泛珠與東盟農產品貿易喜憂參半
規模持續擴大相關發展問題亟待解決 泛珠與東盟農產品貿易喜憂參半
按照我國與東南亞國家全面經濟合作框架協議“早期收獲”方案,自2003年10月1日起,中泰果蔬實行“零關稅”;2004年初,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框架下的“早期收獲”方案實施,以農產品為主的500多種商品開始降稅,并于2006年降至零關稅;至2010年中國與文萊、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菲律賓、新加坡和泰國等6國將取消大部分產品的關稅,柬埔寨、老撾、緬甸和越南4國將多享受5年過渡期,至2015年整個東盟貿易區實現自由貿易,所有產品關稅全部取消。內地泛珠三角區域(下稱:內地泛珠區域)是中國與東盟經貿發展的前沿地區,進出口貿易快速增長。據海關統計,2003年內地泛珠區域對東盟農產品進出口16.2億美元,至2007年已達40.7億美元,年均增長26.1%;其中進口由2003年的8.7億美元增長至2007年的26億美元,年均增長率為31.5%;出口由2003年的7.5億美元增長至2007年的14.7億美元,年均增長18.3%。2008年1~5月,內地泛珠區域對東盟農產品進出口繼續大幅增長,進出口總值為22.6億美元,比去年同期(下同)增長50.1%。其中進口14.6億美元,增長52.4%;出口8億美元,增長46.1%。 內地泛珠區域與東盟農產品貿易基本情況 。ㄒ唬5年間貿易逆差累計增長8.4倍且持續擴大,但進出口增幅差距明顯收窄。近5年,內地泛珠區域與東盟農產品逆差規模不斷擴大,逆差額由2003年的1.2億美元迅速攀升至2007年的11.3億美元,5年間的年均增長速度高達56.6%,貿易逆差累計增長8.4倍。2008年1~5月,逆差規模為6.6億美元,相當于2007年全年逆差總額的58.4%。5年間,內地泛珠區域對東盟農產品貿易的進口增幅除2005年外均高于出口增幅,但進與出的增幅差距明顯收窄,2008年1~5月的進口增幅比出口增幅僅高出5.9個百分點,比2004年相差32.2個百分點的差距下降26.3個百分點。 。ǘ┮话阗Q易進出口總值增長迅猛。一般貿易是內地泛珠區域與東盟農產品貿易的主要方式,占同期農產品進出口總值近8成。2003年~2007年以年均29.5%的年均增長率持續擴大。2008年1~5月進出口17.5億美元,增長47.5%,占同期泛珠區域農產品進出口總值的77.4%。其中進口食用植物油5.9億美元,增長1.1倍;水果1.6億美元,增長37.5%,兩者合計占同期自東盟一般貿易進口農產品的65.8%。出口水果、蔬菜和水海產品分別為1.6億美元、8961萬美元和3223萬美元,分別增長65%、3.1%和12.7%,3者合計占同期對東盟一般貿易出口農產品總值的42.6%。 (三)區位優勢推動內地泛珠區域對東盟農產品邊境小額貿易蓬勃發展。內地泛珠區域中的廣西、云南兩省與東盟中的越南、老撾、柬埔寨、緬甸山水相連,有著漫長的邊境線。依托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建設以及區位優勢,在國家對邊境小額貿易實施優惠政策的支持下,兩省與東盟農產品邊境小額貿易連年增長,進出口總值從2003年的2.8億美元增至2007年的4.6億美元,年均增長率為13.8%,兩省占泛珠區域對東盟農產品邊境小額貿易進出口比重達98%。2008年1~5月,內地泛珠區域與東盟農產品邊境小額貿易進出口額已達3億美元,繼續高速增長85.5%。 。ㄋ模┟黠@的經濟互補性帶來農產品貿易“雙贏”,區域間優勢產品進出口增長趨旺。由于氣候等原因,內地泛珠區域與東盟間的農產品既有種類上的差異性,也有季節上的互補性。如榴蓮、山竹等熱帶水果在我國難以種植,而泰國的龍眼、香蕉、荔枝等水果成熟時間早、上市時間長,與中國同類農產品相比在品質方面也更具優勢。2008年1~5月,進口水果56.3萬噸,增長41.3%。其中進口西瓜、龍眼、榴蓮和香蕉分別為19.1萬噸、9.8萬噸、6.3萬噸和4.4萬噸,分別增長20.2%、29%、51.5%和1.1倍。而廣東、廣西等地出口的柑橘、橙、蘋果和梨等,在東盟市場需求量較大,進出形成較強的優勢互補。