憑祥浙商,對越貿易顯身手
憑祥是我國通往越南及東南亞最大最便捷的陸路通道,素有中國“南大門”之稱,是中越兩國政府關于“兩廊一圈”戰略構想中的最重要一廊,即從南寧,通過憑祥到越南同登,再到河內,是最便捷的經濟走廊。
憑祥弄懷邊貿百貨市場就在中越邊境線上,是一個有2000多家店面,3000多經營戶的繁華市場。在市場盡頭的店面,一打開門,就是中國的邊防,對面則是越南的哨所。弄懷市場是1992年后隨著浙江商人的增多,從坡上的弄堯邊民互市小村逐漸下移至邊境線形成的,弄懷原先緊挨著邊境線只住著三四戶邊民,有5條山道通往越南,這就是當年著名的胡志明小道,如今成了越南邊民的貿易通道,他們把弄懷的中國貨分散分批通過這些山道隨身攜帶回去,化整為零以邊民互市的小額交易方式來進行。入夜的時候,這些小道上燈火通明,蔚為壯觀,這是越南邊民在通宵背貨。弄懷迅速形成了一個上規模的簡易邊貿市場。
在弄懷市場經商的浙江商人,有的已來這十多年,也有的才來不久的。依托浙江充足的貨源和義烏至弄懷快捷的貨運,浙江人的生意都挺不錯。義烏市青口縣的駱老板,在弄懷市場十多年,已有許多越南老客戶,有時候一筆訂單就是整整一大卡車貨。駱老板稱,由于市場上同行多,價格透明度高,他就靠薄利多銷賺錢。
除了直接做生意,還有憑祥邊貿發展過程中大顯身手的浙江老板,葉平就是其中的佼佼者。他本來一直在浙江和江蘇發展服務市場的運輸業,1998年,他乘汽車從南寧到憑祥,幾個小時的路程,他認認真真地一一數著迎面開過的滿載越南農副產品的大卡車,共有100余輛。他發現這些貨都是從浦寨口岸的越南車上卸載過來的,而且浦寨竟沒有一個集中的裝卸場,中越兩國的貨車都露天擠在窄窄的公路上,一車貨要等幾天才完成卸載是司空見慣的,若逢下雨天,這些不易保鮮的水果和農副產品可真遭難了,業主的損失往往無法估量。
在憑祥浦寨這個中越農副產品的進出口岸,葉平當機立斷買下約40畝山地,建起了浦寨第一家貨場。如今在交易旺季時,貨場每天裝卸大貨車達1000余輛,大大加快了中越兩國農副產品的運輸速度,贏得了寶貴的保鮮時間。葉平的卸貨場的收益也非?捎^。隨著貨物吞吐量的迅猛擴張,葉平還與從事托運的吳飛強強聯手,共同經營貨場。目前,還有許多貨場的配套設施還在建設中。
與弄懷、浦寨相距僅幾公里的友誼關,是我國目前惟一的一條高速公路與越南的一號公路貫通的關隘,中越間惟一的鐵路也在這里相通。友誼關口岸,肩負著中越兩國間進行大宗貿易的重任,與充滿邊民互市色彩的弄懷百貨市場、農副產品進出口岸浦寨形成了完整的對越貿易體系。
為了中越貿易的更加迅捷、方便,中越兩國將在近年建成一個8平方公里的中越自由貿易區,屆時弄懷、浦寨、友誼關都將在自由貿易區內。憑祥的邊貿活動將迎來一個嶄新的黃金發展時期,相信會有更多的各地商人尤其浙江商人將在此大顯身手,掀起新一輪對越貿易熱潮。(崖方文 李明廣) 來源:左江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