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越邊境中小企業靜待金融“寒冬”解凍
近年來中越經貿往來的日益密切,截至2008年,在廣西東興口岸的邊貿企業有230家。據東興海關不完全統計,截至2008年,雙邊貿易額每年以30%速度遞增,越南燃料、中國機電產品等成為中國主要進出口產品之一。然而,今年全球金融危機導致的貨幣匯率的不穩定讓很多已經購進越南商品的中國中小企業資金大幅縮水,加上一些越商有“拖款”現象,更使得“等待”成為很多國內邊貿企業首選。
廣西東興市泰灝燃料物資有限公司總經理阮志貴說:“從越南進貨回來都賣不出去,金融危機后就沒有訂單了,很多廣東東莞的廠都關門了,還有大的發電廠都停了機組,而且現在越南方面還提高了他們的出口稅,我們假如買回來的商品價格是100元,國內只能賣到70元,根本沒錢賺。整體來看,2007年我們公司的營業額是1.8億元,今年到現在為止還不到1億元。”
據了解,越盾和人民幣間的兌換是通過美元進行比值,目前由于國際匯率波動較大,這讓很多邊貿企業面臨倒閉。在中越邊境惟一的陸路口岸-憑祥口岸,曾經紅火的浦寨經貿街門庭冷落,像曾經暢銷的越南紅木家具等高檔生活用品店鋪以及物流等領域變得十分蕭條,一些中方私營業主干脆選擇關門。
一位廣西憑祥市浦寨私營業主告訴記者:“我們這些做小用品和農產品生意的相對還好一點,但是資金大的還是受金融危機影響明顯,這一帶很多企業都不干了,其實大家還是希望這場經濟‘嚴冬’很快過去,對未來邊貿生意還是充滿信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