1~5月,4種水果出口分別為27萬噸、5.9萬噸、2.9萬噸和2.8萬噸,分別增長63%、2.4倍、36%和1.9倍。 近年來,我國對棕櫚油的需求持續增加,東盟作為全球最大的棕櫚油生產和出口基地,很好地滿足了我國特別是內地泛珠區域的食用植物油需求。2007年進口12.6億美元,比2003年大幅增長3.3倍。2008年1~5月,進口7億美元,增長93.3%,占同期農產品進口總值的47.9%。其中進口棕櫚油5.4億美元,增長1倍,占同期食用植物油進口總值的77.1%。 此外,內地泛珠區域對東盟出口藥材和水海產品分別為3558萬美元和3528萬美元,分別增長1.9倍和15.8%。在豐富東盟市場的同時也為我農產品出口提供了廣闊空間。 。ㄎ澹﹥鹊胤褐閰^域對東盟農產品貿易的主要伙伴國有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泰國和越南。馬來西亞是內地泛珠區域與東盟農產品進出口的最大貿易伙伴,2008年1~5月,貿易額為7.8億美元,增長59%,占內地泛珠區域對東盟農產品進出口總值的34.5%。同期,與泰國、印度尼西亞、越南農產品進出口貿易額分別為4.2億美元、4.1億美元和3.4億美元,分別增長29.4%、43%和69.6%。 。⿵V東、福建連續5年居內地泛珠區域對東盟農產品貿易額前2位,廣西和云南增速加快。2003年至2007年間,廣東和福建兩省連續5年居內地泛珠區域對東盟農產品貿易額前2位。2008年1~5月,廣東和福建對東盟農產品進出口貿易持續增長,分別為12.1億美元和..6億美元,增長38.2%和55.7%;廣西和云南分別為3.2億美元和1.7億美元,大幅增長92.5%和86.2%。 內地泛珠區域對東盟農產品貿易發展中存在的困難和問題 。ㄒ唬﹥鹊胤褐閰^域受東盟農產品沖擊逐漸顯現。由于東盟各類農作物收成較內地泛珠區域早,致使內地泛珠區域部分農產品還未到收成季節,市場已被大量的來自東盟的農產品占領。此外,關稅的降低更使東盟具有優勢的產品大量進入國內市場,對內地泛珠區域缺乏競爭力的產業造成一定的沖擊。例如,對廣西傳統優質經濟作物龍眼、荔枝的沖擊。 1.進口價格較低導致國產水果國內售價大幅下跌,種植效益降低,果農收入減少。2006年,廣西從東盟進口鮮龍眼和龍眼干數量是當年廣西龍眼產量的1/3,其進口均價約為3元/千克,致使本地龍眼的市場售價不得不拉低。據廣西農業部門反映,廣西龍眼平均售價從2001年的7.2元/公斤下降到2006年的2.6元/公斤,荔枝平均銷售價從2001年的6.6元/公斤下降到2006年的2.6元/公斤。廣西龍眼、荔枝平均每畝效益僅分別為192.4元和171.2元,很多種植戶收入減少甚至出現虧損。海南、廣西的西瓜市場亦面臨類似問題。據統計,2006年內地泛珠區域自東盟進口西瓜僅14.3萬噸,2008年1~5月進口已達19.1萬噸,進口均價也由2006年的0.17美元/公斤下降至2008年1~5月的0.12美元/公斤。自東盟進口西瓜嚴重沖擊了海南、廣西等地早熟西瓜,進口價格的一再走低也在一定程度上使本地農民收入減少。 2.種植面積減少。農民收入的日漸減少,也嚴重影響了種植積極性。據農業部門反映,從2002年開始廣西龍眼、荔枝種植面積開始逐年減少。其中,龍眼種植面積從1998年的354.9萬畝減少到2006年的250.1萬畝,下降29.5%;荔枝種植面積從1999年的351萬畝減少到2006年的326.3萬畝,下降7%。一些主產區已經出現了砍樹現象,同時,部分主產區及農戶也都在積極尋找和發展替代作物,一旦轉產時機成熟,龍眼、荔枝種植面積將很可能快速減少。 3.干果加工業萎縮。廣西的干果加工業對支持鮮果市場價格、保護農民收入一直發揮著重要作用。但是,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協議實施后,由于泰國、越南龍眼干、肉的生產成本大大低于我國,進口快速增加,國內原有的干果加工企業面臨轉產、倒閉的困境,部分企業則選擇轉戰越南、泰國,國內干果加工業日漸萎縮。數據顯示,2008年1~5月內地泛珠區域出口干果僅7.5萬美元,下降34.5%;而同期東盟干果進口迅猛增長,達539.7萬美元,比去年同期大幅增長23.4倍。而失去干果加工業的支撐后,廣西龍眼、荔枝價格連續幾年在低谷徘徊,產業地位嚴重下降。 (二)基礎設施薄弱,陸路交通運輸不暢,制約西南地區與東盟貿易往來。