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國成國際汽車業投資熱土
與此同時,泰國國內的摩托車銷量也有所下降。1~7月雅馬哈及本田摩托車的銷量均下降超過10%,而其他東南亞國家,如越南、印尼的摩托車銷售均呈現上升趨勢。
汽車類型面臨轉型作為全球第二大輕型卡車生產國,東南亞地區第一大汽車生產國,泰國一直以輕型卡車為重點來發展自己的汽車業。然而,隨著輕型卡車市場需求的飽和,泰國汽車業正處在一個重要的轉折點。
鑒于泰國的大多數汽車公司老板都認為,載重量為1噸的輕型卡車市場將于2010年達到飽和,泰國方面也感受到了其中的壓力。專門為政府制定汽車產業政策提供咨詢意見的泰國汽車研究院院長說:“一邊是提供高工資待遇和擁有高技術的日本和韓國,而另一邊則是中國和印度。”他說,泰國的出路就在于,要說服汽車生產商,利用泰國現有的生產能力,設計新的產品。
而在泰國汽車業的成功發展過程中,起關鍵作用的卻是載重量為1噸的輕型卡車。一直以來,泰國政府大力推廣輕型卡車的生產,此舉已使泰國發展成為僅次于美國的全球第二大輕型卡車市場。而且,其輕型卡車還出口到了全球多個市場。
然而,專家們稱,由于全球市場對輕型卡車的需求有限,即使泰國在載重量為1噸的輕型卡車方面不會輸給中國,它的產量也可能會在今后5年內隨著全球市場需求的飽和而達到頂峰。
此外,泰國還希望汽車生產商能夠生產燃油效率高、廢氣排放低而且能夠在歐洲市場進行競爭的高端微型汽車。
政府支持汽車業為促進汽車業加快發展,泰國政府推行一系列優惠政策和積極措施。
泰國政府曾表示擬將泰國打造成“亞洲底特律”,具體目標是在2010年前使泰國的汽車年產量達到200萬輛。但是去年以來,泰國汽車業受到國內政局動蕩、居高不下的石油價格以及通貨膨脹等負面因素影響,泰國對汽車的需求減少很多。去年泰國國內汽車產量約為120萬輛。
泰國為引進外資作出很多努力。泰國政府為實現汽車走向全球化,加快汽車產業政策的調整,對泰國本土的汽車制造商和外資同等對待。汽車零部件的國產化生產率限制已經被廢除,汽車組裝生產商不再被強制要求使用一定比例的當地產零部件。汽車企業中,合資企業或外資獨資企業的成立沒有嚴格限制,外商可以自由持股。政府還提供種種優惠,為擴大國內消費市場還降低關稅。
由于泰國寬松惠民的汽車政策,其汽車人均占有率很高。在泰國,家里有一輛汽車是一件很稀松平常的事。他們往往不要求居住條件有多高,卻務必擁有一輛汽車,尤其是皮卡,更是當地街頭最常見車型。泰國目前為1噸皮卡的最大生產國。全球皮卡市場上泰國皮卡的銷量僅位列美國之后,排名世界第二。
除皮卡之外,泰國的轎車市場也蓬勃發展。戴姆勒-克萊斯勒集團自2002年開始在泰國裝配奔馳E級豪華車,除供應本地市場外,還出口到其他東盟國家以及印度等。為與本田和豐田的經濟型轎車展開競爭,通用汽車從2003年起在泰國生產韓國大宇公司設計的轎車。韓國現代也在2005年開始在泰國建廠,裝配經濟型轎車。
投資泰國成國際汽車業熱點
經過幾十年的滾動經營,泰國汽車產業已經有了長足的發展。目前,泰國擁有東盟國家中最大的汽車組裝能力,并成為東南亞的制造中心之一。汽車工業目前成為泰國第三大產業,而業內人士普遍認為,除了泰國勞動力價格十分低廉,這主要歸功于外國技術、資金的引進。
據悉,從2004年開始,日產、福特、三菱、五十鈴、豐田、通用、寶馬等世界大公司紛紛追加在泰國的投資。三菱、五十鈴和日產都開始在泰國組裝小型貨車,而豐田已經在泰國建設第三個裝配廠。對于到泰國投資的日本企業來說,泰國政府的優惠政策意味著巨大的利潤。據泰國汽車協會的統計,當前泰國最受歡迎的1噸皮卡市場幾乎被日本公司所壟斷。
為將泰國建成面向全球的汽車生產基地,這些跨國公司仍在繼續對泰國擴大投資。各大型汽車制造商均計劃提高泰國生產基地的出口目標,而且這些汽車制造商還享有東盟自由貿易協議或泰國與一些國家尤其是澳大利亞簽訂的雙邊自由貿易協議所產生的關稅優惠,并可借助這些關稅優惠來促進其出口。
泰國向成為全球汽車出口生產基地的目標繼續邁進。文章來源:國際商報/中國民營企業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