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企業在泰國建汽車摩托車廠
大客車制造商廈門金龍公司把泰國曼谷的一家公司作為貼牌生產(OEM)對象,委托其生產小型公共汽車。工廠已經建成,將在6月份之前開始組裝車輛,先是從中國進口除蓄電池外的全部零部件,然后逐步用泰國產品加以替代。
亞洲國家中,日韓兩國企業早已在泰國生產汽車。泰國的小型公共汽車市場以瑞典的沃爾沃為主流,廈門金龍公司打算把價格控制在沃爾沃的一半,以此來確保市場。
上海汽車工業集團2007年9月決定與泰國最大的財團實施汽車領域的合作。泰國方面人士說,上汽集團正討論在泰國生產小型轎車問題。
在摩托車方面,重慶恒勝公司與泰國企業合作,已于去年4月開始了摩托車生產。零部件的當地采購率為40%,符合東盟自由貿易區低關稅適用標準,因此兩成的產品用于向該地區出口。
中國嘉陵工業公司也與泰國企業一道設立公司,并將于今年10月前建成工廠。屆時將生產排氣量為110-600cc的摩托車,據說價格將比現有產品便宜2-3成。江門中裕摩托車集團也在討論在泰國生產摩托車事宜,以便將來向印度、孟加拉國出口。
中國企業進軍泰國熱潮的出現,是因為泰國作為生產和銷售基地的魅力不斷增長。泰國去年的汽車產量是東南亞國家中首個突破100萬輛的。
不僅是汽車領域,中國企業都在向海外發展。其原因之一就是"回避國內市場"。中國產業界為擴大生產紛紛進行設備投資,在國內市場展開了激烈競爭。依靠制造技術提高而對產品質量頗具自信的中國企業,期待海外市場成為新的收益來源。
中國國內的市場環境比較嚴酷,即便是家電業巨頭也苦于生存發展。與實際需求相比較,汽車過剩200萬輛,汽車行業虧損企業的虧損額也大幅增長,各家公司都把“開拓能夠設定較高價格的海外市場”作為當務之急。文章來源:商務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