內地泛珠地區與東盟貿易往來以海運和陸運為主,其中西南省區主要依靠陸運和河運。2008年1~5月,內地泛珠區域與東盟農產品貿易的江海運輸進出口18.2億美元,增長45.3%,占同期總值的8..6%;汽車運輸進出口4.1億美元,增長78.5%,僅占同期總值的18.3%。據了解,目前云南、廣西等地與越南、老撾、緬甸、柬埔寨農產品貿易基本以公路運輸為主,但除憑祥海關擁有南寧-友誼關的高速公路外,大多數口岸不通高速公路,昆明-曼谷的高速公路雖已全線修通,但由于受自然條件限制,部分路段僅為兩車道。其它大部分的口岸交通條件十分有限,長距離的公路運輸成本高昂,嚴重制約本小利薄的農產品貿易發展。 (三)部分優惠措施缺乏進一步的配套措施。位于泰國、緬甸、老撾交界處的“金三角”地區是世界三大毒品生產地之一。為了從源頭上遏制“金三角”毒品走私,我國幫助該地區發展雜交水稻、橡膠、甘蔗、咖啡、蠶桑等農作物生產以替代罌粟種植,并對批準數量內的替代種植產品返銷中國實行減免關稅和增值稅的優惠政策,收效良好。但據了解,由于目前東盟國家對在當地利用替代種植的農產品加工后出口到中國暫無相應的優惠和鼓勵措施,使該優惠政策缺乏配套措施,一定程度上影響了該地區政府和農民的積極性。此外,由于一些從事邊境小額貿易的企業對“零關稅”措施缺乏深入了解,或怕麻煩而不去申領原產地證,不能享受零關稅,增大了雙方貿易成本。 。ㄋ模┎糠痔厣r產品種植基地發展緩慢,缺乏資金。目前內地泛珠三角區域逐步形成了一批如甘蔗糖料、柑橘、果蔬和亞熱帶水果等特色優勢農產品種植基地。但據了解,資金短缺成為目前制約廣西部分農產品基地建設和進一步發展的瓶頸問題,如引進優良品種和發展新農產品的資金短缺,融資渠道尚未成熟等困難,給生產基地的集約化經營、基地化生產和新產品研發帶來一定程度的影響。 促進內地泛珠三角區域與東盟農產品貿易健康發展的建議(一)進一步調整產業結構,與東盟國家形成更為互補的產業發展格局。合理布局農業產業,加大亞熱帶水果種植結構調整力度,鼓勵采取“公司+農產品基地+農戶”的經營模式,提高抵御風險能力。加大力度保護和促進蔬菜、花卉、茶葉等競爭力較強的優勢農產品的種植和出口,大力發展柑橘、蘋果和梨以及反季節蔬菜出口,與東盟農產品形成錯位競爭。充分利用農產品零關稅機遇,進一步擴大越南、老撾、緬甸、柬埔寨等國優勢資源產品進口,利用自身在果汁、罐頭和飲料加工方面的優勢,促進深加工產品的大力發展。 (二)抓好基礎設施建設和整合,提高貨流速度。目前,由于受湄公河航道運輸條件差和運期短的影響,運輸時間長,海運費用高,云南、廣西兩省鮮活農產品轉道廣東出口較多,企業運輸成本較大。因此,應繼續加大內地公路、鐵路、航道運輸設施建設,提高物流速度,降低運輸成本,進一步推動內地泛珠三角區域鮮活農產品走向東盟市場。 (三)為企業開拓境外市場提供優質服務,積極應對東盟農產品進口的沖擊。地方政府可適當考慮對受沖擊的行業、地區和農民,給予一定的財政補貼或優惠政策補償,鼓勵有條件的企業到東盟國家投資建廠;應積極指導出口企業主動申請原產地證,確保享受優惠待遇;應充分考慮中小企業需求,為鮮活農產品出口提供“綠色通道”,特別要縮短檢驗檢疫時間,加大“屬地申報,口岸驗放”政策宣傳,提高通關效率,降低貿易運行成本。 (四)開展進出口監測預警,加強農產品進出口管理。積極開展進出口監測預警工作,對農產品進口價格、數量實施重點監控;充分運用好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協議的有關條款維護本國企業利益,即有關成員國一旦發現本國產品在自由貿易區內受到影響,進而導致相關領域及行業虧損,該成員國可以采取緊急措施予以保護。對內地泛珠區域主要優勢農產品出口的數量和價格進行監控,對異常情況,如量增價跌、國別集中度偏高的情況及時預警,降低貿易摩擦風險。 (五)建立健全統一的進出口檢驗檢疫標準,保證進出口農產品的安全。支持企業建立自有種植、養殖基地,實行標準化生產;通過加強飼料、農獸藥、添加劑等農業投入品的執法監督管理,從源頭上確保出口產品安全衛生質量;加強與東盟各國在“建立統一的檢驗檢疫標準體系,并認同雙方檢驗檢疫的認定結果”方面的溝通,實現兩地貿易“管得住、通得快”的安全保障目標。 。ù宋牡玫浇T海關任炎平、廣西海關謝娛、海口海關劉敏、昆明海關王銘的合作支持,特此鳴謝。 | |
廣州海關 鐘雁明 江丹丹 陳榆 |