡議和越南“兩廊一圈”規劃的對接和中越兩國的互聯互通。
2017年11月,中越簽署《共建“一帶一路”和“兩廊一圈”合作備忘錄》。有分析認為,將中國的“一帶一路”合作倡議與越南的“兩廊一圈”發展規劃對接起來,充分利用中國在基礎設施建設上的資源、設備、資金、運營經驗,將助力越南經濟的發展,共同促進兩國海上、金融等各領域的合作,推動互聯互通來加強貿易往來。
越南輕軌就是中越兩國在基建領域合作的標志性項目。“越南輕軌采用的是中國技術、中國標準、中國設備、中國經驗的全產業鏈方式,以此進行基礎設施建設,很好地彌補了越南在資金、技術上的不足。從另一個角度看,越南允許中國以全產業鏈的方式參與,體現了中越之間的互信。”楊丹志認為,日后中越在“一帶一路”倡議框架下的合作方式可更加靈活,例如采用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的PPP模式等。
在周士新看來,輕軌的建成讓越南方面認識到高效交通運輸的重要性,對其未來與中國進行合作建設更多軌道交通,包括鐵路交通提供了非常好的示范效應。“在中越之間鐵路交通已經實現互聯互通的情況下,隨著中越之間的經濟紐帶越來越緊密,越南方面對中國的投資可能會采取更加開放的政策。”他補充道。
目前,中越雙邊經貿保持著強勁的勢頭。中國海關統計顯示,2021年中越雙邊貿易額首次突破2000億美元,達2302億美元,按美元計價同比增長19.7%,按人民幣計價則同比增長12%。中國繼續成為越南的第一大貿易伙伴和第二大出口市場;越南也保持著中國在東盟的第一大貿易伙伴和中國在全球的第六大貿易伙伴地位。
中越雙方在保持貿易暢通的同時,始終堅持政策溝通、設施聯通、資金融通及民心相通,兩國正尋求更多元化的合作。展望未來,楊丹志向記者表示,除了基建項目,中越兩國在電力貿易、農業、旅游服務業等領域,都會有廣闊的合作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