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邊境衛生條件改善 孕婦住院分娩率達95%以上
近日,記者赴寧明、東興等地采訪了解到,幾年間,我區邊境地區衛生事業發展今非昔比。
條件大改善,門診大廳安了閉路電視
7月23日上午,在寧明縣那堪鄉衛生院,55歲的那堪村民崔昆威說,以前那堪衛生院只是一排低矮的瓦房,每到雨天就會漏雨,有時還會掉瓦片,看病很困難,有點小病都要跑到寧明、上思縣城去看。崔昆威指著自己右手臂上一道十幾厘米長的疤痕說,2002年他在鋸鐵板時被切割片割到右臂,因為當時那堪衛生院做不了手術,于是自己包了一輛車顛簸一個半小時才趕到上思進行治療,“如果是現在就不用跑那么遠了”。
那堪鄉衛生院院長農富金說,2003年以前,衛生院的業務用房只有一排低矮陰暗的瓦房,被分隔成10間,加起來還不到120平方米,一共才有十幾名醫護人員。舊的衛生院沒有婦科、沒有產科,一些簡單的手術也做不了。
寧明縣衛生局局長黃干標說,過去由于用地緊張等原因,該縣那楠鄉衛生院選址時,選在了一個較低洼的地方,下大雨時衛生院經常被雨水浸泡,病人進出時只能用磚塊墊好才能走過,病人一多,連坐的地方都沒有,F在,那楠鄉衛生院已今非昔比——業務用房建好投入使用后,再也不怕下大雨了;現在不僅有候診的地方,也有休息的地方;門診大廳安裝有閉路電視供病人觀看,還免費提供開水……
黃干標還介紹,該縣板棍鄉衛生院業務樓沒有建成之前,住院病房緊缺,病床又少,只能三四個病人擠在一間不足9平方米的簡陋病房里,由于年久失修,可謂“逢雨必漏”,F在住院樓建好后,一間十幾平方米寬敞明亮的病房,只住兩個病人。
據了解,2004年以來,中央及地方對寧明縣13個鄉鎮衛生院衛生項目建設共投入694萬元,其中興邊富民項目投入434萬元,改變了以前鄉鎮衛生院房屋破舊、基本醫療設備短缺的狀況。在那堪鄉,投資50多萬元的那堪衛生院新住院部綜合樓于2008年動工,建筑面積約600平方米,今年7月底即將驗收投入使用。
在衛生院生個娃,還“賺”了200多元
7月23日上午,寧明縣那堪鄉那堪街村民黃興海的愛人臨產。早上7時許,黃興海撥打了衛生院的電話,很快他愛人就被接到衛生院進行生產——10時許順利產下一名男嬰。黃興海對記者說,生小孩的費用是400元左右,但在衛生院分娩可以拿到“降消”(降低孕產婦死亡率和消滅新生兒破傷風)補助400元和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補助250元,這樣一算,生個小孩還可以“賺”200多元,“可以用來給媳婦買營養品了”。
“現在條件好多了,2008年兒媳婦在那堪衛生院分娩,由于參加了新農合,花了2000多元,報銷了1000多元!”崔昆威說,以前有很多人在家生小孩,很容易發生事故,現在基本上沒有在家生的了。農富金說,以前就醫條件差,路又不好走,一些孕婦都在家里生小孩,F在就醫環境好了,一般情況下都會選擇到衛生院分娩,“2008年有370多名孕婦住院分娩,今年上半年每月也有30多名孕婦來院分娩”。
黃干標說,以前衛生院沒有婦科、產科,給孕婦做分娩手術時提心吊膽,孕婦的住院分娩率不足40%。在“降消”項目工作實施前,寧明縣各鄉鎮除海淵鎮衛生院產科設備、設施相對完善外,其他衛生院產科設備相當簡單,只有接產用的產包;產科門診設備也只有上世紀80年代配備的基礎設備,如木聽筒、骨盆測量儀、軟尺等。資料顯示,2004年該縣婦幼保健主要指標與《兩綱》指標有很大差距:孕產婦死亡率為106.13/10萬,住院分娩率為38.64%,新生兒破傷風發生率為4.46%。,新生兒死亡率為15.7%。。
自2005年3月“降消”項目實施以來,寧明縣90%的衛生院產科配備了醫用制氧機、多普勒胎心監護儀、胎兒監護儀、新生兒喉鏡、電動吸引器、遠紅外線取暖器以及急救手推車等設備。2007年,“母嬰安全擔架”行動,又給邊遠村配備了母嬰安全擔架。黃干標說,現在全縣13個鄉鎮衛生院都有了婦科、產科,消毒房、候產室、手術室等已經形成“一條龍”服務,現在的住院分娩率已經達到95%以上,新生兒死亡率也大大降低。據統計,到2008年,寧明縣婦幼保健主要指標已達到《兩綱》要求:孕產婦死亡率降為51.5/10萬,住院分娩率提高到91.81%,新生兒破傷風發生率下降到1%。,新生兒死亡率下降到7.55%。。
在住院經費上,寧明縣實施住院分娩優惠政策——農村孕產婦住院分娩的,參加新農合的可以得到新農合250元和降消項目補助400元的住院補助,大大減輕了農村孕產婦住院分娩的負擔。
就醫環境改善,外國患者慕名前來
坐落在北侖河畔的東興市東興鎮衛生院距離越南不到1公里,被稱為“國門衛生院”。走進該衛生院,首先映入眼簾的是“關注寶寶從保健做起”“我的健康我參與”“祝您健康”等溫馨的提示語,此外,墻上還貼滿了充滿童趣的圖畫,還有滑梯等玩具,就像一個幼兒園。院長何建華說,2003年以前衛生院只有十幾張床位,根本不能滿足所轄的7個社區和8個行政村村民的就醫需求。新農合開展以后,在上級部門的幫助下,硬件設施和服務水平都有顯著提高——2008年門診量達8.5萬人,住院患者達1400多人。
就醫環境的改善和服務水平的提高,也吸引了不少越南患者慕名前來。7月24日上午,在東興市人民醫院外科,越南芒街人陶某正躺在病床上休息。該院外科副主任林正友介紹說,7月20日陶某在越南芒街騎摩托車時發生車禍,由于當地醫療條件有限,21日又被家人送到東興市人民醫院進行救治。林正友介紹,陶某被送到醫院后,醫生馬上對他進行了手術,手術進行了3個多小時,非常順利。林正友說,陶某是硬膜外大血腫,有100毫升大小,由于血腫占位太大,如果不及時進行救治,容易引起呼吸衰竭,隨時都有生命危險。陶某手術后恢復良好,目前已經可以進食,如果不出現意外,一個月后即可出院。
東興市人民醫院院長伍志強說,每年大約有5000名越南患者慕名前來就診,“住院的也不少,來院分娩的也有。越南老百姓很信任中國的醫生,甚至還有越南的醫生送病號過來的”。(記者 王世杰)稿件來源:南國早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